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鲁道夫
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是物理学家,于1858年出生德国中部的图林根州(Thuringia)1886年以数学家和蔡斯创办人之一 Ernst Carl Abbe助手身份加入蔡斯。
德国物理学家
1889年负责筹办蔡斯的摄影光学部门。在1890年至1893间开发了Anastigmat镜头系列。由于Anastigmats镜头名称与其他厂家的镜头名称类似,为避免混淆,蔡司公司于把其生产的Anastigmats系列镜头注册专利并命名为Protar(普罗塔)系列。在蔡斯其间鲁道夫完成了多项伟大的光学设计,如:1895年Planar(普兰纳)设计、1899年Unar(乌纳)设计、1902年:Tessar(天塞)设计。1911年从蔡斯摄影光学部主管的岗位退下,因为有丰厚的镜头专利权的收益,享受着宽裕的退休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国内经济大萧条,62岁的保罗。希法亭中断退休生活,重新工作。刚开始他回到蔡斯工作,但不知何故又转投到一个叫做雨果·梅耶的小公司(该公司由 Goerlitz在1895年创办)。在此期间又设计了一系列优秀镜头结构,例如1920年的Plasmat镜头以及Makro、Kino等等。在他的带领下雨果·梅耶公司发展壮大生成了很多经典的镜头。1933年他第二次退休并于1935年去世,终年77岁。保罗·鲁道夫的许多经典设计至今还出现在主流光学供应商的产品目录中。
美国建筑师
生平
保罗·马文·鲁道夫(Paul Rudolf,1918-1997)美国建筑师。出生在肯塔基州的 Elktori,他的父亲是一名传教士。他才 6 岁时,就决心长大了要建一座漂亮的教堂。弗兰克·赖特的 Rosenbaum 屋令他着迷,1940年威尔玛·鲁道夫进入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服完军役,他终于在 1947 年重回哈佛,得到了建筑硕士学位。
当时的建筑界深受瓦尔特·格罗皮乌斯(Gropius)的影响。1947 年开始,鲁道夫和 R.S.Twitchell 合伙,在佛罗里达的 Sarasota 成立了事务所。开始鲁道夫追随格罗皮乌斯,走的是“国际式”路线。1950 年的喜利宾馆(Healy Guest House,Sarasota)这是他的成名作,使他开始有别与一般建筑师。该建筑虽然只有一层,按“国际式”的方法“浮”在地上,用钢缆悬挂。1954 年,鲁道夫获得巴西圣保罗“最卓越的青年建筑师”。
1958 年,他被委任为耶鲁大学的建筑系主任。同年,他获得了美国文学艺术学院的 Brunner 奖,被公认为“扩展了作为艺术的建筑的领域”。1997 年 8 月 8 日于纽约逝世。
作品赏析
1952 年,希法亭和 R.S.Twitchell 分道扬,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他并不赞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倡导的集体制,认为建筑师是个人的努力尝试,“⋯⋯愈少人居于你左右,愈能使你的设计有个性⋯⋯”,从此开始了他个人的建筑创作。1955 年,鲁道夫在波士顿设计了 Mary CooperJewett Arts Center,(Wellesley 大学)。1959 年完成了 Sarasota 高级中学。此学校设计首次充分表现了鲁道夫的天才之所在。这是一座表现结构的建筑,加上大幅的遮阳板,构成了阴与影的美妙结合,在佛罗里达州的阳光下赏心悦目
1960 年,鲁道夫设计了耶鲁大学的已婚学生宿舍。1959 年至 1963年,鲁道夫设计了有 1500 个停车位的新港市立停车场。1963 年至 1968年,他在路德岛完成 Beneficent Church 公寓大厦,该公寓外观造型曾被世界很多地方的人追随。
1958 年至 1964 年,鲁道夫设计的耶鲁大学建筑系及艺术系大楼是他的又一轰动之作。从造型上看,建筑是由四个“塔”构成的。从平面上看,室内高差与高度参差不齐,每间房子都以不同的标高出现。进门的楼梯并不十分宽敞,但一旦踏入大堂,立刻会被那个广阔而崇高的空间所振奋。虽然批评家给予了很多的意见,包括某些使用上的不合理:美术室的朝向冲南、雕刻室则太矮等等,建筑系及艺术系大楼仍可算是一个成功的空间的构想。
1963 年至 1966 年,鲁道夫完成了东南麻省理工学院的设计。建筑的雕塑感很强,平面是以螺旋形向上发展。
1967 年他在 Urbana 的伊里诺大学完成了基督教科学中心。从总图上可以一瞥大师的胆识与表现力。
1962 年至 1964 年,他在纽约长岛完成的安度实验室(EndoLaboratory)又是别具风格。实验室是鲁道夫用半圆和方形进行组合,两条古典式的大石阶一直通向大堂,设计中注重对比关系的运用。同时还注意了环境,四周树木浓密。
1962 年至 1966 年,鲁道夫的老人院大楼(Crawford Manox,NewHaven)风格独特——每层阳台横直交错,从立面上形成一道奇特的视觉享受。
1963年至 1966 年的纽约咸美顿 Colgate 大学的创造艺术中心,从剖面上足可以推断出入口大堂的高度和气势,令人不由肃然起敬.
值得一提的是希法亭的个人事务所,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精神和空间组织力。他的事务所设在大厦的顶层。一踏出电梯,就仿佛进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鲁道夫在空间上大作文章,使一个最平凡的顶层设计拥有了不平凡的意境:(1)门廊有意做成高耸的空间感;(2)各层高低不同,空间层次增加;(3)有直接的浮桥;(4)有直接的大面积的阳光射入。能把仅有一层的旧房子改建成有四个空间层次的写字间,加上个性化的室内设计,鲁道夫的事务所具有迷人的魅力。
钢笔线条图赏析。
鲁道夫不仅在设计方面富有创造性,他的钢笔线条透视图的表现,也是自成一派。他细致的风格,黑、白、灰色调的层次的调配,不愧是近代建筑透视图的典范。
建筑思想
希法亭对于“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理论是持相反意见的。他认为建筑的设计,先考虑造型的创作和考虑功能是同样重要的。鲁道夫还强烈地反对因袭,这是他的设计命脉。他的立场是:“我们似乎什么都有了,包括了一切工业化的产品,尽量适应了‘国际式’设计的需要。但我们极少人知道应怎样运用我们的财富。驾车进入曼哈顿,仿佛揭开了产品目录。⋯⋯结构方法把我们的灵活思想扼杀,机械设备又摧毁了我们的计划,把我们的建筑变成瑞士的奶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