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重点鸟区

重点鸟区

重点鸟区(Important 鸟纲 面积,简称IBA)项目是国际鸟盟一项全球范围的举措,旨在划定并记录一个重点鸟区——即对世界的鸟类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组成的网络,并致力于这一网络的保育和可持续管理。重点鸟区的确定是以鸟类为判断依据的,但由于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它们对于栖息在区内的野生动物和植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鸟类学研究的进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重点鸟区的名单也会更新。在美国,该计划由奥杜邦学会(National Audubon Society)注册申请。

基本介绍

《亚洲重点鸟区名录》于2004年11月18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大会中揭晓,这个亚洲最详尽的鸟类保育及生物多样性地区名录题为《亚洲的重点鸟区》,详细列出区内两千多个重要鸟类生境,并点出这些地区过半没有受到法律保护或只有有限的保护。国际鸟盟名誉主席日本高宫太子妃表示,名录为各国的保育策略和地区保育项目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亦点出一些需要以适当的政策和土地规划来保护的地区发展。

《亚洲的重点鸟区》由国际鸟盟出版,收录了已确认的2,293个重点鸟区。这些地区加起来共占亚洲面积的7.6%,若以数量计算,印度的重点鸟区最多(465个)、中国排第二(445个)、印度尼西亚第三(227个)。中国的重点鸟区,初步统计有501个:大陆445个、台湾53个、香港特别行政区2个、澳门1个。如果以面积作比较,则以中国的重点鸟区面积最广阔,为1,134,546平方公里,占亚洲重点鸟区总面积的一半。全亚洲的重点鸟区之中,有976个(占43%面积)没有受到保护,另外325个(14%)只得到有限的保护。该名录指出,如果这些地区缺乏足够的保护和妥善管理,亚洲2,700多种鸟类中每8种便有1种会面临绝种威胁。

在近期国际鸟盟《中国大陆地区重点鸟区》一书中,又有南京石臼湖、长江龙袍湿地、长江七里河-绿水湾及江中沙洲以及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四个地方被收录。

亚洲地区总监市田则孝先生说:“亚洲重点鸟区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生境消失或衰退,人类开垦雨林种植油棕或其它作物、将湿地或草原改为农地、兴建道路和堤坝等各种基建,都会破坏这些地方。其它威胁例如污染、引入物种和野鸟买卖等,也会加重对这些珍贵生境及野生生物的压力。”为了满足亚洲重点鸟区的保育需求,国际鸟盟鼓励地区人士及民间组织参与保育工作,使这些地区能够得到妥善管理,让人、鸟和其它野生生物能够互惠共存。

评选规则

重要鸟区的评定是由各国国内的专业组织根据国际鸟盟颁布的评选规则自行进行的。评选规则由相互平行的四套判断依据构成,符合其中任何一条规则的鸟类栖息地,都将成为重点鸟区。这些评选准则是针对不同鸟种的不同情况而设定的,符合特定的评选准则便意味着一块区域有着特定的生态学意义,但这些准则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很多重要鸟区常常因为符合多项评选准则而入选。据一项研究显示(该研究并非百分之百可靠),南美洲有一些濒临灭绝鸟类区域与重要鸟区未重合,专家建议各国应尽量采用重要鸟区的标准,以利决定物种的保护顺序。

准则A1

在全球范围内受威胁的物种(Globally threatened 物种

栖息地中由国际性濒危鸟类分布的区域,可以成为重要鸟区。国际鸟盟颁布了一份鸟类红皮书,其中刊载了受胁鸟种的名录和详细资料,分布有红皮书列名鸟种的区域则可以依照准则A1成为重要鸟区。此类重要鸟区对受胁鸟种非常重要,一旦遭到破坏便有可能导致受胁鸟种灭绝。

准则A2

限制范围物种(Restricted-range species)

狭布鸟种分布的区域为重要鸟区。狭布鸟种的活动区域和繁殖领域非常狭小,故而对栖息环境的依赖程度很高,一旦固有栖息地遭到破坏,便可能导致物种灭绝。一般认为,活动和繁殖区域小于50000平方公里的鸟种为狭布鸟种。如果在一个小于50000平方公里且生态类型单一的区域中有超过两个狭布鸟种分布,则该区域为特有鸟种区。

准则A3

生物群落限制物种(Biome-restricted 物种

一些鸟类群落只在特定生态区域活动,这些鸟种活动的生态区域可依照准则A3成为重要鸟区。某些鸟种只会选择特定生态环境栖息,一旦这种环境遭到破坏,将威胁此类鸟种的生存,所以需选择这类生态区为重点鸟区。

准则A4

群聚性鸟种(Congregations)

候鸟群聚居的重要栖息地是重点鸟区。候鸟聚集的栖息地对鸟类的生存也有重要意义,符合下述条件任何一点,均可以被认为是有候鸟群聚居的重要栖息地:

当一个地区常有某种水鸟种群大量出现且数量大于该物种全球总数的1%以上;

或一个区域正常情况下可容纳某种海鸟或陆鸟全球总数1%以上;

或一个地区在正常情况下有超过两万只以上的水鸟,或者超过一万对以上的水鸟;

或一个地区处在鸟类迁徙通道上,迁徙季节有大量鸟类集中通过。

依准则A4入选的重点鸟区,常对候鸟的繁殖、迁徙、越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布范围

重点鸟区工作是国际鸟盟在全球逐步开展的,欧洲的IBA在1989年完成,1994年中东的IBA工作完成,2001年非洲的IBA完成,2004年亚洲IBA完成。目前美洲的IBA工作正在进行中,中亚地区以及俄罗斯亚洲部分叶尼赛河以西的IBA工作尚未开展。

目前全球已经有重点鸟区7500个。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