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调查
《中国汽车调查》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贾可。
内容提要
这本书的作者贾可先生是我国经济新闻报道领域的资深记者,长期代表《环球企业家》跟踪研究和深度报道汽车业的一举一动。《中国汽车调查》实际是作者将近年发表的一系列汽车业报道经过重新梳理和加工后结集的结果。它出版在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井喷”的黄金岁月结束后,新的发展浪潮刚刚开始之际,十分值得汽车界和与之相关的同仁和朋友们去阅读和思考。?事实上,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已真正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中。今后的中国在第三次发展浪潮中,必然会渐渐形成一个“中国之中国”的汽车工业。而在中国土地和市场上已经形成的中外合资企业,未来也将开始以中国作为一个中心和发展主体,来驱动其亚洲乃至全球的业务管理和发展。?这预示了包括书中许多人物和作者本人,经过观察和分析所讨论的一系列可能的发展趋势和现象,如:
·精益化管理的推进。在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井喷期后呈自然稳定成长的今天,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利润空间的日益缩小,所有的汽车企业必须更加积极地推进精益化管理,涵盖生产制造、采购、销售与服务等各个环节。
·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提升。随着消费者成熟度和市场复杂度的迅速提升,只有能够真正抓住中国消费者细分市场的产品品牌,方能克敌制胜、占领市场和获取市场份额。
·自主研发的开始和推进。合资企业将开始自主研发,旨在积极、快捷、有效地推出本土化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自主品牌的创立和培养。中国已不乏民族自主品牌,除了包括一汽红旗、奇瑞、中华、吉利和哈飞汽车等企业外,上汽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和包括比亚迪、力帆集团这样的地方民营或国有企业也都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关键是这些企业如何能稳健地将自主品牌培养起来,它们也许很难也未必需要一下子迅速做大到国际厂家这样的规模,但一定要做实做强才能成功。?
·兼并收购和整合的必然来临。国际汽车企业前几年积极扩大对中国投资,其决策前提之一是唯恐不投资所带来的机会丧失,这给在华合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种下了根基。
“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出口和外包。毫无疑问,中国未来必然会作为汽车生产大国进行产品出口,甚至进行外包生产。对中国本土企业而言,关键词则是“早做准备”。
希望所有的读者朋友们能和我一样,从此书中真正感悟到作者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所怀有的梦想和焦虑,也希望大家为中国汽车业的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和给予美好的祝福。
另外,这本书让读者有机会零距离面对这些中外汽车业界的领军人物,感受他们真实的思想和跳跃的思维。本书内容生动翔实,值得一读。
编辑推荐
贾可对中国汽车业的未来既怀有梦想,又充满焦虑。我们汽车人何尝不是这样的感觉。中国自主品牌的道路很难,但是我认为还是有希望。日韩企业能,为什么我们不能?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长安汽车董事长兼总裁 尹家绪
中国汽车业这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生代汽车记者,贾可是其中表现比较出色的一位。他不只是一个敏锐的汽车产业观察者,还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故事讲述者。
——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海洋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呈现出新的态势,如果你跟别人都是一样,很难说能够凭什么在市场上取胜。贾可这本书提供了观察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业变化翻天覆地。在这样的群雄纷争、鹿死谁手的大局还未定的情况下著书立言无疑是很困难的,同时也是风险很大的。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孙键
