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号驱逐舰
初春号驱逐舰(第二代)是旧日本帝国海军初春级驱逐舰的首舰,属于马尔一号计划(Maru Ichi Keikaku)下建造的六艘初春级驱逐舰之一。1933年9月30日竣工,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空袭中沉没。
发展沿革
名称由来
初春指的是春天刚开始的时候,也用于四季中的新春,即正月之意。阴历来说,元旦一般指的是新历的2月初或中旬,所以初春这个词并无矛盾之处,指的就是早春。因此,阴历正月也叫初春月(也有称子日月者)。
发展历程
第一代初春是神风级(第一代)驱逐舰,1905年11月11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906年5月21日下水,1907年3月1日竣工,基本参数同神风级一样。当时已经是日俄战争结束后,建造期限并无缩短必要,所以工程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1928年8月13日在丰后海峡当作靶舰击沉。
初春号驱逐舰(第二代)(はつはる)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驱逐舰,为初春型驱逐舰1号舰。第二代初春号是继吹雪级驱逐舰后建造的另一级代表驱逐舰,1931年5月14日在佐世保市造船厂动工,1933年2月27日下水,1933年9月30日竣工。不过这是名义上的竣工。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空袭中沉没于马尼拉。
技术特点
初春号的主炮双联装炮塔及单装炮塔以背负式配置在前部,鱼雷发射管也采用背负式。此外,就驱逐舰而言,首次设有鱼雷次发射装置,由于这种装置,必须将第二烟囱由中心线靠近右舷设置,2根烟囱的倾斜角度不同。此舰在外观上,内容上均充满了新的构想。
性能数据
服役事件
太平洋战争开始至1942年6月占领阿图岛为止,初春号均与子日号一同行动。占领阿图岛后,在阿留申群岛及千岛群岛方面从事护航巡逻工作。
1942年10月17日,初春号在基斯卡岛附件遭到美军空袭而无法航行,在初霜号驱逐舰和若叶号的拖拽下返回舞鹤市,直到1943年9月末才结束修理。修复后,担任新加坡,特鲁克,千岛,硫磺岛,菲律宾等的船队护航任务。
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时,有若叶,初春,初霜号编成的第二十一驱逐队加入志摩舰队,负责将基地航空部队人员及器材等由中国台湾运输至马尼拉,并无直接参与海战。
1944年11月13日,美军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空袭马尼拉,初春号在空袭中沉没。
总体评价
初春号的一生平淡无奇,其主要参与的大多是船队护航,运输物资等任务,并无直接参与大量著名战役,其最后在马尼拉被击沉。
历代舰长
舣装员长
田原吉兴 少佐:1933年5月1日 - 7月1日
1.田原吉兴 少佐:1933年5月1日 - 7月1日
舰长
1.田原吉兴 少佐:1933年7月1日 - 1935年10月31日
2.前川新一郎 少佐:1938年11月15日 -
3.浜中脩一 少佐:1939年11月20日 -
4.横山喜一 少校:1940年4月24日 -
5.牧野担 少佐:1940年9月27日 -
6.山名雄 少佐:1942年11月15日 -
7.(兼)人见豊治 中校:1943年5月20日 -
8.飞田清 少佐:1943年9月10日 -
9.长仓义春 少佐:1944年4月1日 -
10.大熊安之助 少佐:1944年10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