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月珍
顾月珍(1921年-1970年),原名顾金妹,出生于上海市,中国沪剧表演艺术家。
14岁时,为分担家计,顾月珍决心学戏。后拜顾泉笙为师学唱申曲,在与筱月珍、筱文滨、凌爱珍、邵滨孙共同主演的《空谷兰》中反串童子良彦,顾月珍以一曲“良彦哭灵”崭露头角。1938年,加盟文滨剧团,之后又在鸣英剧团、上海沪剧社、施家剧团、上艺沪剧团任演员。其还创立新声剧团,与汪秀英、丁是娥共演《三朵花》,后四人(汪秀英、丁是娥、顾月珍、小筱月珍)并称沪剧“四小名旦”。1946年,顾月珍在《西太后》中饰珍妃,一曲“冷宫怨”在乐师沈开文的帮助下,创造了缠绵悱恻的新腔“反阴阳”受到了观众的欢迎。1949年,她创建努力沪剧团,上海解放后积极参与戏曲改革,主演多部现代戏,如《王贵与李香香》《田菊花》《好媳妇》《母与子》《翠岗红旗》《八年离乱》《志愿军未婚妻》等作品,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不少朴实善良、迴然不同的中国妇女形象。
1951年,顾月珍在《花木兰》中饰演花木兰,获全市戏曲竞赛会演剧目与演员一等奖。1954年,她主演的《赵一曼》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1958年,被选为上海市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顾月珍自编、自导、自演《永不褪色的红旗》,获得市总工会和长宁区委的表扬,标志其艺术生涯新起点,同年,她并获上海市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顾月珍对沪剧发展有重要贡献,但因“文化大革命"中受尽折磨,于1970年1月20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23日,中共长宁区区委为顾月珍召开追悼大会,为她平反昭雪。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1年冬夜,上海吴淞江旁,顾月珍被贫寒的老竹匠收养并取名金妹。自幼劳作的她,以申曲为慰藉,渐生热爱。
露尖走红
14岁时,为分担家计,顾月珍求职无门,遂决心学戏。后拜顾泉笙为师学唱申曲,改名顾月珍。在与筱月珍、筱文滨、凌爱珍、邵滨孙共同主演的《空谷兰》中反串童子良彦,顾月珍以一曲“良彦哭灵”小荷露尖。
1938年,顾月珍加入文滨剧团,凭借《姊妹花》中的角色一举成名,之后又在鸣英剧团、上海沪剧社、施家剧团、上艺沪剧团任演员。其还创立新声剧团,主演《甜姑娘》《双花恨》等剧目,与汪秀英、丁是娥共演《三朵花》,后四人(汪秀英、丁是娥、顾月珍、小筱月珍)并称沪剧“四小名旦”。她还在《西太后》中饰演珍妃,一曲“冷宫怨”在乐师沈开文的帮助下,创造缠绵悱恻的新腔【反阴阳】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成为沪剧女腔最常用的曲调之一。在《上海屋檐下》中,顾月珍虽演配角,却以细腻表演赢得赞誉。她的认真与专业也赢得了田汉的赞赏。
创建剧团
1947年,顾月珍因病暂别舞台。上海解放后,顾月珍于1949年9月1日组建了努力沪剧团,积极参与戏曲改革,主演多部现代戏,如《王贵与李香香》《田菊花》《好媳妇》《母与子》《翠岗红旗》《八年离乱》《志愿军未婚妻》《龙华塔下》《破镜重圆》《贵族夫人》等作品,她的表演准确贴切,追求生活化,细致入微,朴实而自然。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不少朴实善良、迴然不同的中国妇女形象。
1951年,顾月珍在《花木兰》中饰演花木兰,获全市戏曲竞赛会演剧目与演员一等奖。同年,她将赵一曼事迹搬上沪剧舞台,引起轰动,由夏衍亲自修改剧本。在作品《赵一曼》中,她首次使用D调,展现了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该剧在华东戏曲观摩大会上荣获演员一等奖,并被选为慰问演出剧目,向解放军部队传递正能量。且在1954年,顾月珍带领努力沪剧团,与谷声、孔嘉宾等参加“全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赴南京、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等地演出《赵一曼》,广受好评。