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武汉大学附属中学(简称武大附中,英文:Middle Schoo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坐落于武汉市武昌区风景秀丽的珞珈山南麓,在中外闻名、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内。学校有着光辉的历史,桂希恩、李林、查全性曾就读该校。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简称武汉大学外校)与武大附中共用教师、教学楼和教学设备,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武大附中实质为高中部,武大外校实质为初中部。2021年3月获批为“武汉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
历史沿革
武大附中建立于1916年4月,当时称国立武昌高师附中,是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的附属学校,校址在武昌南路。武大附中的校名几经变更,于1926年12月改名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附中。1932年国立武汉大学从武昌阅马厂东厂口迁到珞珈山后,于1935年7月在珞珈山南麓的“庚子烈士纪念馆”(即现在的武大附小旧楼)创办了新的武大附中,取名为私立武昌东湖中学,董事长为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先生。
1938年春天,日寇逼进武汉,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1941年秋,武大在四川乐山铜河续办武大附中,校名改为国立武汉大学附设珞嘉中学。1946年10月,武大附中随武大迁回武昌,原乐山市的武大珞嘉中学由武大毕业的乐山籍教师接办。武大附中迁回武昌珞珈山后,仍用原"武昌东湖中学"的校名,于1947年秋季恢复上课,校址先在武大工学院(今武大行政大楼右侧),后搬回东湖中学旧址(今武大附小)。东湖中学仍冠名“私立”二字,董事长为张难先先生。
武汉解放后,武大附中仍叫武昌东湖中学,一直办到1951年年底,1952年与武昌博文中学合并,改为省立武昌二中(今武汉市第15中学)。1958年7月,由武汉大学数学系团总支倡议,经武汉大学党委批准,恢复武大附中,取名为武汉大学附属共青团中学。1959年8月,经武汉大学与武汉市教育局协商,武汉大学附属共青团中学与武汉市第14中学合并,定名为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校址在武昌昙华林。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副校长何定华等均参加了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武大附中的隆重典礼,并发表了讲话。1963年7月,因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武大附中的归属由武汉大学划归武汉市,武大附中又改名为武汉市第14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教职工强烈要求恢复武大附中。1970年2月,武大决定在武大附小的基础上设立武大附小初中班。1972年5月,武汉大学附小及武大附小初中班改为武汉大学附属学校,分设小学部、中学部。宁锦元任武大附校革委会主任,后革委会撤消,叶钦桂任武大附校校长。1980年4月,武大附校的中、小学部分开设立,中学部改为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叶钦桂任校长。武大附中从武汉大学附属学校中剥离,正式恢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90年代,武大外校创立。
1993年5月,经武汉市教委批准,武大附中与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联合创办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该校与武大附中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工作方案。自1993年起,初中部单独招生,高中部按全市统一考试(中考)成绩招生。2017年,为配合教育资源整合,学校由武昌划归洪山区。
2000年由于武汉大学同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合并,这几个学校的附属中学也相应合并,成立新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2001年以后,武大附中逐渐没落。武大附中的赞助商——“金思力”“脑轻松”在学校内大量投放商业广告也引发了争议。武大附中在2001年“合校”前成绩卓著,甚至培养过武昌区的高考状元。有人认为,这是武大附中限制本校初中毕业生报考别校政策的结果。
2003年以后,武大附中放开了限制,本校和他校的学生可以相互报考。
2004年以来设置了闭路电视系统、班班通系统等校园网络。2004年,新任校长陈轶佳开展了大量改革,希望在2014年把武大附中建设成为同武汉大学地位相符的附属中学。改革很有成效,但其人于2005年7月因操劳过度去世。
2007年5月,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新高中部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落成;同年9月,高中部迁往新址,自此高中部与初中部分离。
2014年全校更新电子白板,新建地下车库,2018年增设电子班牌,更新了智能校园广播系统。
办学条件
学校坚守小语种、科技创新实践特色教育阵地,广泛开拓珞珈山青少年科学院、成才讲堂、科技研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课程体系,顺应了“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招录要求,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多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学校通过组织多场专题报告向家长和学生宣传新高考政策,引导学生在兼顾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专业、职业发展基础上进行选科,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意愿,结合学校特色落实教学班,按照选科集中与定二走一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与管理。
学校文化
学校校歌
2001年,为了配合新武大附中的成立,武大附中音乐教研组创作了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外校)校歌,定名为《奔向明天》。校歌歌词如下:
珞珈山美,东湖水清,校园里荡起朗朗书声。朝气蓬勃,风华正茂,任重道远,壮志凌云。啊,武大附中(外校)可爱的校园,老师同学亲密无间,我们共同奔向,灿烂的明天。活泼可爱的同学,争做缤纷的花朵,辛勤耕耘的老师,争做优秀的园丁。团结勤奋,求是进取,文明有礼,乐于奉献。涓涓细流,谱写出时代的乐章。我们共同奔向灿烂的明天。
学校校徽
办学成果
学校纯文理高考一本升学率在武汉市市级示范学校中高居榜首,超过武汉市半数省级示范高中。2012至2018年连续六届领军人才班(珞珈英才班、双外语卓越班)重点大学升学率均在85%以上。
2014年,卡子彤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刘至远同学理科683分,名列湖北省第九名,被北京大学录取。
学校活动
特色社团
知名校友
武大附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所学校里开展革命活动。
陈潭秋的夫人徐全直烈士(1927年在南京雨花台被害)曾兼任武昌师大附中、附小的校长。
伍修权于1924年至1925年在武昌师大附中读书,然后从这里投身革命。1924年9月,武昌师大附中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伍修权任团支部书记。
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武昌师大附中学生)。
著名的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武大化学学院博士导师查全性教授(抗战初期东湖中学学生)。
著名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导师李林研究员(李四光之女、东湖中学学生)。
著名的核物理专家、中科院院士、秦山核电站总工程师欧阳予教授(乐山武大附中学生)。
著名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武大生命科学院博士导师杨弘远教授(新中国成立前后武汉市东湖中学学生),是武大附中老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
学校概况.武汉大学附属中学.2024-03-26
【一线传真】走进武汉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武大附中.武汉大学新闻网.2024-03-26
2024年武大附中招生指南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