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儒略历

儒略历

儒略历(Julian calendar)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又译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裘力斯·凯撒等)采纳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公元前46年,儒略·凯撒听从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建议,将早就陷入混乱的罗马历进行修改,新历以儒略·凯撒的名字命名,称儒略历(又译作尤里乌斯历),它把太阳年的长度取为365.25日,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精确度较埃及历有所提高,全年分为12个月,除二月以外每月含有30或31日,双月为小,单月为大,只有二月在平年含29日,每个第四年份(即闰年,366日)的二月则含30日,新的历法确定于罗马的鼎盛时期,因此得以在地中海帝国统治下的疆域强制推行,从而使儒略历实施的地区及产生的影响远非自己脱胎的埃及历所能比拟。

1582年天文观测发现春分日已不是3月21日而是3月11日,误差已达10天之多。因此当时罗马的统治者教皇十三世格雷果里召集学者和僧侣商讨历法的改革。他采用了当时一位叫利里奥的业余天文学家的建议,修改了儒略历并于1582年3月1日颁布,称为格雷果里历,由于这个历法比儒略历优越容易被其他国家接受,因而首先在欧洲继而在更多国家被广泛采用,并逐渐成为世界上的公历。

现今儒略历只有苏格兰昔德兰群岛之富拉岛希腊阿苏斯神权共和国(圣山)、俄罗斯正教会等东正教社群和一些北非柏柏尔人使用。

简介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盖厄斯·儒略·恺撒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新历法,并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此历法以取代旧罗马历法,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历法称为《儒略历》。16世纪前,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它。

历法算法

《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它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奇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数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儒略历》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盖乌斯·屋大维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到8月上(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使8月变成大月,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

《儒略历》比回归年365.2422日长0.0078日,400年要多出3.12日。从公元325年定春分为3月21日提早到了3月11日。1500年后由于误差较大,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进行改善与修订,变为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即沿用至今的世界通用的公历。

创立动机

在儒略历发明之前,罗马人使用的是阴历,每个月29或30天,每两年插入一个闰月,闰月长度为3/4个普通月(也就是,第一年新月月初,第三年下弦月初,第五年满月月初,第七年上弦月初,第九年回到新月月初)。在这样一个历法系统里,常年355天、闰年377或378天,平均下来每年有366又1/4天。本来这个历法是为了切合太阳的运行规律的,但是由于闰月的添加是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的,所以在战争时代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动荒废的时候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宣布一年为闰年,这样一来历法就会大大偏离太阳规律。同时由于消息传播的方式并不发达,远离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时并不能了解到神官发布的闰年通告,经常会导致许多人对这天的日期一无所知。

这个情况在凯撒当政时期变得颇为严重,因此凯撒决定进行历法改革以永久的让历法和太阳运行规律结合起来,不受宗教活动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

各月名称

古罗马历法,一年从March到February,前11个月以数字命名,最后一个月(February)是腊月。后来改历,January成为第一个月,各月名逐渐改用俗名或以神命名。

一月 January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双面神雅努斯。

二月 February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三月 March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四月 April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五月 May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花神玛亚。

六月 June 名字来自古罗马共和国的创始人Junius。

七月 原名Quintilis,后改July。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盖乌斯·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罗马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 原名Sextilis 后改August。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独裁官盖乌斯·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十月 October 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 November 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前期算法

罗马于罗马纪年709年(西元前45年)启用儒略历。

儒略历从三月March到一月January,各月的天数依次为31、30、31、30、31、30、30、31、30、31、30;二月February的天数为平年30、闰年31,四年一闰。

后来,一月、二月移至年首,从二月移了一天至一月,各月的天数依次为31、29/30、31、30、31、30、31、30、30、31、30、31。

屋大维参照凯撒的惯例,用自己的大名命名了八月,原来应排为小月,从二月中抽出一天补上,变为大月,各月的天数依次为31、28/29、31、30、31、30、31、 31、30、31、30、31。

因当时僧侣错误理解“隔三年设置一闰年”,以致每三年设置了一个闰年。故前45年、前42年、前39年、前36年、前33年、前30年、前27年、前24年、前21年、前18年、前15年、前12年、前9年是闰年,与儒略历实际日期误差有3天。奥古斯都为了纠正以上闰年过多的错误,故取消前5年、前1年、4年3年的闰年,拟补累积误差的天数。此后按儒略历原来的设计每四年有一次闰年。

西历与儒略历

1582年——1699年:格里历日期减10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17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格里历2月28日,合儒略历2月18日,或之前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0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格里历3月1日,合儒略历2月19日,或之后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1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1701年——1799年:格里历日期减11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18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格里历2月28日,合儒略历2月17日,或之前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1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格里历3月1日,合儒略历2月18日,或之后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2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1801年——1899年:格里历日期减12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19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格里历2月28日,合儒略历2月16日,或之前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2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格里历3月1日,合儒略历2月17日,或之后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3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1901年——2099年:格里历日期减13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参考资料

..2023-12-28

..2023-12-28

..2023-12-30

天文算法5.Mooncaker816.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