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沔
郭(约1190年—1260年),字楚望,永嘉县(今浙江温州)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被誉为“浙派古琴”的创始人。他以琴知名,终身未仕,曾在张岩门下做清客。郭沔将南宋大臣韩肖胄祖传古谱和民间传谱合编为《琴操谱》十五卷、《调谱》四卷。他所作琴曲《潇湘水云》抒发对故国的眷恋之情,被誉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另有《泛沧浪》《飞鸣吟》《秋鸿》等琴曲,均流传于世。
人物简介
郭沔,赵昀时(1225~1264)被毛逊、杨缵、徐字等人奉为宗师。曾收集整理不少流传于民间的琴曲。淳祐景定(1241~1264)年间,作琴曲多首。宋末元兵入浙,他移居衡州府(今属湖南省衡阳),泛舟潇湘二水,作曲《潇湘水云》,寄故国沦亡之痛与身世苍谅之感。又作《泛沧浪》、《飞鸣吟》等曲,均流传于世。南宋后期著名的浙派琴家代表人物,是开启浙派琴家风格的一代大师,一生主要活动于南宋淳、咸淳年间(1241-1274)。
郭沔在 整理旧谱、提倡创作、传授琴艺方面,颇为时人推崇。中年时,在当时的主战派人物韩侂胄僚属张岩门下做清客,从事整理韩胄祖传的古琴谱以及民间流传琴曲,后韩侂胄被杀,张岩被贬,加之元兵南侵,郭沔便移居南岳衡山。眼望九嶷山云雾蔽日,顿生满眼风雨、国家将亡之感。
著名琴曲《潇湘水云》,被认为是爱国思想、艺术性和技巧性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同一时期,还作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等琴曲,大多为即景抒情之作。明代中叶以前所流行的琴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整理、创作和传授的。其作品不乏爱国之情,占主要地位的是反映民族矛盾、表示与元朝统治者不合作的内容。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人物生平
郭楚望一生始终过着清贫的布衣生涯。南宋庆元(1195—1200)、嘉泰(1201—1204)间以琴艺鸣于时,毛逊、杨缵(度宗淑妃父)、徐宇等名家奉为宗师。嘉泰、开禧年年(1201-1207),他在杭州市(今杭州)一爱好琴艺的官僚张岩家当清客,张岩家藏有多种谱本,郭沔收益甚大。郭沔在张岩家作客,传授名曲《乌夜啼》,并和张岩合编韩侂胄家祖传古琴谱和民间琴谱,成《琴操谱》15卷。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韩侂胄以北伐败绩被诛,张岩因御史章奏劾而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沔深感国事日非,恢复无望,遂移居衡州府,泛舟潇、湘江上,创作名曲《潇湘水云》以寄忧思,其后郁郁以卒。
在南宋时期,琴家分为多个派别,郭沔与学生刘志方、徐天民、毛敏仲等其称“浙派”,为“浙派古琴”鼻祖、浙派音乐创始人。
个人作品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古琴曲,传世琴曲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潇湘水云》、《秋风》、《步月》等,其中尤以《潇湘水云》最为有名。
参考资料
郭沔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1-29
郭 沔(宋).永嘉网.20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