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时声

张时声

张时声,女,博士,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沈阳大学数学系;同年考入辽宁大学物理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原子与分子物理。

正文

一、基本情况:

张时声,1997年,毕业于沈阳大学数学系;

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读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原子核理论和核天体物理。2004年6月博士毕业。

之后,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研究生必修课《高等量子力学》、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原子核物理》、专业基础课《力学》、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

2005年,获北京市科协主办“第八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省部级)。

2006年,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

2009年2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进站;期间,三次出访意大利核研院南方实验室,进行为期8个月的关于核物质对关联方面的合作研究;

2010年7月,在俄罗斯参加了中俄双边核物理前沿课题研讨会,并作题为“核物质中对关联的同位旋与密度依赖”的报告。多次参加国内会议,报告研究进展。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微观的核多体理论相关研究工作。

(1)奇特核结构性质的微观理论研究。发展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耦合常数解析延拓方法,用于研究球形核的单粒子共振态结构信息;探讨共振态中的赝自旋对称性;考虑对关联效应,考察共振态对晕核半径的贡献,理解晕核产生机制。

(2)采用核物质的微观理论研究对关联的同位旋和密度依赖性,以及介质极化效应等。

(3)采用唯象的 Skyrme 相互作用研究中子星质量和半径极限。

(4)研究核天体演化过程元素丰度、密度和温度的变化。包括元素丰度对散射截面及反应率的敏感性的研究,以及网络反应方程模拟等。

三:研究成果:

先后在《Physical Review C》、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 《Modern Physics Letter A》、《Science China 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 《中国物理C》、《原子核物理评论》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理论专项基金项目(10447102,05 年结题)、青年基金面上项目(10605004,08 年结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唯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