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二级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前身是航空机械加工专业,成立于1952年,2000年更名为机电学院。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设3个本科专业;4个二级博硕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有在职教职工265名,在读本科生19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2年9月,成航空机械加工专业。

1957年2月,成立航空机械工程系,编号一系,学制5年。

1965年,航天工艺系开设3个专业。

1980年,航天工艺系更名为航空制造工程系。

1985年,航空制造工程系更名为机械工程系。

1995年,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

2000年,更名为机电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设3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在职教职工265名,其中专任教师231名,教授77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83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创新研究群体”1个,“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领军人才”2名、“青年拔尖人才”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2名、青年项目入选者3名,入选其他国家、省部级人才工程120余名。

全国模范教师:朱如鹏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机械工程设计基础教学团队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九华曲宁松

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徐龙祥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戴振东

学科体系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4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

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机型工程

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先进制造技术

教学建设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有3个国家级和1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有教育部“可持续制造关键技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国家级科研平台:国防科技工业复杂结构高效电加工技术创新中心、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直升机传动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科研平台(名单不全):江苏省数字化医疗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校地研究院:航研究院、江苏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浦口先进制造研究院

校内科研机构:先进切削技术实验室、磁悬浮应用技术研究所、电加工与激光技术先进制造研究团队、组合电加工技术研究室、高效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

科研成就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00余项,已授权发明专利800余项,发表SCI、EI、CPC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共5000余篇。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名单不全):新型发动机非常规排气系统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

学术交流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数十所高校、研究所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培训、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和国际化专业试点等方面开展了工作,获批了教育部航空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机械手造型代表“机”,蓝色基调元素代表“电”,表明学校为机电类工科院校;外圆上方为机电学院的中文字体,下方为英文字体。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2019年5月12日下午,机电学院科研实习生计划第四期在南京故宫校区17号楼智能制造实验室举行。2016、2017、2018级共计20名本科生参与了该期活动。

参考资料

简介.官网.2021-05-09

科研平台.官网.202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