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树鸭科

树鸭科

树鸭科(拉丁学名:Dendrocygnidae,英文名:whistling ducks、tree ducks),具有独特的哨音鸣叫声,也叫栗树鸭。它们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科,也有学者认为它们是鸭、鹅和天鹅家族中的一个亚科,属于树鸭科(Dendrocygnidae)。一些分类学家只列出了一个属,即树鸭属(Dendrocygna),包含8种现存物种,以及一种来自库克群岛艾图塔基的一个未描述的灭绝物种,但其他分类学家也将白背鸭(Thalassornis leconotus)归类于这个亚科之下。树鸭科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特征,其种群主要栖息于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区域。现今树鸭科物种的群整体未被视作高风险灭绝物种。

树鸭科具有修长的颈部与腿部,体态呈驼背状,它们在飞行时也呈现驼背姿态。它们的体色通常是深色的,胸部为栗色,腹部为黑色。它们有亮粉色的喙和腿,灰色的脸和宽阔的白色翅膀条纹,幼年树鸭科的颜色较暗淡。树鸭科能发出独特的哨音鸣叫,有高频尖锐的啸叫声与清脆的哨音。

树鸭科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高度群居,常以庞大群体往返于夜间栖息地。它们会形成稳定的配偶关系,维系长期配对,完成求偶配对后,雄性栗树鸭(尤其是草黄啸鸭)常会协助雌性筑巢,并与雌鸟轮班孵卵。其在天然洞穴或巢箱中产卵,通常不筑巢,而是直接在巢址收集的碎屑上产卵。在育雏方面,它们表现出协同育幼行为,雄性会积极参与后代抚育。

形态特征

形体

树鸭科具有修长的颈部与腿部,体态呈驼背状,它们在飞行时也呈现驼背姿态。

体色

树鸭科飞行时显露黑色翼下覆羽,雌雄树鸭科的羽色相似,翼下覆羽均为黑色,它们的体色通常是深色的,胸部为栗色,腹部为黑色。它们有亮粉色的喙和腿,灰色的脸和宽阔的白色翅膀条纹,幼年树鸭科的颜色较暗淡。

叫声

树鸭科能发出独特的哨音鸣叫,有高频尖锐的啸叫声与清脆的哨音。雌雄树鸭科都会发出啸叫声,一般来说,雄性的叫声往往更柔和,有时是耳语,而雌性的叫声更响亮。

分布范围

树鸭科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特征,其种群主要栖息于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区域。以黑腹啸鸭为例,该物种在北美地区种群密度较高,集中分布于墨西哥边境地带及沿海区域。值得注意的是,该物种表现出显著的迁徙行为,其迁徙距离可达数百公里,冬季多数个体会向南迁徙至墨西哥境内越冬。相比之下,草黄栗树鸭等物种虽具有相似的广域分布特征,但部分啸鸭物种的分布范围则相对狭窄。

栖息环境

树鸭科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喜好栖息于邻近浅层淡水水源的区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及池塘等生境。该物种也常见于农田、草原和牧场等开阔地带。

生活习性

树鸭科高度群居,常以庞大群体往返于夜间栖息地。该物种具有显著的树栖习性,常栖息于乔木之上,虽然一些树鸭科,如黑腹啸鸭,确实栖息在树上,但许多物种并不是树栖动物,而是在湿地中能发现。它们善于交际,但也可能具有攻击性,尤其是在自身的群体中。它们双腿拖在身后,以缓慢的翅膀拍打飞行。

生长繁殖

栗树鸭科会形成稳定的配偶关系,维系长期配对,完成求偶配对后,雄性树鸭(尤其是草黄啸鸭)常会协助雌性筑巢,并与雌鸟轮班孵卵。它们在天然洞穴或巢箱中产卵,通常不筑巢,而是直接在巢址收集的碎屑上产卵。在育雏方面,它们表现出协同育幼行为,雄性会积极参与后代抚育。其在野外的寿命约为15年。

保护

有几个因素导致了树鸭科物种的数量波动。这些包括:栖息地可用性、食物来源、人工干预、天敌和气候变化等。

不同树鸭科物种的保护现状存在显著差异,以分布于美国南部墨西哥及中南美洲部分地区的黑腹啸鸭为例,1949年,在亚利桑那州,该物种曾极为罕见,其北美种群数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显著增长。这一增长部分归功于得克萨斯州和墨西哥东部等地人工巢箱的设置,印证了人为干预对种群恢复的积极作用,如今该物种已相当常见。

然而,其他树鸭科物种或因种群规模较小、分布区狭窄而更易受环境变化威胁。总体而言,全球范围内多数树鸭科物种尚未被列为濒危或稀有物种。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区域性保护问题,相关种群研究仍在持续开展。可以确定的是,现今树鸭科物种的群整体未被视作高风险灭绝物种。

