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号驱逐舰
广州号驱逐舰(英文:Guangzhou Destroyer,舷号:160,北约代号:旅大Ⅰ级;曾用舷号24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曾经装备的一艘051型驱逐舰。
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也就是051型导弹驱逐舰正式立项。该型导弹驱逐舰由大连市、上海市、广州市三地的江南造船承担建造。广州号驱逐舰舷号“160”,是由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1971年4月下水,1974年6月服役。是当时中国自行研制的最大型水面舰艇051型导弹驱逐舰在中国人民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服役的首制舰。1978年4月上旬,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在广东省湛江发生爆炸事故沉没报废。
广州号驱逐舰全长132米,水线长126米,宽12.04米,吃水4米、最大吃水4.97米,空载排水量 2800 吨,正常排水量 3190 吨,满载排水量 3536 吨。舰上配备2 座三联装旋回式 “海鹰-1”舰对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130毫米炮炮塔、2座双管57毫米舰炮、4座双管25毫米机关炮、2座12管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炮、4个深水炸弹投掷筒以及艉部2道水雷布雷轨道。动力装置采用两套独立的汽轮机推进装置,分设在前、后机炉舱内,双轴双桨。甲板上布置有2个烟囱和2个三脚桁架式桅杆,其上安装了各种天线。
广州号驱逐舰上的导弹指挥仪名为5A—1,该指挥仪可通用于“海鹰”-1和“海鹰”-2反舰导弹。元器件方面,安装火控计算机,拥有相对独立的软件系统,且采用了世界上较为先进的集成电路计算机方案。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水面战斗舰艇都是一些小吨位的老旧舰艇和起义舰艇。为培养官兵,积累中国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的使用经验,保卫渤海湾海上安全,国家决定从极为紧张的国防经费中拨出专款从苏联订购4艘驱逐舰,并最终以每艘相当于当时17吨黄金的高价购得4艘即将退役的苏制07型驱逐舰。这4艘驱逐舰被称为“四大金刚”,后期还加装了反舰导弹,长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要水面战斗舰艇。然而,07型为适应苏联寒带区域而设计,舰内空间狭小、通风不良,居住性差,无法满足远洋任务需求,而且当时洲际弹道导弹全程试验飞行任务,也需要拥有一批能够为航天远洋测量船编队提供海上护卫的国产导弹驱逐舰,因此,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的研制建造提上了日程。
研制历程
1957年,根据中苏双方此前签署的协定,中方获得了苏联 56 型科特林级驱逐舰的部分设计图纸资料及实物样品,并开始以此为基础,自行研制新型导弹驱逐舰。1959年2月,中国海军正式提出研制新型导弹驱逐舰的设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产品设计院于年底完成了 “017” 型驱逐舰的初期设计。1960年2月,海军科研部决定以此为基础,研制08型导弹驱逐舰。1月底,船舶产品设计院修改完成代号 “017K” 的草图设计。1960年4月,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在北京主持召开设计工作会议,讨论并安排驱逐舰研制工作。会上提出导弹驱逐舰发展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在07型舰体上加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任务代号 “016”),进行发射试验以取得经验;第二步,以苏联 56 型驱逐舰舰体为基础,改装导弹发射装置,试制63型驱逐舰(任务代号 “015”);第三步,自行研制较为先进的08型导弹驱逐舰。后计划改变为参考56型部分资料研制新舰,即051型驱逐舰。
1965年,为了配合远程火箭试验的护航警戒需要,海军再次提出了研制驱逐舰的任务。1966 年6月正式下达了研制中型导弹舰的研制任务和战术技术要求。由舰船研究院 701 所李复礼、潘镜芙等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型导弹驱逐舰是当时中国研制吨位最大的水面战斗舰艇。
按照设计要求,051 型舰对海攻击能力强,续航力大,并具有一定反潜和防空能力。1966 年7月,701 所开始组织方案论证,8 月底完成反舰型、防空型、反舰型等三种方案设计。1966 年 11 月,召开了驱逐舰方案设计审查会议,认为反舰型方案基本符合海军要求。
1967年4月,中央军委正式批准了051的研制任务,1967年4月和1968年3月两次会议,审查通过了技术设计方案。
