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安娜
《你好,安娜》是蒋韵所著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9年8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以三个家庭多位女性为中心人物,书写了女性在时代中的遭际。作品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讲述了三位女性从豆蔻年华到历尽沧桑的人生经历,深入人性的深处,探讨了“罪与罚”的内心叩问。2020年1月4日,获得“《扬子江文学评论》2019年度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单第三名。2022年9月11日,荣获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天资秀出的下放知青彭承畴在火车上偶遇安娜、素心和三美。在这之前,素心已对彭承畴生爱,而安娜和三美则是初次认识彭承畴,但她们已经多次从素心不无夸耀的介绍中知道她的这位“哥哥”。偶遇匆匆,安娜与彭承畴就一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应答性质的对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彼此生爱。彭承畴清楚地意识到,火车上匆匆一面,他就再也放不下她了。彭承畴钟情于安娜,便在这之后登门,将一个记录着他秘密的黑色羊皮封面的笔记本——一本记录着他的秘密、他的隐私、承载着他的身家性命的笔记本交给安娜,安娜明白这是他对她的信赖和托付。
一直对母亲怨恨的安娜姐姐在乡下与放羊结婚,一年后领着丈夫回家。母亲为他们腾房间换被子时,藏在枕头里的笔记本突然掉下来,母亲当时心慌意乱,无暇他顾,来不及追问。安娜知道母亲迟早会醒悟过来,假如它不幸落在母亲手里,必将被焚毁。所以,趁母亲还没有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之前,要找个安全的地方来藏匿它。她想到了素心,便把笔记本转移给素心。
劫数难逃,素心下夜班回家,途中遭歹徒抢劫,放在书包里的笔记本被抢走。安娜得知后,自责忏悔,为笔记本的丢失可能会给彭承畴带来的严重危险和致命伤害而痛心疾首。她写下她的抱歉、愧疚,她对他的爱,然后以死谢罪。从此,三位闺蜜生死诀别、天各一方,开启了漫长的自我惩罚和自我救赎的忏悔之路。四十多年后,三美、彭承畴和素心不期而遇,他们以暗示的方式揭开了当年被人性弱点和悲剧掩盖的真相。
创作背景
《你好,安娜》的写作初衷,源自蒋韵的母亲因患阿尔兹海默症失去了记忆,这令蒋韵想起作家君特·格拉斯曾说他写作是为了记忆。为防止被记忆抛弃,仅留一个生命的空壳,为克服对失忆的恐惧,于是蒋韵重新提笔,写下小说《你好,安娜》。
人物介绍
素心:小说主人公。看到彭承畴第一眼时,素心就被他迷惑了,她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才华横溢的哥哥。他给她大段地背诵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诗,那一刻,她激动、幸福。在心里,素心已经把彭承畴当作她的理想情人。知道彭承畴把笔记本交给安娜时,她气得发抖。她把这一切怪罪到安娜身上,觉得是她横刀夺爱。然而,安娜请她保管笔记本时,她答应了。她整天把它带在身上,当遇到歹人抢劫时,她不惜舍身换回笔记本。所以,当安娜想要回笔记本时,她撒谎了。谎言导致安娜自杀身亡,以至于在往后的四十多年里,素心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有罪的人,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严厉惩罚、自我审判。
安娜:素心朋友。她的父母是大学教师,父亲教苏联文学,被划为“右倾”下放到水库工地劳动,死于中毒性痢疾。父亲去世时,安娜5岁。受家庭熏陶,安娜自小喜爱读书。在静谧的阅读中,她开始悄悄蜕变。1968年,16岁的安娜主动要求去兵团干革命,但她的家庭有问题,组织上不批准,她就写血书,誓与家庭决裂,扎根边疆一辈子。结果,她为了救公共财物,落下治不好的病根,病退回城。与彭承畴相爱,安娜因弄丢他的笔记本而愧疚自杀。
三美:素心朋友。当彭承畴背着三美把笔记本交给安娜时,被她无意中看到,她为他的这种不信任耿耿于怀,同时,她又为素心愤愤不平而抱怨。当第二天见到素心时,她连忙说“对不起”,后悔带彭去安娜家。安娜自杀身亡后,特别是三美在失去了宝贵的爱情和歌喉后,猛然悟出人性本恶的奥义,由此而向自己追罪忏悔。
彭承畴:素心的“哥哥”,当年彭承畴姑母找到闺蜜素心母亲,在临终前,把在这里下放的侄子托付给她。安娜自杀后,他先去法国学习酿酒,然后做红酒生意,在波尔多地区有自己的葡萄园和酒庄。妻子是一个设计师,他们都拿到了外籍护照,他的英文名字叫迈克。他成了一个成功商人,住别墅,拥美妻娇儿,经常行走于世界各地。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在小说中,蒋韵通过在时代与人性间的穿透,因而获得了从历史的视野和人性的深度来达成对灵魂的持续拷问。无论是素心从对“爱”的信仰到对“罪”的背负,还是三美内心的沮丧和悲凉,以及彼此背负十字架的殊途同归,莫不指向人的精神境界和灵魂深处。串起作品始终的看上去是为爱而牺牲、为爱而欺骗、为爱而隐瞒、为爱而嫉妒、为爱而救赎,但骨子里又何尝不是人性中的私与妒在那里作祟,最终呈现出的是生活的无限可能、爱的无限多样和人性的无限丰富。作品仿佛有一束光始终高悬在远方,仿佛在考验着人们特别是罪孽深重的人是否还有可能接近它,而作品的结局似乎提供了这样一个答案:在经历了自我惩罚与自我救赎的漫漫跋涉之旅后,精神的彼岸也未必不可能抵达。
