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波

高波

高波(1913-1948),原名高如化,别号连峰,生于米脂县。早年就读于米脂县立高小和米脂中学。1930年赴西安市,成为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的勤务员、警卫员及副官。1934年进入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次年加入杨虎城第十七路军。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后,前往延安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学习。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烽火剧团团长、宣传科科长。1948年因坚守立场被捕,最终在南京雨花台就义。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高波,原名高如化,别号连峰,1913年出生于米脂县。少年时期,他在米脂县立高小和米脂中学接受教育。1930年,高波离开家乡,前往西安市,成为参议陕政的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的勤务员、警卫员以及副官。1934年,他考入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学习军事知识。毕业后,高波加入了杨虎城领导的第十七路军,并担任排长职务。

抗日战争经历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高波北上延安市,投身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学习,并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高波完成学业,随即被分配至烽火剧团,迅速担任剧团团长。在他的领导下,剧团成员们克服困难,活跃在陕甘宁边区各地,为部队和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艺表演。

1942年,随着延安整风运动的展开,高波被调至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政治部,担任民运科科长。然而,不久之后,他因受到康生“抢救失足者”运动的影响,被调至“整风训练班”接受审查。尽管遭受了长时间的逼供,高波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表现出对党的忠诚。

1943年,高波积极参与了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展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1945年12月,他被派往新编第十一旅第一团,担任政治委员,负责改造旧军队的任务。

牺牲

1947年春季,陕北地区局势紧张,高波所在的团队面临严峻挑战。3月中旬,胡宗南部突袭延安市甘肃省军阀马鸿逵趁机进犯三边解放区。在这场危机中,高波不幸被捕,随后被送往银川马鸿逵处。面对敌人的诱惑和威胁,高波毫不动摇,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1947年5月,他被转移至兰州西北行辕俘虏收容所,后编入青年训导大队第二中队。在那里,高波与其他同志建立了一个秘密的中共党支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宣传党的政策、反对虐待、监视敌特行为等。1948年5月,高波又被押解至镇江市金山寺的国民党国防部训导所。即使身处险境,他依然保持高昂的斗志,鼓励难友们坚持斗争。同年10月,高波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贡献与影响

高波在抗日战争期间,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带领烽火剧团为广大军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他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传播了党的方针政策。在狱中,高波更是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激励着身边的难友们坚持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参考资料

米脂窑洞古城人物——高波.米脂文化旅游.2024-08-15

高波:身既陷囹圄 当歌汉苏武.陕西党建网.2024-08-15

高波.陕西省图书馆.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