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邢仁甫

邢仁甫

邢仁甫(1910-1950),化名李少林、关沧州、罗镇、沙欧,今河北省盐山县旧县镇东街人,曾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

1910年7月,邢仁甫出生,7岁时丧母,16岁毕业于沧州市的河北省立第二中学。1928年6月,邢仁甫在国民革命军马洪达部任职。1929年春,邢仁甫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邢仁甫担任冀鲁边救国军司令。同年12月,救国军改称“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邢仁甫任司令。1938年1月至5月,邢仁甫带领31支队攻下盐山、无棣县、庆云、乐陵市等县城。同年9月,邢仁甫被任命为“八路军冀鲁边区游击支队”司令。1939年10月,邢仁甫任八路军第115师工作部长、鲁西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1941年3月,邢仁甫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1943年5月,军区副司令员黄骅接任其职位。邢仁甫幕后策划谋害了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等8人。同年7月,区党委书记王卓如派人逮捕邢仁甫,邢仁甫逃走,其同伴三军分区司令员杨铮侯等一起叛变,随后冀鲁边军区再次对邢仁甫发出通缉令。同年10月,邢仁甫投靠中国国民党。1944年,邢仁甫投靠日寇,1945年11月,日军投降后,他在国民党处任职。1948年7月后,邢仁甫对冀鲁边军区公开进行武装破坏,并以共产党员名义杀害小学教员。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邢仁甫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抓获。1950年9月7日,德州地区公安处对邢仁甫进行公开枪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0年7月,邢仁甫出生在河北盐山县旧县镇东街,其父是青红帮头子,当过土匪。邢仁甫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沾染了很多恶习。他七岁丧母,16岁毕业于沧州市的河北省立第二中学,在沧州担任过教员,当过铁路警察。

投身革命

1928年6月,邢仁甫在国民革命军马洪达部任通讯排长及旅部参谋。1929年春,邢仁甫由李允中、张雅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马部做党的地下兵运工作。1931年春,邢仁甫转到肖之楚部任参谋。1933年,邢仁甫回乡,在平津一带做党的工作。

1937年7月10日,即“七七事变”后的第三天,邢仁甫同王俊峰、傅炳翰等热血青年在旧县集上发表抗日演说,发放抗日传单。15日,经中共津南工委负责人马振华引荐,邢仁甫在旧县镇召开的“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救国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统辖和领导华北的抗日救国军。他还将路牟班的队伍改编成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特务团,自任团长。10月,中共冀鲁边工作委员会决定,由邢仁甫担任冀鲁边救国军司令。12月,救国军改称“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邢仁甫任司令。

1938年1月至5月,邢仁甫带领31支队攻下盐山县无棣县、庆云、乐陵市等县城,歼灭日伪军数千人,开仓放粮,惩治汉奸,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这支部队在原来只有3路的基础上扩编到24路,兵力发展到3000余人,武器装备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同年9月,肖华率八路军第115师来到冀鲁边区后,邢仁甫被任命为“八路军冀鲁边区游击支队”(平津支队)司令。不久,平津支队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挺进纵队六支队,邢任支队长。1939年10月,邢仁甫率六支队随主力部队转移到鲁西开辟新区,任115师工作部长、鲁西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1941年2月,六支队升格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邢仁甫任旅长。同年3月,冀鲁边军区成立,上级又任命邢仁甫为冀鲁边军区司令员。1942年6月,日军在冀鲁边区进行大扫荡。教导六旅在大口河外的望子岛(民国时期为盐山县海匪盘踞地,时海匪早已改编为冀鲁边军区海上独立团,团长是陈子芳,也就是原海匪头子陈二虎)建立后方生产基地,这里也成为军区指挥机关所在地。

策划刺杀黄骅

1943年5月,中共山东分局通知邢仁甫去延安学习,由军区副司令员黄骅接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认为这是黄骅等人在排挤他,由此产生了对立情绪,便以有病和青纱帐未起不安全为由,拖延前去延安市的时间。6月30日,冀鲁边军区在新海县大赵村召开侦通工作会议。军区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带人闯入,当场打死了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参谋处长陆承道、政治部除奸科长陈彪、司令部一科副科长崔光华、参谋陈振生、通讯员董兴根等8人,打伤作战科参谋池田、侦通站站长迟林照、齐耀亭等4人。案发后冯冠奎等逃走。

黄骅事件发生后,邢仁甫企图拉走在垦区(属清河区)休整的军区独立团,但遭到独立团干部们的反对。清河军区领导得知邢仁甫叛变的消息后,立即电告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115师师部。分局和师部让清河军区副政委刘其人尽快把这一情况转告冀鲁边区党委。在垦区养病的冀鲁边区党委书记王卓如的爱人朱凝带着刘其人的信,化装赶到冀鲁边区党委驻地新海县邢家王文村,向区党委转报了邢仁甫指使冯冠奎刺杀黄骅等人的真相。