生态作用

树鸭科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黑腹栗树鸭的存在和活动不仅有助于它们自身的生存,也有利于周围环境的福祉。

种间关系

树鸭科的天敌包括大型哺乳动物,如獾、山猫、土狼狐属。浣熊、蛇和乌鸦、老鹰和老鹰等猛禽也捕食它们和其幼崽。

分类命名

树鸭科(Dendrocygninae)也叫树鸭或啸鸭,顾名思义,其具有独特的哨音鸣叫声。名字“啸鸭”比“树鸭”更准确,因为只有一些物种经常栖息在树上。在其他的分类方案中,它们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科,也有学者认为它们是鸭、鹅和天鹅家族中的一个亚科,属于树鸭科(Anatidae)。一些分类学家只列出了一个属,即树鸭属(Dendrocygna),包含8种现存物种,以及一种来自库克群岛艾图塔基的一个未描述的灭绝物种,但其他分类学家也将白背鸭(Thalassornis leconotus)归类于这个亚科之下。

树鸭科最早由卡尔?冯?林奈(Carl Linnaeus)在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第十版中描述,包括黑腹啸鸭(当时命名为Anas autumnalis)和西印度啸鸭(当时命名为Anas arborea)。1837年,威廉·斯温森(William Swainson)建立了树鸭属(Dendrocygna),以区分栗树鸭与其他水禽。该属的模式种被列为游荡啸鸭(D. arcuata),该物种原先由托马斯·霍斯菲尔德(Thomas Horsfield)命名为弓嘴鸭(Anas arcuata)。

树鸭科的分类学,包括整个雁形目(Anseriformes)的分类,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根据鸟类学家让·泰奥多尔·德拉库尔(Jean Théodore Delacour)基于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的传统分类,树鸭属于树鸭科(Anatidae)雁亚科(Anserinae)下的树鸭族(Dendrocygnini)。在这一分类系统中,鸟类学家保罗·约翰斯加德(Paul Johnsgard)的修订版将白背鸭属(Thalassornis)也归入树鸭族。

1997年,布拉德利·C·利夫齐(Bradley C. Livezey)提出树鸭属(Dendrocygna)是独立于雁亚科(Anserinae)的演化支,并将其归为独立的树鸭亚科(Dendrocygninae)。另一种观点来自查尔斯·西布利(Charles Sibley)和乔恩·爱德华·阿尔奎斯特(Jon Edward Ahlquist),他们建议将树鸭属提升为独立的树鸭科(Dendrocygnidae),并包含白背鸭属(Thalassornis)。

树鸭属(Dendrocygna)中共确认存在8种树鸭。然而,约翰斯加德(Johnsgard)认为来自非洲和马达加斯加的白背鸭(Thalassornis leuconotus)应被视为第九个独立物种,这一观点最早于1960年提出,最初是基于行为特征的相似性。后续研究通过解剖结构、幼雏鸣声及羽毛蛋白质的相似性提供了更多佐证。2009年,分子分析也表明白背鸭在演化关系上应归属于栗树鸭支系。除现存物种外,在库克群岛(Cook Island)的艾图塔基岛(Aitutaki Island)还发现了一种已灭绝但尚未被正式描述的树鸭亚化石遗存。

啸鸭属下属8个物种:黑腹啸鸭、草黄啸鸭、栗树鸭、羽冠啸鸭、斑啸鸭、游荡啸鸭、西印度啸鸭以及白脸啸鸭。

代表物种

西印度啸鸭

西印度啸鸭(Dendrocygna arborea)分布于古巴、开曼群岛、安提瓜和巴布达牙买加海地岛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和波多黎各。其长度为48至58厘米(19至23英寸),雌性体重为800至1,320克(1.76至2.91磅),雄性体重为760至1,240克(1.68至2.73磅)。

草黄啸鸭

草黄啸鸭(Dendrocygna bicolor)分布于墨西哥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美国南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次大陆。其长度为45-53厘米(18-21英寸),雄性重748-1,050克(26.4-37.0盎司),雌性平均体重略轻,为712-1,000克(25.1-35.3盎司)。

黑腹啸鸭

黑腹啸鸭(Dendrocygna autumnalis)分布于美国最南端、墨西哥和南美洲中南部至中南部的热带地区。其身长47至56厘米(19至22英寸),体重652至1,020克(1.437至2.249磅),翼展76至94厘米(30至37英寸)。

参考资料

Whistling-Ducks (Genus Dendrocygna).iNaturalist.2025-04-01

Anatidae Leach, 1820.catalogue of life.2025-04-01

Are whistling-ducks rare?.enviroliteracy.2025-04-01

Whistling Duck Identification.wildfowl photography.2025-04-01

The Fascinating Black-Bellied Whistling Duck.wild explained.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