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鸣宇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南下广州市,后参加北伐军。 1929年9月间,他去南京市,遭蒋介石扣押。 1946年1月,他去济南市出任山东省参议会会议长。
人物介绍
裴鸣宇(1890~1983),原名曾绰,改名孟儒,国民政府国大代表,诸城市城里人。他学生时代曾参加辛亥革命。诸城独立后,他是学生团的负责人。反袁时,在居正领导的中华革命军中任职。在莒县活动时,被袁世凯派的县长周仁寿抓获;以“土匪”罪关押1年多。出狱后,遂去北京市,在吴佩孚的炮团中任书记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南下广州市,后参加北伐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政治部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转任司令部参谋处上校参谋,随军到济南市,目睹了济南惨案中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人民的惨状。后被委为接收青岛专员公署专员之一。而后去安徽省投奔方振武,得任灵璧县县长。1929年9月间,他去南京市,遭蒋介石扣押。解职回乡。
回乡不久,诸城围攻战爆发,被绅商公举为和谈代表,奔走于攻守两军之间,斡旋和平。
蒋阎冯大战后,中国国民党内部各个派系勾心斗角加紧倒蒋活动。他在南京得不到蒋的赏识,无奈南下广州市靠胡汉民,任胡的中央委员。1931年5月,胡汉民联络孙科、汪精卫及其他派系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非常会议,与南京的蒋介石对抗。会后,他去天津市建立反蒋据点。在天津英租界设立电台,出版《民声报》(后改名《民风报》),制造反蒋舆论,拉拢地方实力派,以扩大胡派在北方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辗转去重庆市。1938年夏,蒋介石任命他为察哈尔省省党部书记长,乃潜赴敌后上任。次年再度回重庆,在中央训练团受训,结业后被派往山东省活动。
1946年1月,他去济南市出任山东省参议会会议长。次年,作为代表参加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市召开的国民大会.大陆解放前夕,随蒋军逃到台湾省。1983年病死,身份仍是“国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