1943年7月中旬,邢仁甫以为边区党委、军区领导人不知道他策划刺杀黄骅等人的真相,通知边区领导人到望子岛开会,商议黄骅被害后的形势和近期的主要工作,企图借机扣押、谋害边区其他领导干部。区党委和军区领导判断,邢仁甫此时还以为他的叛徒身份尚未暴露,正好将计就计将其抓捕,便回信同意开会,但必须来党委驻地邢家王文村开。邢仁甫回信同意,并带着一个警卫班前来。但走到离邢家王文村还有2公里的毕家王文村时,邢仁甫却忽然决定先住下来打听情况再作打算。当晚,区党委书记王卓如等领导派特务团副政委赵德修和回民支队副政委刘济民带两个连,赶到毕家王文村逮捕邢仁甫。

行动中,由于连长王瑞芝有意鸣枪,惊醒了睡梦中的邢仁甫,使他逃走。其死党三军分区司令员杨铮侯、后勤部长潘特、海上特务团团长陈二虎、副团长杨铁山、股长解玉山、《火报》编辑郭俊勋等一起叛变。回到岛上的邢仁甫严密封锁消息,不让任何人知道他叛变的真相,同时派人散发《告边区同胞书》说:“托匪王卓如、李启华、刘贤权等南蛮子杀害黄骅后,又要杀害我。”,企图煽动部队和群众起来骚乱,并写了许多信件,四处策反。中共山东分局接到清河区党委的报告立即派社会部副部长杜明到清河,同清河区党委社会部长李震一起,调查这一事件。

投敌叛变

1943年7月17日、18日,杜明就黄骅被刺情况和黄骅被刺后邢仁甫的态度及企图,用电报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作了汇报,山东分局迅速做出相应部署。17日,冀鲁边区战时行动委员会和军区发出通令,撤销邢仁甫的一切职务,缉捕邢仁甫及其同伙骨干。20日,邢仁甫的亲信孙长江写了《向区党委的声明》,揭露邢仁甫从谋害黄骅到叛变投敌的全部过程,还把邢仁甫先后写给他的几封亲笔信交了出来。21日,冀鲁边军区再次发出通缉令,并附有孙长江写给区党委的声明材料,同时发布了《为邢仁甫叛变告全区同胞书》,进一步揭露邢仁甫的叛党罪行。

1943年10月,邢仁甫带着老婆和几个亲信经天津市南下洛阳市,投靠国民党中原战区司令蒋鼎文,将我冀鲁边区党政军民的组织力量、政策、秘密等,写成材料献给蒋鼎文,深得蒋鼎文的信任,被委任为“冀察战区挺进第一纵队司令”“津浦北段策反专员”。1944年,邢仁甫投靠日寇,亲笔撰写《效忠天皇》《剿灭共匪计划》等材料,换取了津南区六县(静海区青县沧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挺进总司令的职务”。同时,邢仁甫还担任国民党军统天津站津南流动小组长,专门在津南、渤海一带搜集情报,对我党我军进行破坏,多次煽动我工作人员投敌。

1945年11月,日军投降后,邢仁甫化名罗镇,当上了国民党天津军统站一级中校组长、保密局津南流动组组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保安副司令兼41团团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1948年7月后,担任国民党河北省第三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的罗镇,曾用粮食与天津建华公司换枪,对我军公开进行武装破坏。1948年11月间,罗镇曾以共产党员名义杀害我静海区小白庄的小学教员。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罗镇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抓获。

被判死刑

1950年4月,天津市公安局将罪犯邢仁甫移送渤海行署公安局。6月2日,渤海行署公安局又将其上交山东省公安厅河北省公安厅指派侦讯处和政治保卫处组织力量对邢仁甫叛党事件重新进行调查取证。这时的邢仁甫对罪恶避重就轻,强调他与王卓如政委有矛盾,投敌是被王逼得没办法,因怕死而投降,之前与敌人并无联系;还把侦通会议上打死我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参谋长陆承道等8事件,全部推到冯冠奎身上。

河北省公安厅侦讯处和政治保卫处通过走访和调取大量的人证、物证,弄清了有关事实真相,于1950年8月16日作出《对叛徒邢仁甫案件总结》,对邢仁甫指使冯冠奎杀害黄骅等的事实予以确认,同时该卷宗材料中还附有邢仁甫任伪专员时的反动证件一宗,即钢印2枚,木方印1块,私人手章3枚,专员兼司令长方戳1块。

