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云南翅子树

云南翅子树

云南翅子树,濒危种。常绿小乔木,高4米。仅分布于云南省局部地区海拔1200至1460米的山顶石灰岩裸露的岩缝中或峭壁上。根系发达,可紧扣岩石,耐干、耐瘠薄,种子飞扬面宽,但极少萌发。花期5至7月,果期8至10月。为中国热带石灰岩山季雨林特有树种。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约4米;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叶革质二理,幼树和萌盾形,成的状5深裂。长16厘米,裂片长条形,长约10厘米,先端渐尖,叶柄长约24厘米;成的植株叶片倒梯形,长6.5-6.8厘米,全缘,先端截形,具钝尖,基部心形或斜心形,下面密被褐色星状态毛,侧脉5-6对,叶柄长1-1.5厘米。果卵状椭圆形,长4厘米,具5条明显的棱和5个陷面,顶端钝,基部收缩成长约6毫米的果柄,全部密被褐色短柔毛;种子具翅,连翅长2.8厘米,翅膜质,褐色,顶端钝。

生长环境

分布区属东南亚热带石山季雨林,干、湿明显,年平均温21-22℃,极端最高温38-40℃,小环境干季(4-5月)气温可高达42℃,极端最低温2-5℃,昼夜温差5-9.5℃,降雨量1200-1500毫米,生长基质为二迭纪石灰岩构成的山地,土壤部岩石缝隙间,占地表约15%,为黑色石灰土,微带紫褐色,PH值7-7.5,结构较紧结,保水性差,林地干燥。其根系发达,紧扣岩石或伸延石缝,具耐干,耐薄的特性。种子飞扬传播面宽,但极少能够萌发,母树附近幼苗稀见。

林中乔木层稀疏,林下仅见清香木pistacaiaweinmannifoliapoissexfranch剑叶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及大量闭花木,cleistanthussumatranus(MIQ)Muell-arg的幼树,在林中形成主要覆盖成份。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省腊县易(海拔1200米)和景洪市落山(海拔1460米)两地,生于山 顶石灰岩裸露的岩石缝中或峭壁上。

主要价值

【药名】:翅子树

【拼音】:CHIZISHU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翅子树的叶、树皮花。

【功效】:散止血、补益。

【主治】:治外伤及跌打损伤肿痛。

【性味归经】:微苦,平。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5克。

【别名】:翅子木、白桐(台湾省)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及东南部,福建省、台湾均有栽培。

【拉丁名】:翅子树PterospermumacerifoliumWilld.考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图鉴

【化学成分】

花中含山酚和山萘素-7-O-β-D-吡喃葡萄糖(kaempferide-7-O-β-D-glucopyranoside)山萘酚-3-半乳糖甙(山柰酚3-galactmide)及木犀草素槲皮素的葡萄糖甙等[1.2]。皮和种子含多种氨基酸。

【毒性】

树皮有毒,小鼠腹腔注射皮的三氯甲烷提取物1000mg/kg,出现活动减少、伏地、四肢无力、肌肉松弛、翻正反射消失,最后死亡。甲醇提取物251mg/kg,出现嗜睡、四肢无力、运动失调、翻正反射消失、死亡;其LD50为501mg/kg[A-25]。

濒危保护

保护价值

云南翅子树为中国热带石灰岩山季雨林的特有树种,仅见到两个分布点的个别植株。对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热带植物区系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保护措施

尚无保护措施。由于生长在石灰岩山顶或峭壁上,不易受到人为破坏,一旦意外也有绝灭的危险。建议产区有关部门积极引种试种,并在石灰岩山季雨林内种植。

保护状况

一般而言,在气候区内对植物进行引种栽培是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条件比较复杂,95%的土地属于山地,有高海拔也有低海拔,有砖红壤土也有石灰岩山地钙质土,植物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自然条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海拔较低570-650m,因此引种时尽量以种子繁殖为主,选择与原产地相似的生态环境种植。在引种的45种植物中有31种是采用种子繁殖的,占69%。由于用营养袋育苗,因此定植成活率高,恢复生长快,适应性强。

如野外挖苗则成活率低,恢复生长慢,适应性差。生长差的树种除了采用野外招苗的原因外,还由于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生境差异大。如云南翅子树原产地是海拔在1200-1460m的石灰岩山地,而引种地为低海拔的砖红壤土生长,迟缓长势差。从45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物候看,幼树阶段生长节律不明显,一年中各株生长期往往不一致,各年的生长因气候不同生长期也不一致,多数树种生长时间长,有的甚至全年不断出新叶,到了接近成年才开始有节律性。

物种现状

濒危种。仅发现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分布范围狭小,生境特殊,数量极少,容易受到毁坏而绝灭。

保护建议

植物的迁地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开展,但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后的驯化问题。在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时,尽管尽可能选择与创造有利于它们生长发育的生境条件,然而不可能创造如此多的生境类型去满足众多的保护物种,因此,被保护的植物会出现驯化而导致一些基因的流失。再如保护植物的再引种,植物园树木园虽然能对一些植物进行迁地保护,但是它毕竟只是这些受威胁植物的“避难所”,而不是最终归宿只有把这些度过危难的植物进行再引种,使其“回归”自然才能达到长久的保护。由于热带植物群落在成分上、结构上比温带植物复杂得多,所以热带植物的再引种难度很大,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与规律,并不断提高和总结。

栽培方法

尚未见有引种栽培报道,宜用种子繁殖,但休眠期短,应及时播种。

科研价值:云南翅子树为中国热带石灰岩山季雨林的特有树种,仅见到两个分点的个别植株.。对热带植物资源的保存和热带植物区系的研究都有一定价值。

标准出处

《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1992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