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密刺沙拐枣

密刺沙拐枣

密刺沙拐枣(学名:沙拐枣属 densum)是蓼科沙拐枣属的灌木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老枝淡灰色或黄灰色,微扭曲;当年生幼枝灰绿色,节间长1-5厘米。叶鳞片状,长1-2毫米。

花小通常2-4朵簇生叶腋;花梗长2-4毫米,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宽卵形,果时反折。果(包括翅与刺)圆球形成近球形,径1.2-2毫米;瘦果圆锥形,顶端尖,扭转,肋极突出,每肋生2翅;翅较硬,宽2-2.5毫米,翅缘不整齐,生刺,刺扁平,较硬,稠密,近中部2次叉状分枝,末枝细,伸展交织,掩藏瘦果。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范围

密刺沙拐枣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西部(霍城县),高昌区有栽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640米的半固定沙丘。

繁殖方法

播种

圃地的选择:选盐碱轻、地下水位低、便于排灌的细沙土最为理想。育苗地为新平整的沙丘地,沙质土,0-40厘米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仅有0.19-0.37%,pH值为5.4-5.6。

种子处理:密刺沙拐枣种子的果皮强度木质化,坚硬。用脱去果翅或刺毛的干种子播种(因种皮上具有芽孔,水分还是能够进入种皮内被胚芽吸收的),一般半月左右可出齐苗,效果较好。

播种:四月上、中旬进行春播。平整好的育苗地,播前先浇水。待水下渗后,即可开沟播种。采用行距30厘米的单行式条播,播幅8厘米左右,播深3-4厘米。播种量每亩20千克

扦插

插穗选择、处理:冬季,选择粗0.4厘米以上的一年生萌蘖条,截成长30-40厘米的插穗。为使插穗保水,并起到软化皮层的作用,将插穗用湿沙埋藏。翌春四月上旬插前,将插穗在凉水中浸泡三昼夜,使其充分吸水。按20厘米×40厘米的株行距扦插。

栽培技术

播种幼苗期的管理:密刺沙拐枣幼苗生长迅速,以6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生长最快,占年高生长量的60%左右,这时地下部分生长也快。因此,在幼苗生长的最初3个月内,每隔30-40天浅灌一次水,以后不再浇水。因幼苗怕涝,若灌水量较大或积水时间较长,常引起根腐病而成片死亡。在苗高4-6厘米,时,进行间苗及定苗工作,按5厘米的株距留苗。在整个苗期松土除草3次,以保持地表疏松。

扦插幼苗期的管理:扦抽后立即浇水。插后一周,补灌一次水,以满足插穗早期生根对水分之需求。整个苗期灌水2-3次,灌水间隔时间45天左右(视土壤情、天气状况而定),每次灌水量宜小。九月底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停止。

主要价值

密刺沙拐枣对防风固沙、改善沙漠戈壁小气候有重大作用,还具有多种经济用途。

固沙造林:密刺沙拐枣适于在流动、半流动沙丘和平沙滩地上造林,不适于在低湿地和盐碱地上造林 造林方式主要为植苗造林和直播造林,有时也可以运用扦插造林。沙拐枣属植物具有耐干旱、耐风蚀、耐沙埋、耐低温、适应性强、繁殖力强、对干旱与流沙环境具有较强适应性等特点.使密刺沙拐枣植物成为中国荒漠地区的防风固沙先锋植物之一。

经济:密刺沙拐枣绿枝含有单宁酸,可提取单宁;枝干坚硬,可作为制作纤维板的原料;也是优良的薪炭材,发热量较高。

蜜源:密刺沙拐枣还是一种蜜源植物。可见,大面积种植沙拐枣对发展养蜂业也有较大意义。

饲用:密刺沙拐枣其嫩枝是羊与骆驼喜食的饲料。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