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巴什兰干乡

巴什兰干乡

巴什兰干乡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部,地处前山区狭沟山谷地带。乡政府驻地为巴什兰干村。该乡东临皮西那乡,南接克里阳乡,西毗叶城县乌夏克巴什镇,北至科克铁热克乡

历史沿革

1950年,属第八区。

1958年,成为跃进公社巴什兰干管理区。

1981年,隶属皮西那公社。

1984年10月,成立巴什兰干乡。

行政区划

巴什兰干乡下辖6个行政村,分别为巴什兰干村、萨扎木村、托喀依村、托格拉科瑞克村、欧依托格拉克村和阿克萨日依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什兰干乡地处皮山县县城西南部,东西最大距离为23.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58.4千米。

地形地貌

乡域地处昆仑山脉前山—河谷地带,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势南高北低,海拔范围在1920—2086米之间。

气候

该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为光照丰富,降雨少,日照长,春季早且多风。多年平均气温为10.9℃,极端最低气温为-28.7℃,极端最高气温为37.0℃。年平均无霜期为21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0.4小时,≥10℃的积温为4303.1℃。年平均降水量为86.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350毫米。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132.4天。

水文

乡内水道属山溪水系,源于喀喇昆仑山冰川雪山,流经各绿洲农田。

自然资源

巴什兰干乡境内有石油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25.6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巴什兰干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和大风;暴雨主要发生在夏季;大风四季都有发生。

人口

2010年,巴什兰干乡辖区常住人口4862人,14岁以下1334人,占27.44%;15—64岁3231人,占66.45%;65 岁以上297人,占6.11%;总人口中,以维吾尔族为主,达4834人,占99.42%;塔吉克斯坦15人,占0.29%;汉族13人,占0.27%。

2011年末,巴什兰干乡辖区户籍总人口5213人,流动人口255人,其中城镇人口427人,城镇化率8.1%;总人口中,男性2658人,占50.9%;女性2555人,占49.1%;人口出生率9.12‰,人口死亡率8.35‰,人口自然增长率0.77‰。

截至2018年末,巴什兰干乡有户籍人口6254人。

经济

2011年,巴什兰干乡财政总收入552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2908元,比上年增长17%。

第一产业

巴什兰干乡有耕地面积2.3万亩,人均4.4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2452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生产粮食3600吨,人均690.6千克,其中小麦1600吨,玉米2000吨。

巴什兰干乡畜牧业以饲养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牲畜饲养量1.7万头(只),年末存栏1.1万头;家禽饲养量2.5万羽。

2011年,林果种植5962亩,主要品种有杏,种植面积5962亩。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巴什兰干乡有商业网点71个,职工77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00万元,主要出售产品有农业特产以及经济作物。

2011年末,巴什兰干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

2011年末,巴什兰干乡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47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20%;移动电话用户2200户;互联网用户25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巴什兰干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31人,教师4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部在校生617人,初中部在校生262人,专任教师6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巴什兰干乡有林业站、农技站、畜牧站、科普惠农服务站各1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3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巴什兰干乡有文化站1个,总面积120平方米,工作人员2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个;农家书屋5户,藏书3万册;广播站1个,村广播室5个,调频广播设备11套,广播喇叭45只,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080小时;卫星电视用户1023户,电视综合覆盖率72.6%。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巴什兰干乡有学校体育场1个,指导教练1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巴什兰干乡有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1个;床位25张,每千人拥有病床4.8张;固定资产总值100万元;在职专业卫生人员11人。

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654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巴什兰干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8户,人数117人,年支出32.59万元,比上年增长0.97%,月人均232元,比上年增长18%;城市医疗救助8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65人次,共支出5.89万元,比上年增长0.0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6户,人数970人,年支出122.23万元,比上年增长0.001%,月人均109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临时救济220人次,支出2.2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5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亩,直接经济损失10.6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28张。

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9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2人,参加生育保险32人;全年共有32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员62人,参保率96%;城乡医疗保险参加人数237人,参保率76%。

交通

巴什兰干乡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村村通公路63千米,其中柏油路面25千米、沙石路面11千米;客运站1个,日均发送8辆小汽车,日均客运量101人次。

主要景区

巴什兰干乡境内有景点尤勒琼“九头柳”,距皮山县县城约100千米。“九头柳”位于巴什兰干乡尤勒琼村,地处沟谷地带,村东南方有一棵千年古柳,占地3亩余;古柳盘根错节,茎杆入地伏起,依地处亦高出一人有余,最粗处根直径达到1米左右;古树树干斜卧于地,分布着九个树冠,人们称它为九头柳。

地名由来

巴什兰干乡名称源于维吾尔语,意为上方的驿站。

所获荣誉

2021年7月,巴什兰干乡党委被授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