1967年4月,中央军委批准了海军装备科研 “三五” 计划,同意研制051型驱逐舰等四型舰艇。根据国家进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护航要求,计划在1970年前,开工建造 5 艘 051 型驱逐舰,其首舰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制造。1967 年 9 月,701 所向大连厂提供第一批施工图纸,但正当工程准备开工试制之际,受 “文化大革命” 干扰,正常的科研、生产秩序被打乱,再加之部分新设备研制进度落后于舰体设计,该型舰的建造进度被延迟。
建造历程
由于洲际弹道导弹全程试验飞行任务时间紧迫,而海军又对051型需求数量较大,继首舰济南舰于1968年开工建造后,其他几艘051型舰也于1970年相继开工建造。限于中国当时的工业科技水平,051型首批次各舰建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部分雷达、电子设备未装备上舰,配套的反舰导弹当时也处于试射改进过程中。
051型后续舰由大连江南造船、上海中华造船厂、广州黄埔造船厂三个造船厂承担,在1970年和1991年之间建造。051型共建成了17艘。广州号导弹驱逐舰由广州造船厂建造,1970年3月开工,1971年4月下水,1974年6月服役,最初舷号240,后改为160。是当时中国自行研制的最大型水面舰艇051型导弹驱逐舰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服役的首制舰。1975 年12月,160舰在南海进行了6级海情下的性能试验,于顶浪航行中,该舰加速到 28 节,高速航行 0.5 小时,未出现任何反常现象。
1978年4月上旬,中国人民海军南海舰队的160'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在广东省湛江发生爆炸事故沉没报废,134名军人牺牲。这是一起中国人民海军建立以来的最严重的事故。
基本设计
舰体设计
广州号驱逐舰是051型导弹驱逐舰的第一批号之一,它的基本型舰长132米,舰宽12.8米,吃水4.6米,是以苏联56型“科特林”级驱逐舰为母型研制的,在布局上与其也有相似之处,尤其是舰型及上层建筑的布置与“科特林”级几无区别。该型舰为通长甲板型,“V” 型艏,主甲板为水平式,舰舷弧线从距舰首部1/3处开始上升至舰首,舰体长宽比达到103,航行阻力较低,具备了与“科特林”级相近的高速性。上层建筑分为三个部分,舰桥布置在舰弦弧上升处,舰中和舰尾各有一处甲板室。
广州号驱逐舰主船体用903高强度低合金钢材建造,划分成 15 个水密隔舱,可确保任何相邻 3 舱进水不沉,当使用减摇鳍时,能在8-9级海情下正常航行,6级海情可使用反舰导弹,5级海情可使用火炮和反潜武器。甲板上布置有 2 个烟囱和 1 个 “三脚架” 式桅杆,其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和天线。
动力系统
广州号驱逐舰主发动机组由 2 台 453 型蒸汽轮机和 4 台 454 型燃油锅炉组成,最大输出功率 72000 马力,双轴双桨推进。该型驱逐舰在试航时曾创下最高航速38节(70.3千米/时)的世界纪录。在携带800吨燃料时以18节(33千米/时)的速度航行时的航程为2300海里4260千米),如以14.5节(26.8千米)的速度航行时航程可达3600海里(6667千米),不进行海上补给的作战半径为1400海里(2593 千米)。
武器系统
广州号驱逐舰的武器装备主要有:舰体前后各装了1座76式双管130毫米舰炮,舰体前、中、后部装备了4座66式双管57毫米舰炮和4座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用于对空防御,舰体中部布置了2座三联装舰舰导弹回转发射装置,051舰上的反潜武器以2座12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和多座深水炸弹投放装置为主。为应对战场环境 ,舰上搭载有2架直-9直升机。
舰炮
广州号驱逐舰舰体前后各装了1座76式双管130毫米舰炮,由341型炮瞄雷达指示/修正目标,主要用于对海面舰艇、岸上目标进行攻击,也可兼顾对空射击。该炮于 1968年3月开始设计,1976 年 2 月批准设计定型。舰体前、中、后部装备了4座66式双管57毫米舰炮和4座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用于对空防御。66式双57舰炮分别安装在主舰桥前部平台、舯部上甲板室两舷侧平台(2 座)和艉楼甲板平台(1 座)上,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安装在舰桥两侧前后。
导弹
广州号驱逐舰舰体中部布置了2座7222型回转式三联装舰舰导弹发射器,回转攻击角度为 +55 度 -120 度,使用“海鹰”1号舰舰导弹。051型驱逐舰上配备的“海鹰”1号舰舰导弹,是在“海鹰”1号岸舰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舰用反舰导弹。较“江湖”级所使用的“上游”1号导弹不仅提高了飞行速度和射程,同时在抗干扰能力、制导精度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海鹰”1号舰舰导弹在外形上与“上游”1号基本相同,为提高射程,增加了主发动机燃料箱的容积,因此导弹弹长增加到了7.6米,弹径也增大到0.76米,射程从“上游”1号的42千米提高到了70千米,扩大了导弹的攻击范围。导弹采用了改进的飞控及制导系统(中段自控加未端主动雷达制导),命中概率由“上游1号”的60%提高到了75%。
