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爱新觉罗·弘畅

爱新觉罗·弘畅

爱新觉罗·弘畅(1741年1月6日-1795年2月18日),是清朝康熙帝二十四子允秘的嫡长子,生于乾隆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农历),生母为嫡福晋乌雅氏。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弘畅被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担任过散秩大臣,管理过健锐营事务。乾隆三十九年正月弘畅被降袭诚郡王,担任御前行走、护军统领等职务。乾隆四十年起(1775年),弘畅担任过宗人府右宗正、领侍卫内大臣、盟长等职,总管过觉罗学。乾隆四十二年(1776年)因为理泰东陵事务独持定见,事速工坚,弘畅一度晋封亲王。弘畅的子女有长子永珠(曾封多罗贝勒但被革退)、次子永祥(革退的三等侍卫镇国将军)、三子永岑(都统镇国将军)、四子永裕(镇国将军)、五子永熙(幼殇)。爱新觉罗·弘畅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二十九日,享年56岁,谥曰密。

人物生平

出生与成长:弘畅出生于乾隆五年,作为诚亲王允秘的嫡长子,在王府中接受良好的教育。

仕途起步: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开始步入仕途。他担任过散秩大臣,负责管理健锐营事务,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

职位升迁: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月,弘畅的爵位由辅国公降袭为诚郡王。此后,他在御前行走,担任护军统领等重要职务。乾隆四十年(1775年)起,他还担任过宗人府右宗正、领侍卫内大臣、盟长,总管觉罗学等要职,显示出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短暂的亲王生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因在理泰东陵事务中独持定见,且事速工坚,表现出色,弘畅一度被晋封为亲王。然而,这一殊荣并未持续太久。

爵位再降: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弘畅的爵位由亲王降为郡王。尽管爵位有所降低,但他仍继续为朝廷效力。

家庭成员

弘畅的嫡福晋为副都御史额兰和之女那拉氏,至于弘畅和其妻妾共有五个儿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