同年年,顾月珍根据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改编创演了沪剧《八年离乱》,此剧在上海戏曲界引起轰动。1955年,顾月珍当选为老闸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并被选为人民委员会委员,1956年又被选为黄浦区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并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和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顾月珍自编、自导、自演《永不褪色的红旗》,获得市总工会和长宁区委的表扬,标志其艺术生涯新起点,同年,努力沪剧团迁至长宁区,她随团调离卢湾区。后被推选为市政协委员。顾月珍还曾任上海努力沪剧团团长、上海剧协理事、上海市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等职。并在1958年,她获得上海市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她创立的“顾派”唱腔,质朴简洁、柔婉有劲,具有缠绵沉稳的风格。顾月珍对沪剧发展有重要贡献,但因“文化大革命"中受尽折磨,于1970年1月20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23日,中共长宁区区委为顾月珍召开追悼大会,为她平反昭雪。
社会关系
主要作品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后世纪念
2022年2月10日,“岁月流珍——纪念著名沪剧艺术家顾月珍先生诞辰100周年演唱会”集结长宁沪剧团和众多戏曲、曲艺名家,通过线上直播与观众见面。整场演出分为“经典永流传”“与时代同行”“扎根在人民”三个篇章,长宁沪剧团老中青演员将以交响演唱会的方式为沪剧爱好者展现顾月珍创造的经典作品《赵一曼》《八年离乱》《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沪剧表演艺术家韩玉敏、顾月珍爱徒顾珍珍也会来到演唱会现场,共同回忆和顾月珍有关的故事。
人物评价
顾月珍的嗓音柔顺,她所创立的“顾派”唱腔,质朴简洁、柔婉有劲,运腔低回动情、自然丰美,富有特色和韵味,具有缠绵沉稳的风格。她的表演准确贴切,追求生活化,细致入微,朴实而自然。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不少朴实善良、迴然不同的中国妇女形象。(《 沪剧演唱艺术浅说》评)
她主演的《甜姑娘》《三朵花》《双花恨》等剧目,在当年出现连满数十场的盛况。在《西太后》一剧中饰珍妃,在乐师的帮助下,为珍妃的《冷宫怨》一曲创造了悠扬婉转的反阴阳曲调,于是《冷官怨》成为一时名曲,反阴阳曲调广泛流传,成为沪剧富有艺术魅力的曲调之一。(《上海妇女志》)评
在《上海屋檐下》中,顾月珍虽然演的是配角,但是她照样一丝不苟,认真表演。她演的角色啜泣时正好背朝观众,她利用肩膀抽动幅度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情绪的变化,观众说她“背上都有戏”。正如田汉同志赞赏她:“演戏非常认真,不但自己表演得好,就是别人表演时,也能有相应的动作、表情,从不松懈、疏忽。”(《艺坛漫笔》评)
参考资料
沪剧名旦汪秀英,人称“千面怪才”!无论男女老少,她都能刻画得惟妙惟肖 | 沪剧人生.澎湃新闻.2024-06-19
沪剧《八年离乱》千里明月照我心 演唱:张杏生 陈苏萍.喜马拉雅.2024-06-19
沉痛悼念沪剧名家小筱月珍(1920.8.10~2017.11.16) .搜狐娱乐.2024-06-19
丁是娥.网易云.2024-06-19
岁“月”流“珍”!名家云集的这场大型演唱会在长宁唱响.澎湃新闻.2024-06-18
陈甦萍:岁月流珍,留住对顾月珍的思念,也留住“努力”的团魂.今日头条-新民晚报.2024-06-18
她唱红的戏成了剧团传家宝,顾月珍纪念演唱会将云端开唱.新民网.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