“海鹰”-1 导弹长 6.6 米,弹径 0.76 米,翼展 2.4 米,弹重 2188 千克,助推器重 570 千克,战斗部质量 510 千克;飞行速度马赫 0.9,最大航程 80 千米,有效射程15-50千米(受雷达视距所限),平飞高度100-300 米。在舰上与354型对海搜索雷达和352甲型火控雷达配合进行导引,若352甲型雷达出现故障,还可以利用354型雷达与 343型炮瞄雷达配合工作。
反潜系统
广州号驱逐舰配有2座75式12管火箭深水炸弹发射器、4座64式深弹发射炮、2座深弹投放架。75式204毫米12管反潜火箭,可齐射或部分齐射,也可单发点射,舰上备弹72枚。主要用来攻击潜艇,必要时也可用以打击水面舰艇。电动瞄准传动装置可自动设定角度、装填、跟踪、射击。该反潜系统通过 ZSJ-1 型深水炸弹指挥仪接收声纳及其它观通设备的测量数据,计算后对潜艇实施攻击。64式432毫米深水炸弹中国湖泵动式榴弹发射器备弹48枚。
雷达系统
广州号驱逐舰配备的354型对海 / 低空警戒雷达位于前桅顶,该雷达除具有对海警戒任务外,还兼有对空警戒和兼任目标指示任务。在导弹火控雷达无法工作时,可承担导弹攻击的辅助设备。其对海作用距离为 40 千米左右(视距内),跟踪空中目标最大距离达到 150 千米。
对空警戒雷达位于后桅之后,是在陆用515型雷达的基础上修改设计而成。其采用平面钛合金阵列天线和液压控制的稳定平台系统,工作频率宽且连续可调,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051型舰双130毫米主炮的火控雷达为343型炮瞄雷达,位于舰桥顶端。其不对称切割抛物面状反射天线安装在 “球” 50 型半球形火炮射击指挥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绰号 “黄蜂头”)的前下端,具有良好的对海跟踪校射性能,但对空性能一般。
战斗系统
广州号驱逐舰上的导弹指挥仪名为5A—1,该指挥仪可通用于“海鹰”-1和“海鹰”-2反舰导弹。元器件方面,安装控计算机,拥有相对独立的软件系统,且采用了世界上较为先进的集成电路计算机方案。
声纳
广州号驱逐舰配备一台SJD-2型中频舰艏安装声纳用于远程搜索和一台SJD-4型中频舰体安装声纳用于主动搜索和攻击。
性能参数
本级各舰
截至1991年末最后一艘051G2开始建造为止,051型驱逐舰总共建造了17艘,其中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9艘,分别为105“济南”号、106“西安”号、107“银川”号、108“西宁”号、109“开封”号、133“重庆”号、134“遵义”号、165“湛江”号、166“珠海”号;上海中华造船厂3艘,分别为131“南京”号、132“合肥”号、110“大连”号;广州黄埔造船厂5艘,分别为160、161“长沙”号、162“南宁”号、163“南昌”号、164“桂林号,051型驱逐舰成为了新中国海军成立以来建造数量最多的一型驱逐舰。
相关事件
1978年3月9日晚上,“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在码头上加油。9时许,部队熄灯就寝后,后弹药库装载深水炸弹和100mm炮弹突然发生剧烈爆炸,几十吨炸药爆炸产生的巨大威力,引燃了输油管,使火势更加强烈,将几吨重的主炮炮塔炸飞到码头上的草地上,飞了几十米远,睡在160舰中段几个舱室的官兵大部被炸牺牲,有的官兵的遗体被炸得支离破碎。连隔江的霞山区的民房玻璃也被震碎,巨大的爆炸声震动了湛江,引起居民的恐慌。
事后调查,广州号水武分队长赖三洋被作为重点怀疑对象。因此人由于个人问题被撤销了分队长职务,但还留在舰上工作。由于此人对深水炸弹性能比较熟悉,而且是在弹药库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但弹药库的钥匙怎么落入他的手中,他又是如何引爆深水炸弹,因此人已死也无法查清。
参考资料
051型(旅达级)导弹摧毁器.globalmil.2025-03-20
刘乐讲故事|中国海军最惨痛事故:133人因1人牺牲.凤凰军事.2025-03-22
碧海军魂:那些不能忘记的中国海军退役驱逐舰.中国军网.2024-04-01
碧海军魂:那些不能忘记的中国海军退役驱逐舰.中国军网.2025-04-07
再见,051:国产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回顾.人民网.2024-03-09
揭秘中国海军史上3次重大事故.网易军事.2025-03-30
051“旅大”级驱逐舰.网易.2025-03-30
湛江舰与珠海舰28日退役,我国国产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全部退役.百家号.2024-04-01
中文:中国大型舰船发展史(上).中国网.2018-08-02
揭秘中国海军史上3次重大事故.网易军事.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