小说中的《玛娜》实际上是一篇巧妙地借用了小说之名的纪实文字。借助于看似子虚乌有的小说样式,素心所真切道出的,正是自己当年因为刻意隐瞒真相而致使安娜自杀身亡的故事。一方面,素心拼死也要保住笔记本,是一种重然诺的诚信之举。另一方面,她出于嫉恨心理对安娜所撒的谎,不仅把安娜推向了死亡境地,更是使自己从此陷入地狱深渊。前者是善,后者则是恶。此后素心的煎熬,正是被看作是她一个人的“罪与罚”。作者将“玛娜”的由来专门放置到作品中的《玛娜》这一非虚构的小说文本中来,将其从素心这一个体的故事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拔出来,使得对人性层面上的“罪与罚”这一深命题的思考与表达,也就不仅仅是针对素心一个人,或者安娜她们知青一代人,而是针对了整个人类。
小说更书写了形形色色的母爱。安娜母亲生逢乱世而不择手段、蛮横愚直的本能之爱,晚年失忆蜕变升华的无言大爱。素心母亲波澜不惊、理智温馨的“懂你”之爱,素心教母无声传递的精神之爱。三美母亲晚年回馈子女的腹欲舌尖之爱。它们有的汹涌澎湃、盲目强悍,有的润物无声、绵延不绝,蜿蜒曲折汇入儿女们艰难多的成长岁月,滋养着不同的肉体灵魂。这些爱孩子的母亲,同时也在用盲目的爱伤害孩子。那些被母亲爱着的孩子,同时做了惩罚反抗母亲的逆子。蒋韵书写这份母爱的悖论,让读者在小说中体验到“疼痛”的滋味。
艺术特色
宗教意识
首先,作品中以“附录”形式出现的两篇小说《天国的葡萄园》《玛娜》,其命名源自《圣经》故事。“天国的葡萄园”开篇具有多重意蕴。在小说中是彭承畴和小薇的理想国,也是彭承畴初恋的秘密花园。安娜视为爱的信物最终为之殉情,素心视为爱的背叛,人性中“恶之花”开始萌芽。“玛娜”本是《圣经》中赐给犹太人生命的恩物,也是警示世人贪欲的象征。小说中是教母赐给素心的教名,素心却将其变异为占有和报复。在她的精神蜕变过程中,与教母的一面之交启迪她隐秘的宗教情结,朝拜圣山促使其发誓永不赦免自己。成为作家后以安娜为笔名书写玛娜的“罪与罚”。
三角结构
小说中,安娜、素心和三美的“三角结构”也颇值称道,暗含“三美”之誉:作者赋予她们不同的文学艺术天赋(素心的写作才华、安娜的唯美艺术、三美的音乐才能),是她们赖以对抗平庸生活的力量。在人性表现方面,安娜、素心仿佛是人性的一体两极,一个活在文学世界沉默敏感,一个活在现实生活超凡脱俗。蒋韵写了又一个爱的悖论,死去的安娜、活着的素心,是人生的失败者,却都有贯彻到底的人性毅力,她们以螳臂挡车之勇反拨命运,却不可避免地惨遭失败。相比较而言,三美是人性居中的倾听者,也是审判者与见证者。小说在这样的架构下试图展现丰富的含蕴:文学与现实、艺术与宗教、复杂的人生、多样的心灵、狭隘和专断、慈悲与宽容,显示出可贵的艺术追求。
作者简介
蒋韵,女,1954年3月生于山西太原,开封市人氏。1979年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我的内陆》《隐秘盛开》《闪烁在你的枝头》《行走的年代》等,中短篇小说《心爱的树》《想象一个歌手》《完美的旅行》《朗霞的西街》《晚祷》《水岸云庐》等。曾获“赵树理文学奖”“老舍文学奖”以及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亦有作品被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在海外发表或出版。
获奖记录
2019年12月13日,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鲛在水中央》排名第4名。
2020年1月4日,“获得《扬子江文学评论》2019年度文学排行榜”(即原《扬子江评论》年度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单第三名。
2020年4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出的2019年度“中国好书”。
2022年9月11日,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举行,蒋韵的《你好,安娜》获奖。
参考资料
2019年12月13日,2019年收获文学排行榜.www.thepaper.cn.2019-12-14
《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文学排行榜:迟子建欧阳江河等上榜.www.thepaper.cn.2020-01-05
你好,安娜.豆瓣.2019-11-08
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获奖作品出炉.新华网.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