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百花山柴胡

百花山柴胡

百花山北柴胡(学名:Bupleurum chinense DC. f. octoradiatum (Bge.) Shan et Sheh)是伞形科柴胡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与北柴胡同属柴胡属,功效亦具相同,均有和解退热,疏肝理气,升提中气之功效。百花山柴胡是北柴胡的变种,主根坚硬较粗大,棕褐色,茎表面有细纵槽纹,实心,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叶表面鲜绿色,背面淡绿色,常有白霜。茎顶部叶同形,复伞形花序,花序梗细,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甚小,狭披针形,花瓣鲜黄色,上部向内折,中肋隆起,花柱基深黄色,果广椭圆形,棕色。百花山柴胡在9月开花,10月结果,分布于北部,如吉林省河北省山西省等省,生长于海拔200-2500米的山坡草地、阴坡林下、林缘路旁及河谷地带。在中医药上应用很广泛。

形态特征

百花山柴胡与原种北柴胡不同之处,在于茎上部分枝向两侧均匀开展,不呈“之”字形分枝;小总苞片4-5,椭圆状披针形,通常超过花期小伞形花序而略长于果柄;伞辐通常8条,有时5-14条。本变型与北京柴胡极相似,但分枝较少,不呈重复二歧式分枝。

分布范围

百花山柴胡产于我国北部,吉林、河北、山西等省。生长于海拔200-2500米的山坡草地、阴坡林下、林缘路旁及河谷地带。模式标本采自北京百花山。

生长环境

百花山柴胡生长于海拔200-2500米的山坡草地、阴坡林下、林缘路旁及河谷地带。

栽培技术

种植特点

北柴胡因受其自身因素影响,采用冬季或早春种植比较好。原因是:

(1)柴胡种的寿命期比较短。科学实验证明,柴胡籽种收获后,3个月内发芽率为85%,6个月内发芽率50%。随时间的推移,发芽率越来越低。

(2)对温度要求较严。柴胡在10~20℃时为发芽适期,超过25℃柴胡发芽率降低到30%,30℃时发芽率为20%,35℃时发芽率为零。

(3)籽粒小,种子表面有一层角质,种在地里一般20天后才能发芽。

(4)用防天然法比较好。所谓防天然法,即冬季种上,春天发芽,以地温给恒温式的天然保护,效果特好且不用盖草。

进地整地

北柴胡耐寒、耐旱、但忌水浸。进地宜选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在柴胡播种前,深翻土壤,整平耙细,结合整地,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二10~15公斤,或磷钾复合肥20~30公斤。

栽培技术

柴胡主要是用种子繁殖,一般可在冬春季节播种,但以冬播为好,开春出苗早而齐,冬播宜在11月份到12月初进行,每亩用种量为3~4公斤,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柴胡种子细小,种子表面有一层角质,一般播后角质退化后才能出苗,往往容易影响正常按时出苗,使出苗不齐不全,种子精选后可用温水浸泡,适量放入洗衣粉,轻轻擦洗后,将洗衣粉用清水冲净后晾乾保管以备播种,播种时可用细黄土适量与草木灰将种子拌匀,再进行撒播。播种方法可用开沟条播或撒播两种方式,开沟播种可将肥料先放入沟内,在撒播种子时,盖土不要太厚,仅土不能超过0.5寸厚度。撒播可在整好的平整地面上,用拌好的种子均匀的在田块表面撒播,播后可用人工浅盖,播后的田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水灌溉、填实土壤,对田块进行适当镇压。春后即可出苗,春播方法同于冬播,但需盖草保湿。

田间管理

在出苗齐全后,结合施肥,浅松土一次,苗长1~2寸左右,应结合除草进行间苗,拔除过密的小瘦弱苗,留苗按株距1~2寸、行距5~6寸定苗,在分孽时可追施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铵10~15公斤,在行间开沟追施,然后覆土盖严,在开花现蕾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4~5公斤,进行根外追肥,促使座果结实,在阴雨过多时要及时疏沟排水排涝,以降低田间湿度,预防烂根,在整个生长期要注意病虫危害,一般虫害主要应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杀虫脒丹、杀虫双粉剂,每亩可用100~200克,兑土拌匀,在播种时撒播地内,以防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在生长期发生的蚜虫、叶水稻稻金翅夜蛾等害虫可用90%的敌百虫或40%的氧化乐果乳剂200倍液及敌杀死、快杀灵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采收加工

北柴胡茎杆、种子、药根的采集。茎杆和种子的采集,当种子出现黄黑色,叶片已全部枯黄时可将茎杆连同种子一并割掉,进行脱粒,将茎杆、种子分别晾晒干,妥善保存,待后出售,药根的采收一般应在两年后进行采收,采收药根可用人工深挖,把所有的药根全部挖出,不能采取直接拔除,以防断根影响产量,以增加收入,药根应分类整理,大小一致整齐,扎成小把,晾乾即可出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