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锈脸钩嘴鹛

锈脸钩嘴鹛

锈脸钩嘴(学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是林鹛科钩嘴鹛属的鸟类。

形态特征

锈脸钩嘴鹛各亚种之间差异较大,陕南亚种额、眉纹和耳羽深棕红色。上体橄榄褐色,头顶各羽中央稍黑,两翅和尾较暗褐,外羽缘沾棕,眼先有颊白色,羽端缀有黑斑,具黑色颧纹;下体白色,颏、喉微具黑色细纹,胸具粗著的黑色纵纹;胸侧、两胁和尾下覆羽棕色微沾橄榄褐色。川东亚种上体较陕南亚种更红而暗,呈暗棕红褐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深桂红褐色。川西亚种上体几乎不沾棕色、呈橄榄灰褐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色亦差,无眉纹。川南亚种上体橄榄褐色,较少棕色;下体棕色亦较淡,无眉纹。云南亚种上体呈鲜棕褐色,下体褐色亦较鲜亮,无眉纹。东南亚种头顶橄榄褐色具宽的黑褐色羽干纹,其余上体棕褐色,额、背和两翅表面赤栗色,眉纹亦为赤栗色,但不显著,有时缺失,耳羽桂红色;下体灰白色,胸具粗的黑色纵纹,腹和两胁灰色,尾下覆羽桂红色。中南亚种和东南亚种很相似,但体型较小,翅长一般不及96毫米(东南亚种在96毫米以上),喉和上胸淡锈色,(东南亚种白色),尾下覆羽暗锈褐色。台湾亚种头顶至后颈、头侧、颈侧橄榄灰褐色,背栗褐色,颧纹黑色,耳羽灰褐色,基部沾栗;下体污白色,胸具粗著的黑色纵纹,两胁和覆腿羽暗棕褐色,尾下覆羽锈棕色至锈栗色

虹膜淡黄色或绿白色,嘴角黄色或角褐色,上嘴较暗。跗踱和趾暗黄褐色或肉褐色。

近种区别

相似种长嘴钩嘴鹛(钩嘴鹛属 hypoleucos)嘴较长,耳羽不为棕红色而为灰褐色,耳羽后有棕红色斑,眼上面和耳羽上面有棕白色纹,胸部具黑色纵纹。区别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栖息环境

锈脸钩嘴鹛主要栖息于灌木丛、矮树林、竹丛和灌草丛间,也出入于农田地边和村寨附近的小树林和灌木丛中。繁殖期间也见于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杜鹃灌丛、高山栎灌丛及其林缘地带。有的亚种,如台湾亚种,也喜欢栖于茂密的常绿阔叶林。

生活习性

习性:留鸟。多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常在树丛或灌丛间穿梭、飞翔或在地上奔跑、跳跃,很少远距离飞翔。活动时常发出响亮的叫声,个体间彼此呼应。常在地上草丛或落叶层中觅食。有时也在灌丛和树上觅食。

叫声:响亮而独特的对唱,雄鸟发出深沉的callow-creee,callow-creee,第4个creee音节略高,雌鸟回以callow叫声。告警时吱吱作叫。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为食,特别是繁殖期间,几乎全吃昆虫。据李桂垣等(1983)4-6月在中国四川剖析的4只鸟胃,胃内容物全为瓢虫步行虫和其他昆虫碎片;10-12月剖析的13只鸟胃,则仅有3只鸟胃全为昆虫,6只鸟胃全为植物性食物,4只鸟胃兼有昆虫和植物性食物。郑作新等(1973)8-10月在中国陕西秦岭剖析的35只鸟胃,昆虫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所吃昆虫主要为甲虫毛虫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及其幼虫,也吃蚂蚁、蜘蛛等其它动物。植物性食物主要为胡颓子野蔷薇等灌木果实、种子和禾本科草子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缅甸东部及泰国西北部。在中国尚无记录,但亚种haringtoni可能在锡金王国不丹之间的Torsa(图尔萨?)春丕河谷有见。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中国分布于甘肃省南部、陕西省南部、山西省南部、河南省西北部、江西省、安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至东南沿海福建省和台湾,往西至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灌丛中。巢呈碗状,主要由细枝、草茎、枯叶等构成,内垫以撕碎的细白茅叶。每窝产卵3枚。卵呈长椭圆形,白色、光滑无斑。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亚种

锈脸钩嘴鹛的亚种存在争议,其中根据中国标本发表的有10亚种之多。但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某些亚种难于确立,因此在中国仅有8亚种能确立。《中国动物志》《中国鸟类志》列入的亚种如下:

• 锈脸钩嘴鹛东南亚种(学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abbreviatus),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江西省、安徽、福建省等地,主要生活于多林山地的林缘灌丛或草莽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光泽。

• 锈脸钩嘴鹛川东亚种(学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cowensae)。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省、湖北、贵州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万县。

• 锈脸钩嘴鹛川南亚种(学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decarler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多栖息于常匿于丘陵耕地近旁以至海拔3300-3800米的山地灌木丛、树木、草丛间、在落叶以及废屑堆中觅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丽江以北山脉。

• 锈脸钩嘴鹛川西亚种(学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dedeken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省、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巴塘。

• 锈脸钩嘴鹛台湾亚种(学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erythrocenmis),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多见于山地阔叶林中。

• 锈脸钩嘴鹛陕南亚种(学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gravivox),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四川等地,常见于海拔高达600-1250米山地的灌木以及矮树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

• 锈脸钩嘴鹛云南亚种(学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odicus)。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贵州省等地,主要栖息于树丛间以及山坡耕地里。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蒙自。

• 锈脸钩嘴鹛中南亚种(学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swinhoe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广东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西瑶山。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