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Government revenue)是政府为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国家通过财政各个环节集中起来的各种财政资金的总称。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货币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财政收入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财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公共服务水平,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另外,社会经济水平、经济制度、价格水平和管理水平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

在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公共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在中国,财政收入是指按财政体制划分的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1994年后明确中央财政收入及地方本级收入。2025年3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2023年增长1.3%。

历史沿革

世界

发达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的变化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70年至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的财政收入一般与财政支出同步增长,除战争和经济严重萧条时期外,基本没有财政赤字。1870至1913年,税收收入占CDP的比重为10%左右。1870年间当时最大的政府为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其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2%至18%,预算基本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国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债务负担加重,1920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低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18%的规模。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欧洲以外的国家,财政收入基本能与财政支出同步增长。收入水平最低的为美国,财政收入占CDP的比重仅为12%,收入水平最高的为新西兰,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5%。欧洲国家中,收入水平最高的为意大利爱尔兰,分别占GDP的23%~24%。

1920年以后,财政状况大为改善,1920至1937年间,平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基本保持同步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5.6%提高为19.5%。经济萧条阶段使许多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受到影响。不过,到1937年,那些受战争影响较小的国家仍能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澳大利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5%,美国为20%,爱尔兰和新西兰为25%左右。这些收入水平与财政支出水平十分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保持预算收支平衡又成为政府的财政准则。直到20世纪60年代,财政收入增长仍基本与支出增长保持同步。1960年,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29%,而支出水平约为28%。当时,预算平衡占主流的国家,如奥地利比利时德国荷兰瑞典英国等,其财政支出水平较高,同样也保持较高的财政收入水平这此时国家的财政收入占CDP的比重基本都在30%以上。

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这一时期财政收支开始出现差额。实际上,到1970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约32.4%的水平,仍能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1973年的石油危机,由于多数国家都试图通过增加公共支出保持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总需求水平,从而第一次出现的财政收支间的差额。1980年,各国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财政支出从20世纪60年代占GDP比重的15%增至1980年的42.6%,而财政收入占CDP的比重仅从11%增至40%。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挪威等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45%,荷兰瑞典的这一比重甚至超过50%。但尽管如此,这种收入水平仍低于其公共支出的水平。

直到1990年,这种情况仍未得到多大改善。1996年,财政收入水平增长了3个百分点,达到占GDP的43%。但与此同时,财政支出水平也在增长。这种情况在比利时挪威和瑞典等国更为明显。

中国

1950年中国财政收入约62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跃升至183352亿元,后者是前者的约2956倍。如果加上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75404亿元,那么2018年财政收入达258756亿元,是1950年财政收入的4173倍。

新中国成立之初,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维持在较高水平,1960年达到39.3%最高点。1978年以后,改变了经济管理体制中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财政分配开始“放权让利”,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企业和个人在国民经济收入中的分配比重提高,政府收入比重下滑。1978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步下滑,从31.1%下滑至1993年的12.3%。

1994年推出的分税制改革,它正确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企业平等竞争。受这次改革影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1995年触及历史10.3%最低点后,逐步上升至2013年最高点22.7%。2013年之后,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减税降费规模越来越大。受减税降费影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有所下滑。2018年这一数字降至20.3%。

2023年财政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增速与经济增长情况相当,这也反映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对于增强财政实力具有积极意义。2023年财政收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增长6.4%。就地方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6.7%、6.9%、10.7%和12%,全国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 

2025年3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02亿元,比2023年增长1.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436亿元,比2023年增长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9266亿元,比2023年增长1.7%。

基本信息

定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重要性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收入内容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理论内容

财政收入构成

财政收入具体构成指标主要由来自国民收入中的M(剩余产品价值)部分,少部分来自国民收入中的V(补偿活劳动耗费的价值)组成。当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总量既定时,V的最低限度就是当期M的最高限度。因此,财政分配政策决定着M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而且M中的一部分,即必须留作企业扩大再生产必备资金的份额同样是由财政分配政策所决定的。所以,不同时期的财政分配政策都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

原则

一、严格依法依规征税收费

各地税务机关要牢固树立落实减税降费是政治任务、硬任务的理念,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依法依规征税收费,严肃组织收入工作纪律,严守依法征税底线。坚持做到“三个务必、三个坚决”:务必把该减的税减到位、务必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务必把该征的税费依法依规征收好,坚决打击虚开骗税、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坚决做好留抵退税工作。

二、严禁以各种形式提前征税收费

各地税务机关要严格规范组织收入和税收征管行为,严禁以各种形式提前征税收费,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不得违规向企业预征税款,不得在年度内随意变更征收方式,不得在法定申报期前征收税款,不得采取大规模集中清欠、行业性大面积检查等与减税降费大势不符的做法。对违反组织收入工作纪律、违法违规增加税收收入的,要严肃问责相关单位和责任人。

