五一广场
太原五一广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是太原市最早的广场,占地面积3.46公顷,道路面积3.71公顷,绿化面积0.4公顷。广场分南北两部分,中轴线位置上分别有首义门、国旗、雕塑三大主题元素,强化南北广场空间轴对称,以“千年城道”理念拉通南北广场。
五一广场的前身是明代修建太原城时设立的承恩门,1911年辛亥革命后更名为首义门。1951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在原首义门位置建造了五一广场,象征劳动人民的崛起,广场成为市民集会与休闲的重要场所。随后的几十年间,五一广场多次改造:1984年建设了《探索》雕塑,1987年将《探索》雕塑更换为《晋泉之声》雕塑。1995年,广场升级为现代化景观。2020年,广场再次启动改造计划。2021年首义门复建完工,广场重新开放。
命名
1951年,在国际劳动节前夕,太原市人民政府拆除了旧城墙、首义门及城楼,建成了宽阔的广场,并命名为“五一广场”,象征着劳动人民当家做主。
历史沿革
前身背景
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在此为他的三儿子朱棡修建了晋王府,并将太原城从原来的10华里扩展到24华里,四座城门增加为八座,其中的承恩门(当时称为太平门)正对着晋王府大门。到清代中叶,东山洪水顺着东南城墙冲毁了承恩门的关城及箭楼,清政府拨款重修此门,此后承恩门也称作新南门。新修的关城和月城共有902个垛口,成为太原古县城城防的主要门户之一。
1911年10月凌晨,山西新军从狄村军营出发,通过承恩门进入太原市城,攻入山西巡抚衙门,太原成为中国第五个响应辛亥革命的城市。此次起义标志着山西省的清朝统治以及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在这片土地上告终。为纪念太原首义,承恩门被改名为首义门。
1949年4月24日,解放太原战役进入最后阶段。这场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之一。阎锡山的守军在首义门展开顽强抵抗,解放军在炮火掩护下强攻,首义门古城楼遭受重创。
建造与发展
1951年,在国际劳动节前夕,太原市人民政府拆除了旧城墙、首义门及城楼,建成了宽阔的广场,并命名为“五一广场”,象征劳动人民当家做主。20世纪50年代后期,广场临迎泽大街处建起了坐北朝南的检阅台和观礼台,广场前方是沥青铺就的开阔广场,台后则设有小游园,内有假山、喷泉、鱼池等景观。
1956年,经太原市市长岳维藩批准,“正太街”被并入迎泽大街,建设路南端至五一广场一段路命名为五一东街。1984年,原检阅台和观礼台的位置新建了大型喷泉雕塑《探索》,展现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精神风貌。1987年,广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拆除了《探索》雕塑,并移至迎泽公园,取而代之的是表现汾河意象的《晋泉之声》雕塑。1995年,五一广场再次进行全面改造,形成了一大一小、南北呼应的现代化广场,接待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
2020年5月22日,太原市公示了五一广场的改造设计方案,计划在北广场重建“首义门”,并将国旗、雕塑作为广场的三大主题元素。同年8月10日,五一广场游园管理处宣布因改造及地铁施工需要,南北广场将实施封闭围挡。
2021年7月,广场中轴线上的仿古建筑、国旗台、雕塑三大元素的施工进入最后阶段,仿古建筑的主体基本完工。11月3日,五一广场首义门复建工程竣工,围挡正式拆除,广场重新向市民开放。
地理位置
太原五一广场位于山西省迎泽区迎泽大街。
建筑布局
五一广场总面积8.05公顷,其中广场面积为3.46公顷,道路面积3.71公顷,铺装面积0.48公顷,绿化面积0.4公顷。广场布局以中轴线为核心,南北空间轴对称。中轴线上设有三大主题元素:首义门、国旗和雕塑。北广场复建了象征太原古县城历史的“首义门”,并新增“锦绣太原”牌匾。南广场以“国旗广场”为中心,周围设置了主题为“伟大的开端”的纪念雕塑,展现八路军北上抗日的历史场景。国旗广场与雕塑共同构成了城市礼仪空间,同时也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重要景点
首义门
首义门,原名承恩门,是明朝初年扩建太原城时修建的两座南城门之一。辛亥革命胜利后,承恩门被更名为首义门。1949年太原解放战争期间,首义门在激烈的炮火中遭到破坏。1951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在国际劳动节前,拆除了包括首义门、城楼和关城在内的旧城墙,并建成宽阔的广场,命名为“五一广场”,象征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为了弘扬太原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太原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启动了五一广场的整体改造,首义门作为具有标志性的历史建筑得以复建。
新建的首义门为仿古建筑,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长60米,宽32.9米,高39.25米。它象征着太原在黄河以北率先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成为太原城市精神的象征和文化传承的标志。
府城地雕