 1950年9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根据省公安厅的报告,颁布了关于处决叛徒邢仁甫的政府令,即总法字158号,指定由新组建的德州地区公安处在盐山县对邢仁甫进行公开枪决。

个人生活

邢仁甫任军区司令员后,纳部队宣传队女队员宋魁玲做小老婆,让战士和民工在在新海县海边一个圆不到二里的荒岛——望子岛——上修建房屋和工事,为他建造个人安乐窝。

人物事件

追求享受

随着地位和声望的提高,邢仁甫逐渐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每次作战也不亲临前线。他认为权力在手,便可以无法无天了。他已有结发妻子和三个女儿,却又看中了部队宣传队的青年女队员宋魁玲,经常约宋到他的住处陪他玩乐,后来竟无视党纪、军纪,将宋魁玲公开纳为妻室,做了他的小老婆。

1942年,敌人对冀鲁边区组织大规模“扫荡”,边区抗战进入最艰苦阶段。但身为军区司令员的邢仁甫,竟在新海县海边找了一个荒岛一望子岛(现属海兴县),让战士和民工在这块方圆不到二里的海岛上修建房屋和工事,为他建造个人安乐窝。在敌人封锁严密、资金材料紧缺的情况下,部队干部战士经过一个冬春的艰难施工,为他建立了一处所谓的“后方基地”。他带着小老婆和警卫部队进驻后,每天大吃大喝,追求享受。他多次派人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天津市为他购买奢侈品,供他和他的小老婆享用。他利用职权私吞公款3.7万元(折粮70万斤)供自己挥霍。

刺杀黄骅

1941年6月,因工作需要,上级派黄骅到冀鲁边军区任副司令员兼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旅长。黄骅上任后他抓了队伍的整顿和军事纪律教育,很快在部队和地方干部群众中建立起了威信。邢仁甫站对黄骅极为嫉妒和不满,挑拨地方干部与黄骅的关系。

1943年春,上级决定调邢仁甫到延安党校学习,军区司令员的职务由黄骅接任。邢仁甫接到通知后,不但不认为这是一次接受教育的好机会,反认为是黄骅在背后捣鬼,有意夺他的军权,于是对黄骅更加怀恨在心。邢仁甫拒不执行上级决定,借口青纱帐还没起来,没有掩护不安全,要等青纱帐起来再走。拖延时间,准备对策。三十一支队整编后,上级曾先后选派一批中国工农红军和老八路骨干到部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各级领导力量,但邢仁甫对此却大为不满,认为冀鲁边区是他打下的天下,老八路进三十一支队是抢占了他的地盘,于是便进行反老八路活动。

1943年5月,邢仁甫召集其亲信杨静侯、潘特、刘永生、邢朝兴等人来岛上开会,说这一切全是‘南蛮子’黄骅搞的,如果没有他,我们也不会到今天这地步。不如干脆把他干掉,没有了黄骅,边区就没有了军事干部,上面也就不会再让我走了。于是,一个刺杀黄骅的行动方案,在邢仁甫的直接授意下策划出来。

1943年6月30日,黄骅在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召开侦察会议。晚7时许,军区新编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受邢仁甫指使,带着十一名心腹以向黄骅请示工作为名,闯进会场。于是,大赵村惨案发生了,黄骅、陆成道(军区参谋处处长)等五位被当场杀害。为了纪念黄骅,1945年8月,新青县正式改名为黄骅县,1990年改为河北省黄骅市。

反叛投敌

阴谋得逞后,邢仁甫知道组织上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于是他决定要搞武装独立,迅速把部队拉出来。但是,他的这一分裂行为遭到部队干部战士的坚决抵制。邢仁甫成了一名光杆司令,被孤立起来,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他于1943年7月带着小老婆宋魁玲以及极少数贴身随从逃到天津市。在天津为了混碗饭吃,邢仁甫竟投靠了日寇。为博得主子的欢心,他亲笔撰写了《效忠天皇》《剿共灭匪计划》等叛变自首材料。他在材料中攻击共产党和地方党、政、军领导干部,供出了他所知道的共产党、八路军冀鲁边区的全部情况,以此换取了津南区六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司令的职位。1945年日寇投降后,邢仁甫摇身一变,化名罗镇,又当上了国民党天津军统站一级少校组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邢仁甫的叛变投敌,使中国共产党的事业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他自己也堕入了反革命的万丈深渊。

文艺影视

书籍

纪录片

参考资料

邢仁甫其人其事.德州新闻网.2024-11-21

揭秘:抗战期间叛逃投敌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是谁?.web.archive.org.2024-11-21

民国大腕.豆瓣读书.2024-11-23

历史的审判 邢仁甫:从高级将领变为无耻叛徒.tv.chinacourt.org.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