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是一种调节电解质平衡药物(钠盐类),其药理学活性成分为氯化钠,因需要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适配,使输入人体后不会引起人体细胞的脱水或过度吸水,防止细胞破裂,所以其浓度一般为0.9%[8]。生理盐水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水和失盐情况,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如大面积烧伤、严重吐泻、大量发汗、大出血等),通过补充水盐成分,以纠正其中的电解质平衡。
外用除了操作和生理盐水本身的轻微刺激外,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是不恰当应用如给药速度过快、过多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头痛、头晕、水钠留、心率加速、胸闷、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等状况。
生理盐水最常见的剂型为注射剂,此外还有口服补液盐、生理氯化钠溶液等剂型,已纳入医保甲类药物。
医学用途
适应症
生理盐水(氯化钠注射液)可补充血容量和钠离子,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用法用量
给药说明
1.治疗失水时,应根据其失水程度类型(高渗性失水、等渗性失水、低渗性失水),决定其补液量、溶剂种类、方法途径和滴注速度。
2.用药后需要进行的项目检查:血清中的钠、钾、氯浓度;血液酸碱平衡;肾脏功能;血压和心肺功能。
用法用量
口服
用于轻度急性胃肠患者恶心或呕吐不严重者。
高渗性失水
治疗时,为了避免内环境渗透浓度下降过快导致脑水肿,一般规定开始治疗的48小时内,每小时下降的血浆钠浓度应不超过0.5mmol/L。当血浆渗透浓度大于350 mOsm/L时,应当给予0.6%低渗氯化钠注射液。但如果血浆渗透浓度小于330 mOsm/L,需要提高注射液的浓度(即0.9%氯化钠注射液)。
如果在住院阶段发生水与电解质不平衡,为开医嘱,可以参考K+和Na+的平衡资料。即留24小时尿检测尿中K+和Na+的水平,结合尿总量,就可以得到排出的大概量。与K+和Na+的摄人量对比就能得到临床的K+和Na+的平衡,可以帮助开医嘱。
所需补给量按下列公式计算(仅供参考):
正常来说,第一天需要补给半量,然后剩下的在后续2-3天内补齐(根据个人的心、肺、肾实际功能调节)。
等渗性失水
等渗性失水治疗原则应当给予等渗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为避免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氯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时),因此需要将氯化钠注射液(0.9%)和碳酸氢钠(1.25%)或乳酸钠(1.86%)以7∶3的比例配制治疗。当氯浓度为107mmol/L,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给氯化钠注射液的量需要按参考体重或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男性为48%,女性为42。其中,0.2为内环境占体重的一般性比例,即国人的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3%~25%,与方法有关。
低渗性失水
治疗时为避免脑细胞损伤(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因此,需要分情况治疗:第一,稀释性低钠血症无须补钠;第二,当血钠低于120mmol/L/h时候,,治疗速度在应为0.5mmol/L/h(不得超过1.5mmol/L/h);第三,当急性血钠(低于120mmol/L)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3%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的要求是需要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mmol/L以上(特殊情况外)。可以参考补钠量为3%氯化钠1mL/kg,可提高血钠1mmol/L。待血钠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慢性缺钠时补钠速度要慢,剂量要少,使血钠浓度逐日回升至130mmol/L。
低氯性碱中毒
低氯性碱中毒的治疗措施是是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滴注(一般是500~1000ml),但具体用量根据碱中毒情况。
外用
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眼部(由于其他杂质或物质进入眼睛)等。
严重颅脑损伤、脑水肿和严重肝脏功能受损
严重颅脑损伤、脑水肿和严重肝脏功能受损的患者,不适用乳酸林格溶液。推荐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或食用醋酸电解质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
作用机制
生理盐水(氯化钠注射液)是人体重要的电解质补充药物(主要成分NaCl ),存在于内环境中,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部分钠以碳酸氢钠的形式构成缓冲系统,发挥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的作用。一般来说,人体内总钠量平均为150g,大部分(44%)以氯化钠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小部分(约9%)存在于细胞内。人体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此浓度的钠是维持细胞应激性、神经肌肉应激性的必要条件),其中,血浆阳离子占比92%,总渗透压占比90%,因此,血浆钠量对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体中钠、氯离子主要通过对下丘脑、垂体后叶和肾脏进行调节,从而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
药代动力学
氯化钠静脉注射后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100%),在体内广泛分布,但主要存在于内环境中。其次,溶液中钠、氯离子均可被肾小球滤过,并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最后由肾脏随尿排泄。但也有少部分从胆汗排出。
风险与禁忌
药物过量
配伍禁忌
作为药物溶剂或稀释剂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8]。地西泮:如果地西泮和生理盐水一起使用,会形成混浊。
用药情况
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人和小儿用药: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
禁用
慎用
重要历史
1831年,苏格兰爱丁堡的医生托马斯·拉塔(ThomasLatta)设计了一个“在热水中加入一些盐,并在水中溶解一些盐”方案。他将生理盐水注射到狗身上,并将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1832年,他将3400毫升生理盐水慢慢注射到一位“接受过各种常规治疗”但都无效的老年妇女体内。不幸的是,她在接受生理盐水注射后死亡。然而,Lata的第二位患者在接受类似注射后2天内康复。与此同时,他发现霍乱患者体内的水和盐正在流失,通过向他们的静脉注射煮沸的盐水来补充因霍乱引起的呕吐和腹泻而流失的体液,从而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1901年渗透压发现,使提出的电解质理论得以问世,如果输入大量电解质含量不足的液体,可能会发生低渗溶血性贫血,而高渗溶液会进一步加重脱水。1923年,弗洛伦斯·塞伯特发现了热原,并发明了蒸馏水的制备方法,这大大提高了静脉注射的安全性,这些基础研究理论的发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最后,在1936年,詹姆斯·甘布尔(JamesGamble)通过首次施用生理盐水,成功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打破了生理盐水不能随意使用的固有观点。在那个时候,生理盐水的输注需要严格的操作,静脉输注只是对危重疾病的一种额外治疗,完全由医生进行。生理盐水的使用也随着输液技术的发展逐渐扩大,挽救了无数生命。
化学信息
主要成分:氯化钠——无色透明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咸。露置于空气中有引湿性。易溶于水(1:3)、沸水(1:2.7)、丙三醇(1:10)中,难溶于醇。水溶液呈中性。生理盐水是纯 0.9% 的氯化钠溶液,无其它添加[8]。
参考资料
生理盐水.百度文库.2023-09-09
生理盐水.丁香医生.2023-09-25
生理盐水.医学百科.2023-09-02
医会宝——盐水配伍禁忌药物.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