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晋祠西北15.3公里处,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占地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

天龙山石窟东魏(534~550年)、北齐(550~577年)时为高氏的别都,高欢曾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使这里的佛教迅速兴盛起来,开始了大规模的石窟寺营造工程。其景点包括:第1窟、第8窟、第10窟等等。第1窟位于石窟群东部边缘,距离相邻的第2窟有超过三十米,属于大型洞窟之一,经鉴定为北齐时期修建。第8窟是天龙山石窟群第二大洞窟,仅次于第9窟,也就是大佛窟,它是唯一的中心柱石窟。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在2013年启动了天龙山石窟计划,用以研究石窟及其造像艺术,以及将其数码化。

2001年,天龙山石窟被批准正式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月19日,32项首批山西文化记忆项目发布,天龙山石窟入选在内。

历史背景

山西,古称河东,自东周(前8-4世纪)以来古城太原市便坐落于此。天龙山石窟兴建于公元六世纪,即东魏(534-550)及北齐(550-577)年间,其时晋阳为下都及重要军事基地。在隋(581-618)唐(618-907)时期,晋阳仍为重要的行政中心,控制着中国北部,牵制北方部族的进攻。随着北齐灭于北周,佛教被抵制,但于隋代再次兴起。其辉煌延续到唐代,也正是此时修建了大量石窟。

历史沿革

石窟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太原古县城古称晋阳,东魏(534~550年)、北齐(550~577年)时为高氏的别都,高欢曾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使这里的佛教迅速兴盛起来,开始了大规模的石窟寺营造工程。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的太原市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朝隋炀帝李克用,继续开凿石窟,唐朝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20世纪初,天龙山石窟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密切注意,博尔斯曼在1908年就首先调查了天龙山石窟,此后又有多位探险家来到此地。1918年,日本学者关野贞首次到中国考察并发布了《天龙山石窟》的考察报告。1920年左右,常盘大定也去到天龙山石窟考察,并出版《古贤胜迹探幽》一书,之后日本学者纷至沓来,让天龙山石窟在日本名声大噪,也为它后来的灭顶之灾埋下伏笔。

到1924年大部分洞窟的头像几乎被割盗一空,较小洞窟的佛像则被整体盗走,只有九号洞窟的摩崖大佛因为尺寸巨大,难以运输才幸免于难。1926年,61岁的山中定次郎用两辆牛车,装满了金银珠宝再次来到天龙山。这次,他没有直接上山,而是先找到山下圣寿寺的住持净亮和尚,希望净亮和尚能配合他们盗运天龙山石窟文物。1962年,阎文儒先生又对四大石窟作了调查,对石窟的分期提出了意见。1981年,日本学者田村节子、林良一、铃木洁分别进行了考察,并作了考察纪要。另外,小野玄妙、水野清一也对石窟造像进行了研究。1997年8月,长于来到天龙山工作,那时叫天龙山文物保管所,长于灏担任副所长职务。

2001年,天龙山石窟被批准正式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有着“太原市网红桥”之称的新天龙山旅游公路正式建成通车。2020年12月12日,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从日本回归故土。这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归的天龙山石窟流失造像。2021年2月11日,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引起社会关注。2021年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里。同日,“复兴路上国宝归来”特展也在太原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开展。展览以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为核心展品,综合运用珍贵文物、历史图片、数字复原、3D打印石窟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讲述天龙山石窟文物流失与回归历程,展现流失文物调查研究、考古发掘、修复保护最新成果。

建筑特色

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朝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唐代雕像则愈见严谨、洗炼。唐代石雕体态生动,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娴熟、比例的适当、线条的柔和、雕刻的精细。为后人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天龙山造像的艺术水平生动显示了四大石窟艺术由北朝向隋唐转化的进程。

主要景观

第1窟

第1窟位于石窟群东部边缘,距离相邻的第2窟有超过三十米,属于大型洞窟之一,经鉴定为北齐时期修建。从洞窟入口处仍可见屋檐的残迹,代表了曾经存在的建筑元素,包括木质栏杆,固定支架,以及屋顶瓦片。门廊约3.5米宽,其右侧上方雕刻了一座石碑,但只有少许碑文仍可辨认。洞内呈方形,正后方及左右三壁上各设有一座佛龛,每座曾供奉一尊主像坐佛,及两尊菩萨。

第8窟

第8窟是天龙山石窟群第二大洞窟,仅次于第9窟,也就是大佛窟。它是唯一的中心柱石窟,以及唯一可考的隋朝(公元581-618)遗迹。三间式门廊保存基本完整,并有残迹表明入口处曾立有一左一右两位护法神塑像。门廊右侧现存一座石碑,上撰长篇碑文,刻于隋开皇四年,即公元584年。文中记载了北周北齐占领时期的灭佛运动,以及佛教在隋朝的复兴。洞窟是一位隋代官员为杨坚及其子李克用隋炀帝所造,以祝祷皇室安康。主室呈方形,中间立有方形中心柱。左中右各设有一座佛龛,另有第四座设在柱上,每座佛皆供奉了一尊坐佛及众侍者。

