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2017年国家确定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占地7000余亩,位于中国光谷核心区的东湖之畔,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绿化率达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紧邻的东湖绿道为广大师生打造了世界级休闲健身的“后花园”。

截至2018年8月,学院下设5个系和1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土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领域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1个。学院有教授76人、副教授70人,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2年,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华中工学院电力系。

1988年,改称华中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

2001年,建制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7年,学院电机工程学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  。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8月,学院下设5个系和1个本科专业  。

系:电机及控制工程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工程系、应用电子工程系、电工理论与电磁新技术系 

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科体系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土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领域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    。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电机工程学评估结果为A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博土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领域: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能源动力 

“双一流”建设学科:电机工程学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国防特色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磁理论与新技术 

师资队伍

截至2018年8月,学院有教授76人、副教授70人,其中: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潘垣樊明武程时杰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亮、阮新波卢新培 

国家级教学团队:电机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工电子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

截至2018年8月,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建设了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机工程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

国家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电工电子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电工) 

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电力电子学、电气工程基础、电路理论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截至2018年8月,近五年学院牵头完成了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ITER计划专项、863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年均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50多项,国际专利6项,发布SCI论文130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36篇、热点论文7篇;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国家于2016年开始设立重点研发计划以来,学院承担的项目和课题达到29个  。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8月,学院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各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

国家重点实验室: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电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专业实验室:新型电机国家专业实验室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聚变与电磁新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聚变与等离子体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

教育部研究中心: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电机与特种电磁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脉冲功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电子与能量管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电力安全与高效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强电磁技术及应用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

教育部创新团队:脉冲强磁场科学与技术、现代电力系统安全技术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8月,学院多位教师在中国国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委员会、国家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国际强磁场协会等重要科技咨询资质中任职。学院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德国马普等离子体学院活动(4张)物理研究所、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受控核聚变所等20多个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应邀参与ITPA国际联合实验,联合承担了7个中国科技部与美国能源部共同组织的中美聚变合作项目。近五年来承办了国家基金委电工学科十三五规划暨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第二届中国粒子加速器会议、中国托卡马克物理东湖会议、“强磁场领域下的前沿科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电力教育大学院(校)长联席会、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会和第六届IET可再生能源发电国际会议等多个中国国内外学术会议  。

传统文化

院徽:院徽

学院院徽为圆形图案,外圈上部为红色学院中文名称,下部为黑色学院黑死英文名称;内圈为蓝色图案,外面是一个圆形齿轮,齿轮内部上侧为华中科技大学英文简称HUST和学院英文简称SEEE,下面为一个灯泡,外面发着光芒,灯泡内部刻有1952,1952为学院的起始年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