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3-戊酮

3-戊酮

3-戊是无色液体,有丙酮气味。一般用用于医药、有机合成。吸入中等浓度引起头晕、恶心、倦睡。吸入高浓度蒸气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对眼及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及昏睡。

类别

甲类液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LD50: 2140 毫克/ 公斤

刺激数据 眼睛- 兔子 100 毫克/ 24小时 中度; 皮肤- 兔子 410 毫克 轻度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可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 燃烧产生刺激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灭火剂 干粉、干砂、二氧化碳、泡沫、1211灭火剂

职业标准 TWA 705 毫克/ 立方米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F,Xi

危险类别码 11-37-66-67

安全说明 9-16-25-33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156 3/PG 2

WGK Germany 1

RTECS号 SA8050000

HazardClass 3

PackingGroup II

毒害物质数据 96-22-0(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产品用途

用作溶剂,也是药物合成的中间体;3-戊酮是除草剂二甲戊乐的中间体。;用作溶剂、药物中间体、化学试剂及有机合成原料。;用作溶剂,也用于制药工业;用作溶剂、药物中间体、化学试剂及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合成除草剂二甲戊乐的中间体。

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重铬酸钠\u003e101--\u003e3-戊醇

下游产品:3-乙基3-戊醇--\u003e5-乙基-6-甲基噻吩[2,3-D]-4(3H)-酮--\u003e二苯乙烯酮--\u003e2,3,6-三甲酚\u003e2-氨基2-乙基丁酸

安全术语

S16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远离火源。

S25Avoid contact with eyes. 避免眼睛接触。

S33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against static discharges. 采取措施,预防静电发生。

S9Keep container in a well-ventilated place. 保持容器置于良好通风处。

风险术语

R11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37Irritating to respiratory system. 刺激呼吸系统。

R66Repeated exposure may cause skin dryness or cracking. 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

R67Vapours may cause drowsiness and 头晕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储运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深圳市火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156

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2140mg/kg(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实验室监测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705mg/m3

嗅觉阈浓度 33mg/m3

应急处理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