三、努力营造良好组织收入环境

各地税务机关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工作,积极争取理解支持。各地税务机关遇到有关方面不当干预组织收入工作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上级税务机关要积极开展沟通协调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组织收入环境。

四、配合地方政府合理调整预算

各地税务机关要加强分析测算,及时摸清本地税源发展的真实情况,客观反映组织收入状况,会同财政部门配合地方政府按程序合理调整年初预算,使税收收入预算目标与当前经济发展和减税降费形势相一致。

严格依法征税收费是税务部门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减税降费获得感的重要保障。各地税务机关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严肃组织收入工作纪律,全力以赴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地见效。

政策

中国

从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后,中国的财政收入政策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随着中国财政收入和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2003年以来,财政部在税收方面开始实施了某些改革,包括出口退税体制的改革、由东北地方开始实施的增值税的改革、农业税制的改革。出口退税虽然从长远看,减少了对出口企业的补贴,但从近期看,由于偿还了历年欠款,使出口企业得到了实惠。而增值税和农业税的改革则减轻了企业和农民的负担。所以从税收政策上看,是属于扩张性的政策。但在财政支出政策上,2003年以来,财政部已经将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中性的财政政策,属于相对收缩性的政策。收入和支出政策的大方向上存在着差异。

减税降费政策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举措,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恢复活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减税降费政策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减税降费政策是通过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以换取企业效益的提升和市场活力的增强,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虽然减税降费政策会在短期内减少财政收入,但是通过推动企业的发展,将会扩大税源,实现财政收入的长期增长。这就如同“放水养鱼”,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但是长期来看,将会带来更大的回报。

其次,要确保减税和降费政策的落实到位。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抵消减税降费政策效果的行为,尤其是在“降费”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以方便监管为由增加市场主体负担、乱罚款乱收费侵害企业和群众权益、部分机构依托行政机关或利用行业影响力敛财等问题。

最后,要重视减税降费政策与其他助企困政策的协同作用。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尤其是成本压力来自大宗商品、融资、物流、用工、房租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等助企纾困政策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最大政策效应。

美国

自1787年美国通过宪法建立联邦共和国以来,其一直实行分税制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该体制在当前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最为彻底的。税收是美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超过90%的联邦财政收入来源于联邦税收收入。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严格按照税种进行划分,并已形成各自的税收体系。除税收外,美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其他来源是费用和水电气设施收人,此外,还有保险信托收入和一般收入。根据美国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州与地方财政收人统计数据”,计入财政收入统计的主要收费项目有:教育、医疗、高速公路、机场、停车设施、海港与岛屿设施、自然资源公园和休闲、住房与社区发展、废水处理、固体垃圾管理等,一般收入项目则包含利息、特殊资产和财产买卖等。医疗、机场、停车设施、固体垃圾管理等收费项目与水、电力、燃气和交通的使用费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补充。

法国

法国地方政府财政收人可分为地方税、借款、收费和转移支付收入。其中,地方税、借款与收费属于地方政府的自身财源,转移支付收入则主要来自中央政府的拨款和欧盟补助基金。根据2010年7月公布的《2007年法国地域性地方政府账户报告》,法国地方政府的收人主要来自生产性收人、财产性收入、税收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等。

澳大利亚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地方政府全国性报告》,澳大利亚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地方税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付费和财政转移支付。根据澳大利亚2014-2015年度政府分享税的数据,州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是雇员工资税、财产税和商品服务税,财产税是地方政府唯一的税收来源,且按照将近7:3的比例与州政府共享。澳大利亚地方政府所收取的费用主要来自使用者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付费且各地的费用收入在各自财政中的占比差别巨大。比如,南澳大利亚州的地方政府费用收入仅占财政收入的17.9%:而新南威尔州的该项占比竟超过了税收占比,在该州财政收入的占比中达到34.7%。2014-2015年度,所有地方政府的费用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平均占比为27.1%。

日本

日本的地方公共团体包括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两者都是日本的地方政府。日本收入来源为交付税、地方让与税和国库支出金是转移支付收人。日本地方公共团体可获取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有地方税、地方债、费用和转移支付。

意义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财政分配活动包括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收入的组织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和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占有一定社会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因而,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方面,休现了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

财政收入足国家实现其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直接财力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政治和经济两项职能。政治职能就是指对内执行杜会主义法津,维护社会秩序;对外防止外敌人浸、颐搜和破坏活动保卫国家安全。经济职能就是指领导和组织杜会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国家为了实现这两项职能就要有一定教最的国家行政事业工作人员,要建立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建立各种经济管理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以及人员是非生产性的,却需要消耗各种物质财富。因此,为满足国家的行政经费、公共事业经费、国防经费和满足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所需的经费。国家只有运用财政工具,通过悦收等形式组织财政收入,无偿征集部分社会财富来满足实现困家职能所需的财力。

