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进
宿进(1474年-1515年),字儒忠,号一崖,亦号蹈愚子,四川夹江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正德年间官至刑部员外郎。
人物生平
宿进他为人忠耿,疾恶如仇。当时刘瑾专权,他曾三次弹劾,没有结果,后来刘瑾图谋不轨,张永参奏,才把刘瑾处死。这时,宿进除了弹劾依附刘瑾的大臣王敞等人外,并建议对因反对刘瑾而死的人要从优抚恤,揭发刘瑾罪行的人要给予奖励,因此得罪了刘彻,被廷杖革职。据载,宿进的后代因为宿的读音与“粟”字相同,改为粟姓。
人物事件
宿进,字儒忠,别号一崖,自称蹈愚子。成化九年(1473年),宿进出生于四川夹江。少年时代,宿进在青衣江畔勤奋苦读。弘治十七年(1504年),宿进中乡试。第二年,宿进参加会试,结果名落孙山,沦为一名“复读生”。正德三年(1508年),宿进重整旗鼓,于会试中一举夺魁,成为传说中的会元。殿试中,宿进又高中二甲进士。紧接着,宿进被任命为刑部主事,开始步入仕途。
初涉职场,宿进就干劲十足。他主动清理和复审累积案件,使很多冤狱得以平反纠正。都察院御史张蒿,因为得罪宦官刘瑾,便遭受牢狱之灾。面对炙手可热的大宦官,宿进依然敢于据理力争。张蒿的小命保住了,宿进却因此被扣发了半年的工资。
扣了工资,宿进还是不长“记性”。只要遇到冤狱,宿进便会挺身而出。正德五年(1510年),广东省右参议、琼州兵备副使吴廷举遭人陷害,蒙受不白之冤。刘瑾假传圣旨,对吴廷举百般折磨,欲置之于死地。此时,“刑部主事宿进为奏记张彩,乃得释。”(《明史》卷二百一十一)在宿进的努力下,吴廷举死里逃生,从而改判为戍雁门。
由于能力出众、政绩斐然,没过多久,宿进便升任刑部员外郎。宿进的官职改变了,但他的铮铮铁骨没有变,他冒死直谏的勇气没有变。
正德六年(1511年),刘瑾虽已被诛,但朝政依然一片混乱。于是,宿进向朱厚照上疏道:“逆瑾死者,内臣如王岳、范亨,言官如许天锡、周钥,并宜恤赠。又附瑾大臣,如兵部尚书王敞等及内侍余党,俱宜斥。”(《明史》卷一百八十八)《明史》中说宿进“疏陈六事”,事实上,宿进主要的建议是两大条:第一条,宽恕或嘉奖因反对刘瑾而遭受打击的官员;第二条,痛打落水狗,将刘瑾余党一网打尽。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份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奏章。尽管如此,宿进还是感觉事情不妙。上疏后,他吩咐妻子照顾父母和子女,多少有点交待后事的意思。果然,读罢宿进的奏折,朱厚照大怒不已,立刻命宦官张永召来阁臣李东阳,共同为宿进定罪,并要“亲之”。鞫,审讯。皇帝亲自审讯宿进,可见明武宗的恼怒程度。
明武宗到底给宿进定了什么罪?姑且留待考证。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终,宿进被押赴午门,先是“杖五十”,然后“削籍归”。从官员到平民,从繁华的京城到青衣江畔的夹江县,宿进淡定地转换角色,过起了怡然自得的半隐居生活。
正德十年(1515年)深秋,宿进去世,年仅42岁。令人痛惜的是,宿进不是死于疾病,更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死于杖疾复发。
参考资料
宿进:铮铮铁骨的大明忠臣-乐山新闻网.乐山新闻网.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