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钩粉草
狭叶钩粉草(学名:Pseuderanthemum couderci),是管状花目、爵床科、山壳骨属的植物。分布于柬埔寨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3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林下和沟溪,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或亚灌木,高30-50厘米;幼枝近四棱,被柔毛,后圆柱形,光滑。叶具柄,叶片纸质,长圆形、披针形或线形,长3-11厘米,宽5-25毫米,顶端渐尖,稀急尖,通常钝头,基部近急尖,边全缘或稍呈浅波状,干时常背卷,两面无毛,侧脉每边6-12条,通常8条以上;叶柄长约5毫米。
穗状花序顶生,长达20余厘米,被短柔毛;花单生或生于顶端对生苞片腋内,下部苞片近花序基的1-3对大,呈叶状,比萼长,但远较营养叶小,上部的线形,与萼近等长或较短;花序轴,苞片,小苞片,和花萼裂片被柔毛;花萼近5等裂,裂片线形,长5-6毫米;花冠淡紫红色,被淡紫红色,长约3厘米,冠檐伸展,前裂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2毫米,后裂片较小,长圆形,约1/4合生;发育雄蕊2,2枚不育雄蕊极短,两者花丝的基部合生。
蒴果长约1.8厘米,被疏柔毛。花期6月。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海南(海口市、昌江黎族自治县、三亚、万宁市、东方市、陵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琼山区)等地。柬埔寨(模式标本产地)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
此种鉴定并未落实,因柬埔寨模式标本未见。另外邱圆植物标本馆所减Forhes \u0026 Hemsl. 引于Ind. Fl. Sin. 的广东省Fortune 19(模式标本照片即秦仁昌在邱园摄照片10608号), C. B.Clarke 1904曾定名为Eranthemumbicolor Shrank. (按即Pseuderan-themumbicolor (Shrank.) Radlk., 也因未见到该种模式和可靠鉴定而暂存疑。
据R. Benoist (in Not. Sys. 5:111. 1935) 本种与Pseuderamthemum crenulatum Lindl. 相近似,其下部苞片叶状。据《海南植物志》,罗献瑞根据A. Henry在海口市附近采的8111、8611、8749三号标本照片,采用了R. Ben.的意见,将海南这类植物定为狭叶钩粉草 Pseuderamthemum couderci R.Ben.。作者仅看到A.Henty 8111,并认为和海康钩粉草 Pseuderanthemum haikangense C. Y. Wu et Lo很相近,遗憾的是始终没有见到A. Henry 8749、8611标本或其照片,因此接受罗的处理,但鉴于两种植物在中国海南分布区相近,不少地方重叠,而且区别点仅在叶形,怀疑可能是同种的变异,若能进行一些种群变异方面的研究,会比较准确。作者曾在纽约植物园标本馆见到一张标本,S. K. Liu 1869.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近七叉村峨高山,有手写裸名,该标本的叶特别狭,疑即本种的极端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