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乡
波罗乡,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地处江达县东南部的金沙江江畔,东与四川省白玉县隔江相望,南靠贡觉县,西邻娘西乡、同普乡,北接岩比乡,距江达县城78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为1043.8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波罗乡户籍人口为7607人。
1960年,江达县建立6个区、26个乡,波罗为6个区之一。1970年4月,波罗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78年,江达县撤销波罗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波罗区公所。1988年4月,江达县区乡调整为2个区、1个镇、18个乡,波罗乡为18个乡之一。截至2020年6月,波罗乡辖8个行政村。波罗乡是木刻之乡,境内主要景点有吉荣峡谷风景区。
波罗乡属半农半牧乡。2019年,波罗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历史沿革
1960年,江达县建立6个区、26个乡,波罗为6个区之一。
1962年5月,江达县设置10个区、50个乡,波罗为10个区之一。
1970年4月,波罗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8年,江达县撤销波罗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波罗区公所。
1984年10月,江达县撤销乡革命委员会和公社、生产队,恢复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自然村。全县设10个区,58个乡,波罗为10个区之一。
1988年4月,江达县区乡调整为2个区、1个镇、18个乡,波罗乡为18个乡之一。
行政区划
1988年4月,波罗乡辖16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波罗乡辖古色、冲桑、阿当、百卓、修扎、热多、波贡、尼巴8个村民委员会。有28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波罗乡辖8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气候
波罗乡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人称“西藏江南”。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10℃左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400余毫米。
自然资源
波罗乡树种、药材、各种野生菌种繁多,主要树种有杉、松、柏、桦、青杠等,森林覆盖率为47.6%;药用植物有虫草、川贝母、知母、大黄等20余种。
波罗乡野生动物繁多,主要野生动物有黑麝、狐属、鹿子、藏马鸡等。
2011年,波罗乡耕地面积为10455.6亩,草地面积41333公顷,林地面积67812公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波罗乡辖区总人口7327人。总人口中,以藏族为主。
2017年末,波罗乡常住人口为8207人。
截至2018年末,波罗乡户籍人口为8135人。
截至2019年末,波罗乡户籍人口为7607人。
经济
波罗乡属半农半牧乡。农牧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牧业生产、采挖虫草,其余依靠外出务工、经商,以及木雕、林下产品等。
根据本乡的地理位置,实事求是地制定了适应本乡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三高”农业的突破口来抓。在全乡建立了柑橘属、白莲、孟宗竹、仔猪、肉牛、家禽等六大主要生产基地,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注重抓绿色企业的同时,也着重抓发展乡镇企业。以昌厦路为依托,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广开渠道招商引资,1998年,完成合同外资500万元,引进外资100万元。形成了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增强了乡镇企业发展后劲,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401万元。
2018年,波罗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2019年,波罗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波罗乡有中心校1所,从桑完小1所。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波罗乡有卫生院1所、医疗站9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文化事业
基础设施
波罗乡有波罗、古色、冲桑3个小水电站。
2011年末,波罗乡8个村通邮。
交通
2011年末,波罗乡7个村通公路。
人文
波罗乡是木刻之乡。该地刻经历史长,木刻工匠艺人多,工匠技艺高。自然环境提供了良好条件,林木品种多,尤其是有刻制经版的桦木。能独立刻经版的熟练艺人多达150多人。现藏于德格印经院的经版,主要是波罗木刻之乡艺人的作品。波罗木刻之乡的艺人不仅能刻大部分的《丹珠尔》和《甘珠尔》,也能刻难度很大的风马旗和佛像图案。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波罗乡外冲村的经版雕刻艺人历时7年,完成了《丹珠尔》100余本、《甘珠尔》200余本,成为当时刻版精致、完整的一部经典文献,被收录在“德格印经院”中。德格印经院中80%以上的木版雕刻珍藏品均来自江达波罗。
风景名胜
吉荣峡谷风景区位于波罗乡境内,起端距江达县县城20千米,峡谷全长10千米,与317国道线相连,藏曲河从中穿过。突兀壁立的峡谷,东西南北各耸立着高达200米以上的人云绝壁,人行谷底仰视天空只得见一线,故名“一线天”。吉荣峡谷深3000米,有藏文佛教经典梵文摩崖石刻,有隐于山腰的“藏宝洞”,还有关于格萨尔王及珠姆王妃的动人传说。景区内的物种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虎、云豹、白唇鹿、普氏原羚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麝、水鹿、藏原羚、白马鸡、熊等。峡谷内还生长着较多国家级珍贵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