五一广场上的明太原府城地雕吸引了众多游客。该地雕占地约101平方米,横9.2米,纵11米,采用锻铜铸造工艺,依据现存的明代建筑和历史资料,复原了明代太原府城的想象比例。地雕展示了太原府城的古老文化、历史变迁及发展脉络,重现了明代“锦绣太原城”的景象。
大型雕塑《力量》
这座雕塑的主题为“伟大的开端”,是一组纪念八路军北上抗日的群雕。雕像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老区山西省率先开展全面抗战,以太原市为中心展开战略布局的历史场景。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铸成抵御侵略的钢铁长城,凝聚起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开发保护
1951年,当时太原市人民政府在国际劳动节前夕,为纪念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拆除了旧城墙、首义门及城楼,建设了宽阔的广场,并命名为“五一广场”。
20世纪50年代后期,广场临迎泽大街一侧建起了检阅台和观礼台。广场的前方是一片宽敞的沥青铺设场地,供大型集会和活动使用,台后则设置了小游园,内有假山、喷泉和鱼池等景观,丰富了市民的休闲生活。检阅台和观礼台建好之后,五一广场不仅成为太原市大型集会的举办场地,还逐渐发展为市民日常休闲的文化娱乐中心。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五一广场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改造。1984年,原有的检阅台和观礼台被拆除,广场上新建了大型喷泉雕塑《探索》。几年后,1987年,广场再次进行改造,《探索》雕塑被移至迎泽公园,取而代之的是表现汾河意象的《晋泉之声》雕塑。
1995年,五一广场经历了全面的改造升级,形成了南北呼应、一大一小的现代化广场格局。2020年5月,太原市公布了五一广场的新一轮改造设计方案,计划重建首义门,并以国旗和雕塑为核心元素,进一步丰富广场的文化内涵。为配合地铁施工和改造工程,2020年8月,广场的南北区域实施了封闭施工管理。
2021年,五一广场的改造进入收尾阶段。7月,广场中轴线上仿古建筑、国旗台和雕塑三大元素的建设进入最后阶段,仿古建筑主体基本完工。到11月3日,首义门复建工程正式竣工,围挡被拆除,广场重新对公众开放。
大型活动
消夏文化节
2018年7月18日,太原五一广场“消夏文化节”在北广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祖国颂美丽情”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参与。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文艺表演和主旋律电影,还能在广场上观赏到200余种、2000余株的月季,学习家庭花卉养护知识。
降旗哀悼
2020年4月4日,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当天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以缅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随后,五一广场降半旗以表达哀悼。五一广场降旗仪式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沉痛哀思。
升旗仪式
2023年10月1日清晨,太原五一广场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群众们自发聚集在五一广场,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这一庄严的时刻,全场齐声高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相关事件
为迎接202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太原市五一广场在广场中央摆放了两座巨型花篮。花坛在2024年9月29日正式开放,并持续展出一个月。期间,园林局将安排专人进行维护,确保花卉在整个展期内保持美观,部分花卉会根据气温变化进行更换。
参考资料
你好太原丨五一广场.百家号.2024-09-29
太原五一广场巨变 首义门历史重现.迎泽发布.2024-01-12
看,太原人的五一广场!.澎湃新闻.2024-09-29
揭秘!太原五一广场的前世今生!.揭秘!太原五一广场的前世今生!.2024-09-29
珍档记忆,锦绣太原!承载重要使命的五一广场!.太原日报.2024-09-29
【建言献策】五一广场改造设计方案公示.腾讯网.2024-09-29
太原:五一广场首义门正式亮相.澎湃新闻.2024-09-29
太原五一广场封闭谢客!.澎湃新闻.2024-09-29
太原五一广场北广场仿古建筑主体基本完工.澎湃新闻.2024-09-29
太原五一广场首义门雏形呈现!.澎湃新闻.2024-09-29
府城地雕里看锦绣太原城.府城地雕里看锦绣太原城.2024-09-29
【高清组图】大型雕塑《力量》正式亮相太原五一广场.央广网.2024-09-29
太原:五一广场“消夏文化节”开幕.太原:五一广场“消夏文化节”开幕.2024-09-29
全国性哀悼活动举行.中国政府网.2024-09-29
祝愿祖国更美好——五一广场国庆升国旗仪式侧记.太原新闻网.2024-09-29
巨型花篮亮相 太原五一广场节日氛围感拉满.搜狐网.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