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矾叶
山矾叶,属于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山矾的叶子,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它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形态特征
山矾是一种乔木,嫩枝褐色。叶薄革质,卵形、狭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长3.5-8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常呈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时近全缘;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4-6条;叶柄长0.5-1厘米。总状花序长2.5-4厘米,被展开的柔毛;苞片早落,阔卵形至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柔毛,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花萼长2-2.5毫米,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4.5毫米,裂片背面有微柔毛;雄蕊25-35枚,花丝基部稍合生;花盘环状,无毛;子房3室。核果卵状坛形,长7-10毫米,外果皮薄而脆,顶端宿萼裂片直立,有时脱落。花期2-3月,果期6-7月。
栖息环境
山矾生长于海拔200-1500米的山林间。
功能主治
山矾叶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功效。主治久痢,风火赤眼,扁桃体炎,中耳炎,咳血,便血,鹅口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含漱、滴耳。
炮制方法
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中药材鉴别
叶片多皱缩破碎,棕褐色或黄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狭倒卵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长4.8-6.0cm,宽1.8-2.1cm,先端常呈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时近全缘,中脉在上面部分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4-6条;叶柄长2-7mm。叶薄革质。气微,味淡。
文献记载
《花镜》载:“长春花,一名芸香,一名郑花,多生江浙诸山。叶如冬青,生不对节,凌不凋草。三月看白花,细小而繁,不甚可观,而香馥最远,故俗名千里香,北人呼为瑒花。其子熟则可食。土人采叶以染黄,不借矾力而自成色,故名山矾。”
相关配伍
1. 治疗烂弦风眼,可用山矾叶三十片,加入老姜茶三片,浸泡水中加热后清洗患处。(《纲目》)
2. 对于风火眼痛,可以将新鲜的山矾叶捣烂,取出汁液后点入眼中。(《湖南药物志》)
3. 急性扁桃体炎、鹅口疮患者,可使用新鲜的山矾叶适量,捣碎后制成汁液用于含漱。(《江西草药》)
4. 急性中耳炎患者,可将新鲜的山矾叶捣烂,然后用布包裹并挤压出汁液,滴入耳朵中。(《衡山民间草药》)
5. 若出现翻胃呕吐的症状,可使用山矾叶(不限数量,炒黄),加上黑小豆(炒香)和田螺壳(火烧后研磨),混合后制成粉末。每次服用时,可以用酒或热水调和,剂量约为二至三钱。(《朱氏集验方》)
参考资料
山矾叶.中医世家.2024-10-22
山矾.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10-22
山矾叶的功效与作用.有来医生.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