这本书让读者有机会零距离直对这些中外企业的领军人物,感受到他们真实的言语和跳跃着的思维。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中国区总裁 朱伟
作者简介
贾可,作者余勇笔名。源自成语“余勇可贾”,江苏张家港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曾获中国新闻奖特等奖,现为《环球企业家》杂志资深经济新闻报道者。他长期关注中国汽车行业变迁,不仅对汽车产品本身颇感兴趣,更对围绕汽车的人与事、公司与产业、现实与未来充满激情的关注和严肃的剖析。
目录
第1部 失落者
第1章 大众坠落
大众汽车开往何处
两个伙伴
第2章 戴-克迟缓
戴克如何挽回颜面
北京jeep能否重塑
第3章 东风标致重来
标志为何如此谦逊
[访谈]窦赛尔的任务
第2部 凶狠者
第4章 丰田汽车凶猛
启动失落的丰田
丰田“丰田普拉多2700”中国
丰田的中国烦恼
混合动力汽车的风暴
[访谈]服部悦雄的谦虚
[访谈]古谷俊男的觉悟
第5章 现代野蛮
凶狠的闯入者
现代大跃进
第3部 适意者
第6章 通用沉稳
别克新造牌运动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访谈]刘曰海的营销观
[访谈]一款汽车的本地化历程
第7章 广汽本田独行
广本密码
[访谈]兵后笃芳的算盘
[访谈]曾庆洪的执行力
第8章 马自达加速
马自达之道
[访谈]尾崎清的自信心
第9章 豪华胆量
豪华轿车放纵中国
[访谈]争锋豪华者
第4部 突围者
第10章 中国一汽蝉蜕
长子的方向
三学丰田生产方式
[访谈]竺延风二十年后独立造车
[访谈]顶级红旗这样设计
第11章 买家上汽集团
上汽的梦想与焦虑
上汽偷袭罗孚汽车公司
[访谈]陈虹迈出第一步
第5部 寄居者第12章 东风无奈
东风往何处吹
[访谈]哀莫大于心死
第13章 广汽集团开放
日系据点
第6部 跃进者
第14章 长安快跑
长安崛起之谜
[访谈]尹家绪的理想
第15章 南汽集团下注
汽车元老的赌注
第16章 奇瑞跃进汽车公司
奇瑞的新大陆
[访谈]尹同耀的梦想
第7部 挤入者
第17章 华晨悲歌
中华先驱成“先烈”
一辆轿车的诞生
[访谈]苏强忆往事
第18章 比亚迪L3诱惑
“电池大王”造车
[访谈]王传福的豪言
[访谈]夏治冰的解释
第19章 吉利苦乐
乱世英雄
[访谈]李书福的难题
第8部 必由路
第20章 巨头之变
以多大的胆子造汽车
跨国汽车本土化求生
第21章 本土未来
承认野生的力量
抄袭责难围困中国汽车
[访谈]不得不走的道路
关闭窗口
书摘
两个伙伴
好的产品碰上蹩脚的销售,其情形可能还不如差的产品遇到好的销售。大众汽车的营销水准或许就验证了这一点。大众汽车常常称自己的产品较对手可靠安全,但是却不能很好地传达给一般的消费者,其营销能力令人感叹。
大众汽车的一位人士告诉笔者,通用和大日本帝国的车使用了大量花里胡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东西,但是中国老百姓很看中这些。而德国人增加的却是比较专业的人士才能懂的东西。比如一般的老百姓可能就知道ABS,但是它其实是主动安全装置中最最基本的东西,时代已经发展到使用EBD,EVL,ASR,ESP等等高端的主动安全装置了。一汽-大众的宝来和上汽大众的帕萨特2.8上,就已经装了主动安全最高装置ESP。他说:“你要和顾客沟通这些比沟通座椅要困难得多。”
表面上看,大众为顾客利益重视汽车残值,绝不轻易降价的做法值得欣赏,实质却并不为人所动。所谓汽车的残值,就是更新汽车时旧车能卖出的价值。但是中国近80%的用户为首次购车者,这些客户购买汽车时不重视汽车的残值。而当终于架不住竞争对手的压力降价的时候,发现先机早已经在别人掌握中。最经典的就是2004年6月的那次降价属于典型的马后炮,因为此前一个月,上汽通用汽车已经先发制人。两者的区别还在于:降价时,上海通用的市场形势喜人,而大众却是连续萎缩。全国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令大众难堪的大幅报道。
自1999年成立集中管理大众汽车集团所有业务的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来,大众汽车一直梦想着整合南北大众业务,梦想着它在中国的这两个合资公司能够形成合力,从而在各方面节省成本,降低摩擦,以扭转已经显露出的颓势。
2001年开始,在中国举办的所有汽车展上,大众汽车都有意将南北大众安排在一个展台亮相,以突出大众汽车的整体形象。但是因为中国一汽和上汽集团在中国过于强势,双方几乎水火不容,不要说统一南北大众,对合资伙伴稍微端不平就会遭来另一方的抗议。
最早时候,奥迪100的项目是在上汽生产,后来硬是被大众拿了去“送”给一汽,引起了上汽极大不快。此后,上汽和通用、一汽和丰田汽车又相继再结“新欢”。记得大众汽车董事长毕睿德(Beernd Pischetsrieder)在被问及一汽和丰田合作事宜时感叹说:“一个人很难做到与他人共享伴侣,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并未因此能够改变什么。
5年前大众曾设想把合资各方能够组合在一起,共同开发一个发动机项目。时任国家机械工业局汽车司司长张小虞负责协调,但历时一年终归搁浅。2002年初,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