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蛋白

白蛋白

白蛋白(Albumin,ALB),又叫清蛋白,是人类血浆中占比最高的一种多功能蛋白质,由肝细胞合成分泌至血液中,在健康人体中,血浆ALB水平为35-50g/L。

白蛋白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具有调节血管内外液体平衡以及维持血容量的作用,同时白蛋白还具有物质结合与转运、抗氧化作用、减少炎症损伤、免疫调节、维持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理作用。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如短肠综合征,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消耗明显增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会影响白蛋白的含量。

分子结构

白蛋白分子是1条由584个氨基酸组成的单一多肽链,分子量约为65~68kD,因其含有大量的亲水性残基,故具有极好的水溶性。成熟的白蛋白分子呈球形,包含3个功能区和9个亚功能区,由17个二硫键维持天然的四级结构,长径与横径轴比约4:1(分子大小3.8nmx15nm)。

产生部位

白蛋白(ALB)是人类血浆中占比最高的一种多功能蛋白质,由肝细胞合成分泌至血液中。

生理功能

1.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它在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能调节血管内外液体平衡,还能维持血容量,防止水肿。

2.白蛋白能和很多小分子物质结合形成易溶性配位化合物,从而帮助药物和其它营养要素在血液中的运输。

3.白蛋白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时,能起到解毒作用。

4.因为白蛋白有若干氨基酸残基,能够解离氢离子,因此,白蛋白可调节酸碱平衡。

5.白蛋白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反应起到抗氧化作用,改善细胞氧化状态,用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脓毒症。

6.白蛋白还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生理学特征

合成

血浆白蛋白浓度通过体内合成调节,它在胞内和胞外间隙的分布则以代谢来维持,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在同一时间内只有1/3~1/2的肝细胞在进行合成,边合成边释放到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内,肝脏中不贮存白蛋白,健康人每天合成白蛋白的量相当于血液循环中白蛋白的10%,绝对合成率每天每千克体重0.2g。

分解

白蛋白半衰期约为20天,在正常情况下,合成率和分解率是相互平衡的,如输注过多的白蛋白或其他胶体液将抑制白蛋白合成,相反,如果胶体渗透压增加,白蛋白的代谢率也将增加,于是在白蛋白的合成和分解之间存在一个反馈调节。

分布

体重70kg的成年人在体内大约储有300g白蛋白,大约40%白蛋白分布于循环血管内,其余部分主要分布在肌肉、皮肤和内脏组织相联系的血管外空间,虽然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场所,但白蛋白贮存量最少,小于蛋白总贮存量的1%,不同的血管外储池以不同速度与血管内白蛋白保持着平衡,每小时有相当于血管内总量5%的白蛋白进入血管外的组织间隙,通过淋巴系统重新返回血管内。

正常值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35~50g/L(3.5~5.0g/dl)。

异常原因

1.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如短肠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等。

2.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

3.消耗明显增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重症感染、重症结核等慢性疾病。

4.蛋白合成减少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等。

异常症状

低蛋白血症可作为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指标,蛋白低易感染其他疾病,通常会出现全身乏力、反应迟钝、记忆减退、食欲下降、消瘦、生长滞缓等症状,严重时也会出现下肢水肿、腹水的情况。

临床应用

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是血液制品的一种,俗称“生命制品”。它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炼加工而成,直接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临床上主要用于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以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危重病症的治疗,以及低蛋白血症患者。

应用范围

1.白蛋白在临床上可以用于失血、创伤、烧伤等因为大量体液渗出引起的休克。

2.由于白蛋白不会透过血脑屏障,白蛋白可以用于治疗脑水肿,以及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体外循环时调节液体平衡。

3.白蛋白也可用于防治低蛋白血症、腹腔积液、肾透析、新生儿黄疸和汞中毒。

4.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和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

适用群体

1.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如肝硬化晚期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导致低蛋白血症。

2.急性大量失血或液体丢失患者:如严重烧伤、大手术或创伤患者,需要补充白蛋白以维持血浆渗透压

3.特定药物治疗的辅助:当某些药物需要与白蛋白结合以提高疗效时,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白蛋白治疗。

4.对于一般营养不良或轻度低蛋白血症患者,通常不推荐单纯使用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因为这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潜在风险。

禁忌情况

白蛋白在输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寒颤、发热、颜面潮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快速输注时也可引起肺水肿,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患者、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严重贫血患者均为禁忌人群,不可输注白蛋白。

相关误区

白蛋白可以补充营养

白蛋白水解产生的氨基酸比例不均衡,缺乏人体所需的色氨酸异亮氨酸,难以合成其他蛋白质,故营养价值不高;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19天,人体仅能利用它降解而成的氨基酸,一瓶10克的白蛋白价格昂贵,营养物质含量少,营养汲取效率低,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蛋白质供应不足所导致的营养问题。

白蛋白可以提高免疫力

白蛋白的水解产物缺乏相应的必需氨基酸,并不参与抗体的合成,不能提高免疫力。白蛋白制剂本身不含任何抗体,也不会增加机体免疫力。大剂量输注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反而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因为,白蛋白制剂中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微量内毒素、血管舒缓素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干扰”作用。同时,外源输注白蛋白会使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导致分解加速,使用不恰当还可能造成循环负荷过重、血钠增高等不良后果,影响人体健康。

危重患者都需要输注白蛋白

白蛋白被称为“黄金救命药”,是临床急救的特殊药品,特别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如失血创伤病人、烧伤引起的休克病人、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病人等。但白蛋白并不是“万能药”。我国的白蛋白使用说明书中指出:高血压、急性心脏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严重贫血及肾功能不全者,为白蛋白治疗的禁忌证。不符合适应症者滥用白蛋白,不仅白白花钱,还增加了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风险。

衍生概念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旧称丙种球蛋白):世界卫生组织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而抗体主要存在于“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因此丙种球蛋白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一般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参考资料

药学科普:人血白蛋白并非营养品,更不是万能补药,安全合理使用最重要!.今日头条.2024-12-24

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到底有什么区别.今日头条.2024-12-24

白蛋白真的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今日头条.2024-12-24

人血白蛋白,你真的需要用吗?丨药我说.今日头条.2024-12-24

5%、20%……不同类型的白蛋白如何选?怎么用?3张表讲全了!(建议收藏).今日头条.2024-12-24

“二阳”卷土重来?依靠白蛋白是否能增强免疫力?.今日头条.2024-12-24

人血白蛋白:我不是神药|氨基酸.新浪财经.2024-12-24

“白蛋白”是“神药”?大部分人有4个错误认识.今日头条.2024-12-24

无菌水混入色素制成白蛋白敛财.新浪网.2024-12-24

注射白蛋白真能提高免疫力吗?.今日头条.2024-12-24

人血白蛋白!是否能增强免疫力?.今日头条.2024-12-24

人血白蛋白有啥用?功效和你想的不一样! | 血液365问.今日头条.2024-12-24

打白蛋白,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吗.今日头条.2024-12-24

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到底有什么区别.今日头条.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