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荫浏

杨荫浏

杨荫浏(1899年-1984年2月25日),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是中国著名的音乐研究家、音乐教育家,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27种著作,以及近百篇论文,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着重要贡献。他还以“杨笛子”之名闻名,尤其擅长竹笛,是吴畹卿的嫡传弟子。杨荫浏对无锡阿炳的乐曲进行了抢救和整理,并编成《阿炳曲集》,在民族音乐的抢救、整理和研究方面有着举世公认的功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自幼酷爱音乐,从近邻道士颖泉学习笛、笙、二胡等民族乐器。

3岁丧母,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学习鼓、笛、二胡、琵琶各种乐器。

12岁起加入无锡“天韵社”,从名曲师吴畹卿学唱昆曲及演奏琵琶、三弦琴等乐器。

教育经历

1916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后入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学习。

1920年至1930年间从美国传教士郝路易女士学英文、钢琴和作曲,后又得到丁林博士帮助,学习音响学。

1923年进上海圣约翰书院文学系学习,后转入光华大学经济系(今华东师范大学)。

工作经历

1926年辍学回乡,先后在无锡、宜兴市任中学教师。

1929年应基督教圣公会之聘从事赞美诗译制、编辑工作。

1931年任圣公会联合圣歌委员会委员、总干事。

1936年至1937年任北平市哈佛燕京学社”音乐研究员,并在燕京大学音乐系讲授中国音乐史。

1941年至1949年在重庆、南京任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兼国乐组主任、国立礼乐馆编和乐曲组主任、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教授。

1979年起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

写作经历

1950年,专程回锡抢救录制阿炳的6首名曲,并整理编成《阿炳曲集》出版。

著述除巨著《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外,先后出版著作27种,论文近百篇。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73年患突发性脑血管痉挛肺气肿亦日趋严重。

1984年2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个人作品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人物贡献

他曾多次去云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等地,对民族民俗音乐进行深入调查,搜集了许多珍贵的音乐资料。同时在戏曲音乐宗教音乐方面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早在1925年他就用英文写出了《中国音乐史纲》论文。1981年又完成《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该书65万字,人民音乐出版社1951年出版。这是他在音乐历史与民族音乐、音律学等方面综合研究的丰硕成果,使我国音乐史成为有乐谱的音乐历史。

他通过运算和实验,先后发表了有关乐律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把我国民族音乐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乐律问题及乐律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他曾为无锡乐器店排红酸枝优质琵琶品位,解决竹笛音准问题,提高乐器质量。并根据大量实验结果,制成笛尺,可以按尺开笛孔。

社会活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河北怀来县“五七”干校。

1925年“五惨案”发生后,因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遭校方压制,愤而离校,入中国人自办的光华大学经济系学习。

1979年兼任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

社会任职

第三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参考资料

杨荫浏.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