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

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一阶段。要实现财政分配活动的全过程就必须通过对国家无偿征集的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即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财政支出是对财政收入资金的运用。资金运用的前提是资金的筹集,财政收入的数量决定了财政支出的数量和规模。有收入才有支出,多收才能多支。离开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财政收入体现着以国本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可以改变各种经济成分占国民收入的份顺,起到调节企业单位盖利水平的作用。对于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产单位实现的,如何在国家和生产单位之间进行分配,这是正确处理好国家和生产单位之间财政关系的核心,因为它涉及到国家和生产单位两者支配财力的多少和财权大小的间题,也影响到职工个人的收入水平问趁。国家通过税收等财政收入的形式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城、不同国有资产占有比例的生产单位之间进行调节,通过开征个人所得悦形式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人进行调节。财政收入不仅体现着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还体现着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发展现状

中国

中国需求不足的制约还较明显,经济回升内生动力还不强,无论经济运行还是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都是恢复性的,财政收入有待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支撑。在经济恢复发展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发力,特别是要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着力拉动投资、消费。对此,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一方面,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在组织好一般公共预算中的税收、非税收入的同时,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进一步统筹财政资金。今年以来,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2023年前4个月各地发行的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超1.5万亿元,对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挥了突出作用。专项债券除了“发好”,还要注重“管好”“用好”,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

从中国情况看,2023年前4个月财政支出保持较大强度,同比增长6.8%。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此外,不少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支持社会大众“买买买”,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在实施一系列扩大需求的政策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注重支出精准性、不撒“胡椒面”,切实提高政策效能。

另一方面,要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在经济恢复发展中,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更需要休养生息。前4个月,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下降13.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在收费方面负担的下降。此外,今年中国延续和优化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预计全年可为经营主体减轻负担约1.2万亿元。这些政策要让企业应享尽享,充分发挥红利。企业负担减轻了,就会有更多现金流,进而提升经营效益,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发展动力。

经济、财政的一系列指标延续平稳回升态势,释放出积极信号。下一步,需要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继续靠前协同发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实现保持增长、乘势而上。

2024年,从财政收入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3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02亿元,比2023年增长1.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436亿元,比2023年增长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9266亿元,比2023年增长1.7%。中国税收收入174972亿元,比2023年下降3.4%。其中,国内增值税下降3.8%,国内消费税增长2.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1.6%,个人所得税下降1.7%。中国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44730亿元,比2023年增长25.4%,主要是部分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和地方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等拉高非税收入增幅约24个百分点。

其他国家

美国

美国政府 2023 财年的总收入估计为 4.71 万亿美元。所得税贡献2.35万亿美元。另外1.59万亿美元来自工资税。其中包括 1.10 万亿美元的社会保障、3420 亿美元的医疗保险和 550 亿美元的失业保险。公司税增加2840亿美元。

法国

法国税收与GDP之比从2021年的45.2%上升到2022年的46.1%,上升了0.9个百分点。2021年至2022年间,经合组织的平均值从34.2%降至34.0%。法国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0年的434%增加到2022年的46.1%。同期、经合组织2022年的平均水平高于2000年(34.0%比32.9%)。在此期间,法国最高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2022年的46.1%,最低的是2009年的41.5%。

日本

2022财政年度的一般帐户报表中,税收收入估计约为65万亿日元。从本质上讲政府支出应完全由当年的税收和其他收入提供,但在2022财政年度预算中,当期收入仅占总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剩下的三分之一依赖于发行政府债券(即债务)的收入,这将成为未来几代人的负担。

参考资料

【中英文对照】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全文).China.org.cn.2024-03-01

财政.中国政府网.2024-02-28

财政部: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支出保持较大强度.今日头条.2025-03-25

中国财政70年:收入从60亿到26万亿,高增长背后有哪些经济密码.第一财经.2024-03-01

积极财政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效支撑 ——2023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解读.财政部.2024-02-28

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财政部.2024-02-28

财经数据.东方财富网.2024-02-28

财政.国家统计局.2024-03-01

财政收入的经济来源.财政学.2024-03-05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2-28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3-05

财政收入的意义.正点财经.2024-02-28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2-28

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重点领域保障有力(权威发布).人民网.2024-02-28

U.S. Federal Government Tax Revenue.thebalancemoney.2024-03-27

Just a moment....oecd.2024-03-27

财务省の政策.日本财务省.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