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虎
潘文虎(1089年-?),字叔山,永嘉县昆阳乡(今温州鹿城区)人,后定居潘桥。北宋靖康之变元年(1126年),潘文虎成为武状元,被授予步骑将领、成忠郎等荣誉。他是温州市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潘文虎的儿子潘柽(生卒年不详),字德久,号转庵,也是著名诗人。潘曾多次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能中,因父亲潘文虎的荫庇,得以担任武职。潘柽曾参与南京建康的戎幕工作,是永嘉“四灵”诗派的首创者,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
人物经历
潘桥街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西南部,因驻地潘桥(村)而得名,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村有“仁寿桥”,系南宋武状元潘文虎所建,故称为潘桥,后人为纪念潘文虎,地名桥梁均以“潘桥”命名。
潘文虎为焦伯强外孙,潘约子,具有家学渊源,崇文尚武,深得时贤推许。南宋大臣周必大《跋焦伯强与潘简夫帖》介绍,为乡贤欧阳修整理《文忠公集》时,在书信类有《与伯强帖》十六件,看到欧阳修对焦伯强关怀备至,寄予厚望,情深意切。现在从焦伯强《遗永嘉潘简夫十六帖》中看到焦伯强对女婿潘简夫也是这样,这是有传统的。潘简夫,名约,后为焦伯强女婿。“三子:李德裕,字民则;文孝,字少颖,绍兴间,相继第;文虎,字叔山,亦尝魁荐,乡评推焉。少颖之子桧,今为临江军职官。”
潘文虎诗词
《招潘文虎》--宋·郑刚中
亲朋数日闻,俯仰作礼数。既事还书斋,妙画倚庭柱。春蚓细萦,知子常我顾。坐此尘俗因,颜色阻良晤。迟疑负中心,恍若失所遇。新诗今鼎来,车马审留驻。拨置或少间,尚几枉前步。别来胸腹奇,彼此欲呈吐。当为扫中庭,柏子香一炷。
《为被虏妇作》--宋·潘文虎
交交桑扈,交交桑扈,桑满墙阴三月暮。去年蚕时处深闺。今年蚕时涉远路。路傍忽闻人采桑,恨不相与携倾筐。一身不蚕甘冻死,只忆儿女无衣裳。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家在浙江东畔住。离家一程远一程,饮食不同言语异。今之眷聚昔寇仇,开口强笑心怀忧。家乡欲归归未得,不如狐死犹首丘。
泥滑滑,泥滑滑,脱了绣鞋脱罗袜。前营上马忙起行,后队搭驼疾催发。行来数里日已低,北望燕京在天末。朝来传令更可怪,落后行迟都砍杀。
鹁鸪鸪,鸪鸪,帐房遍野相喧呼。阿姊含羞对阿妹,大嫂挥泪看小姑。一家不幸俱被虏,犹幸同处为妻。愿言相怜莫相妒,这个不是亲丈夫。
家庭成员
黄田岭下《潘氏宗谱》载,潘文虎元配杭州市周氏,续配胡姓,合厝三十四都屿岙飞凤山。子三:楠、朴、柽。女二;长适进士张易之子,次适进士赵容之子。潘文虎阵亡后,恩荫潘柽,授武职,参与军事幕僚,召试为閤门舍人,授福建省兵马钤辖,为永嘉四灵诗派的开创者。
参考资料
北宋武状元潘文虎 - 永嘉网.永嘉网.2021-12-25
温州首位武状元潘文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温州市委员会.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