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雅
杨大雅(965年-1033年),初名侃,字子正,宋州人。因避赵恒旧名改大雅。靖恭诸杨虞卿之后,随其祖杨邸挈族寓居宋州(今商丘市县南)。少好学文,躬履俭约。赵光义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光禄寺丞,知新昌县,直集贤院,因不附权贵,二十七年未升迁。大雅称:「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所以致此。」天禧年间,奉使淮南,遇大风翻船,冠服尽失。当时丁谓人在南京市,派人赠衣一袭,不受。累官提点淮南路刑狱,历知制,终官亳州市知县。有女嫁欧阳修,杨大雅曾为《新唐书》写序。有《大隐集》五十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及《西垣集》等。
相关资料
杨大雅,初名侃,字子正,宋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赵恒景德初前后在世。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端拱进士,历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咸平中,(公元一oo一年左右)因奏赋,迁太常博士。又上书献所为文,直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州。大雅朴学自信,无所阿附,直集贤院二十五年不迁。天禧中,(公元一o一九年左右)奉使淮南,遇风覆舟,冠服尽失。时丁谓镇南京市,遣人遗衣一袭。大雅辞不受。大雅著有天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及两汉博闻十二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宋史记载
杨大雅,字子正,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虞卿孙承休,唐天初,以尚书刑部员外郎为吴越册礼副使,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杭州市。大雅,承休四世孙也。钱俶归朝,挈其族寓宋州。大雅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进士及第,历新息、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监在京商税,再迁秘书丞。
咸平中,交趾献犀,因奏赋,召试,迁太常博士。久之,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复召试。直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提举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为三司监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路刑狱。还,考试国子监生,坐失荐,迭降监陈州酒。徙知常州市,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市,卒。
大雅朴学自信,无所阿附,直集贤院二十五年不迁,有出其后者,往往致荣显。或笑其违世自守,大雅叹曰:“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乎天子矣。”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过金陵境上,遇风覆舟,得傍卒拯之,及岸,冠服尽丧。时丁谓镇南京市,遣人遗衣一袭,大雅辞不受,谓以为歉。宰相王钦若亦不悦之。晚与陈从易并命知制诰。大雅尝因转对,上《原治》十七篇。所著《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