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赓
卞赓(1850年—1906年),字虞卿,因排行第三又称卞三,出生于海州直隶州(现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
光绪十八年(1892年),卞赓夺得武状元,并被留在紫禁城看守神武门。过了几年,卞赓才被放外任,担任两广参将,率师负责镇守广州市。不久,孙中山在黄花岗起义,卞赓未能“平乱”,但又恐遭朝廷怪罪,吞金而亡。时任广州市大都督的胡汉民,念他生前未曾加害同盟会和革命军,对他予以优葬。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市区建成“卞赓纪念馆”。时任副市长唐贯淮赠联:“威震南粤,卫国爱民。”精勤小学的操场上竖立着一尊汉白玉卞赓石像。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50年,卞赓出生在江苏海州中正街的一个农民兼盐商的家庭,卞家祖上留下了一些田地,因此家境还算宽裕,生活得挺不错。卞赓七岁入私塾,但不爱文墨,喜欢武术。经常耍刀弄棍,骑马射箭,举石锁,练腿功,拜师习武。之后拜了山东武术团的一位王师傅为师,正式开始了他的武术之路。他四处拜师求教,因此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并且因为他有一股神力,令人惊奇,纷纷劝他参加科考获取功名,为国效劳。
14岁时就考中武秀才。到18岁这年,经过州试选拔后,他到省城参加武举秋闱乡试。在乡试上外场弓、刀、石和内场答卷均以“头等头号”列为武举榜首。在卞赓乡试的第二年,卞赓的父亲卞敦典因病去世。按照古代的传统,卞赓需要守孝三年,因而他没能参加本届会试。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秋,24岁的卞赓到京城参加会试。9月21—28日内外场会试,10月1日—3日殿试。光绪十八年(1892年)十月初四,光绪帝在太和殿御笔点元,钦点卞赓为武状元,并亲赐盔甲、腰刀和插花,授其为御前四品带刀侍卫,把守神武门。
任职经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卞赓奋勇抗击,血战正阳门,为保卫京城和皇宫珍宝免遭联军劫掠,立下汗马功劳。紧接着,慈禧挟光绪逃避到西安市去,卞赓又奉旨护驾。慈禧太后和光绪返京后,认定卞赓护驾有功,官升一品,为三品一等侍卫官。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卞赓奉旨赴南粤,以三品参将之衔先驻防虎门镇,后调驻惠州。之后因在任职期间政绩卓著,晋升卞赓为从二品广州市总兵兼香港特别行政区守备。不久,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朝廷下旨谕令卞赓查禁同盟会,搜捕革命党人,并悬赏缉拿孙中山。但卞赓同情革命,对“三民主义”也比较感兴趣,没有按圣旨执行。因此孙中山对他评价很好,曾派胡汉民两次拜访卞赓,劝说他参予革命起义,并允诺胜利后即委任他为两广总督。卞赓却抱着封建士大夫“忠君报国,好臣不保二主”的旧观念,答以“受朝廷数辈厚恩,不忍背叛”等语谢绝;但他默许对革命党人之活动不加干预,对其属下营兵参与会党隐秘活动“不与闻问”听之任之。1911 年11 月9 日,广东省宣布独立,成立革命军政府,胡汉民为都督。卞赓害怕朝廷降罪,忧郁得病逝世,年仅四十三岁。时任广州市大都督的胡汉民,念他生前未曾加害同盟会和革命军,对他予以优葬。
个人生活
卞赓的父亲卞敦典为人忠厚善良,母亲络氏是一位大家闺秀。卞赓在少年时代就有报国的志向,年轻时受康梁变法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不断渗透到中国情况的影响,在思想上确立了忠君报国的观念,致立于习文练武。
后世纪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市区建成“卞赓纪念馆”。时任副市长唐贯淮赠联:“威震南粤,卫国爱民。”精勤小学的操场上竖立着一尊汉白玉卞赓石像。
相关事件
清末贪污腐败盛行,卞庚却不为金钱所动,勤政爱民。卞庚中状元以后在京九年的时间里,家中从未置过田产,反而卖掉了家里200亩土地,也没有给家中一两俸银。卞庚单身赴任,家属仍住在故里。到惠州后,他的薪俸除自己用外,大部分用来接济经济困难的兵丁和百姓。卞庚经手大量的军费,是一个肥差,但他从不动用一文。卞庚曾说:“粗茶淡饭清贫乐,布衣麻履知足矣。”因此广东省军民称他为“第一清官”。
参考资料
历史印迹,海州故居名宅知多少?.微信公众号.2024-09-06
灌云清官史话⑦卞赓.中国共产党灌云县纪律检查委员会.2024-09-06
卞赓.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2024-09-06
广东第一清官卞庚.徐州市纪委监委.2024-09-06
灌云名人.灌云县人民政府.2024-09-06
海州不仅有奥运、亚运冠军,历史上还出了一位武状元.百家号.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