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黑斑笛鲷

黑斑笛鲷

黑斑笛(学名:Lutjanus johni),又名厚唇鱼、约氏笛鲷、约翰笛鲷、画画眉笛鲷仔等,属于笛鲷科笛鲷属的鱼类。

形态特征

背鳍Ⅹ-14;臀鳍Ⅲ-8;胸鳍15;腹鳍I-5;尾鳍l7。侧线鳞50~54。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2.6~2.7倍,为头长2.7倍;背面稍狭,腹面钝圆,背缘隆起度较腹缘为大,体高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尾柄侧扁,长稍大于高。头中等大,头长为吻长3倍,为眼径4.4~4.8倍。吻钝尖,吻长约为眼径1.5倍。眼中等大,侧位而高,距鳃盖后上角较距吻端为近。眼间隔稍凸起。鼻孔2个,较小,互相分离,前鼻孔圆形,具鼻瓣,后鼻孔长形,距眼前缘较距第一鼻孔为近。口中等大,微斜,上下颌几等长,上颌骨大部被于眶前骨下,后端扩大,达眼中部下方。两颌牙细小,尖锥形,排列疏松,上颌前端两侧有二牙较大,闭口时可露于唇外,犁骨与腭骨绒毛牙呈带状。前鳃盖骨边缘锯齿退化,隅角处留有锯齿痕迹,鳃盖骨无棘。鳃耙细扁,7~8+6~7,两端者多退化,最长鳃耙约为眼径的1/2。

栉鳞中等大,栉状齿弱,颊部具鳞6行,鳃盖骨具鳞9行,间鳃盖骨具鳞l行。头部其余部分无鳞。背鳍及臀鳍鳍条部基底和尾鳍大部分被细鳞。腹鳍具小腋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并行,向后达尾鳍上,侧线上方鳞片斜向背后方,侧线下方鳞片成平行排列。

背鳍具10鳍棘,14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中间无缺刻,背鳍起点在胸鳍基上方,以第4鳍棘为最长,各鳍棘平卧时左右交错,一部分可折迭于背部浅沟中,背鳍鳍棘部墓底长于鳍条部墓底。臀鳍具3鳍棘,8鳍条,起点在背鳍鳍条部起点下方,第二、三棘约等大。胸鳍宽呈镰状。腹鳍位于胸鳍基底后下方,其末端不伸达肛门。尾鳍分叉甚浅。

体背部棕灰色,腹部银白色,在背鳍鳍条部起点下方、位于侧线上有一大黑斑,较眼径为大,此黑斑约占有9个鳞片,在侧线下方占鳞片2行,侧线上方占鳞片3行。背鳍鳍条部及尾鳍浅灰色,其他各鳍色浅。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外海珊瑚礁以及近海岩石与珊瑚礁。稚鱼常常聚集于红树林河口与淡水溪流的下游。成鱼聚集在清澈的外海岩礁上, 通常在水深1至80米处。吃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与鱼。

分布范围

本鱼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东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马尔代夫红海波斯湾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海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沿海、新几内亚岛莱恩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诺鲁、斐济、澳洲、所罗门群岛等海域。

经济利用

肉质富弹性且美味,抹盐后煎食最佳。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