第10窟

第10窟是一座北齐佛窟,紧邻第9窟大佛和其木构建筑西侧,其东壁有通道与第9窟相连。如今入口门廊位于通道上方。门廊西侧现存一根大型石柱。入口处有两尊护法造像,其中一尊保存基本完好。与天龙山其他北齐石窟相似,此窟亦属大型窟,内部布局呈方形,长宽约3米,四壁皆有造像石刻。大部分主要造像都开凿于后壁及左右两壁的佛龛内。小一些的伎乐及狮子造像刻于下方石坛的正面。

北壁主尊佛首

北壁主尊佛首高44.5厘米,宽33.7厘米,为天龙山石窟第八窟中的主尊佛首。据了解,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开凿于隋开皇四年,根据窟前壁《石室铭》记载,此窟由当时驻守太原市(今太原古县城)的隋炀帝为其父母祈求功德开凿。造像上承南北朝之风格,下启唐朝丰盈秀腴之先声,是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的重要实例。北壁主尊佛于1924年前后被盗凿并非法盗运出境,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于2021年2月12日亮相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到祖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雕。

摩崖功德碑

摩崖功德碑位于天龙山东峰第8窟门外前廊左侧岩壁,高222厘米,宽76厘米,厚30厘米。碑首雕首,中部刻圭形,此碑首形制为隋唐时期多见。碑身部分为铭文。满刻20行,每行35字左右。碑座部分残损,不见龟。摩崖碑的制作一般先依岩壁立面凿出碑形,壁面处理后按碑形雕镌。天龙山砂石质地的岩壁便于开凿,也易风化剥落。现此碑已风化严重,铭文多有漫,难以识别的占全文三分之一左右。

保护措施

文物回归

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拟于东京拍卖一尊“唐天龙山石雕佛头”,疑似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在历史上流失的文物。经鉴定研究,判断应属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龛主尊佛像的被盗佛首。国家文物局启动追索机制。2020年12月12日12时,佛首安全运抵北京,当日点交入库,佛首重回祖国怀抱。

2021年2月12日,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现身。佛首在除夕之夜亮相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到祖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雕。佛首于2月12日(大年初一)起,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中展览展示。特展将延续至3月14日。2021年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正式入藏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保护研究

2001年,天龙山石窟被批准正式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7月24日,在国家文物局、山西省人民政府指导下,由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市人民政府主办,太原市文物局承办的“新时代石窟寺保护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市人民政府、太原市文物局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研讨会上,中国石窟寺保护利用领域的专家学者首先围绕新时代石窟寺保护研究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2023年1月19日,天龙山石窟入选山西省首批32项文化记忆项。

地理位置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晋祠西北15.3公里处。

交通线路

前往天龙山石窟可驾车沿晋祠镇西侧公路北行,沿天龙山旅游公路西北行15公里即到天龙山。或者也可以乘晋祠天龙山旅游旺季专线中巴车直达天龙山石窟。

景区门票

天龙山石窟景区门票为30元/人。

相关事件

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以下称拍卖行)拟于东京拍卖一尊“唐天龙山石雕佛头”,疑似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在历史上流失的文物。经组织鉴定研究,判断应属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龛主尊佛像的被盗佛首(隋朝),于1924年前后被盗凿并非法盗运出境。国家文物局启动追索机制,确定“叫停拍卖、争取回归”的工作目标,10月15日致函拍卖行,要求终止与该佛首相关的拍卖和宣传展示活动,予以撤拍。10月16日,拍卖行积极配合,作出撤拍决定,终止有关宣传。国家文物局与拍卖行董事长张荣(旅日华侨,浙江杭州人)取得联系,鼓励促成文物回归。

相关评价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开凿于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是中国石窟雕塑发展艺术史中的瑰宝,反映了那段时期的历史风貌。(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

天龙山石窟以娴熟的雕刻技艺、细腻的表现手法、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生活气息著称于世,是佛教石窟逐渐中国本土化的典型实例,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石窟艺术的卓越成就。(新华社评)

参考资料

天龙山石窟.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4

第 1 窟.天龙山石窟官网.2023-10-14

第 8 窟.天龙山石窟官网.2023-10-14

第10窑.天龙山石窟.2023-10-14

"国宝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山石窟"——东峰石窟(四).中国国情.2023-10-14

文博会 | 数字复原VR体验 和天龙山石窟来场穿越千年的对视.澎湃新闻.2023-10-15

矫若天龙垂晋阳!天龙山是个博物馆.文博山西.2023-10-15

天龙山石窟项目.天龙山石窟官网.2023-10-14

《山西话》丨天龙山石窟的前世今生.澎湃新闻.2023-10-14

32项首批山西文化记忆项目发布.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5

更“晋”一步丨今日看山西.微信公众平台.2024-09-10

流失海外近百年,天龙山佛首归乡重现“最美微笑”.澎湃新闻.2023-10-14

天龙山石窟造像是如何流失的.澎湃新闻.2023-10-14

孙瑞生:23年与石窟为伴 ——记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中国日报网.2023-10-15

天龙山佛首,今天回家了!.澎湃新闻.2023-10-15

百年来首件!山西天龙山石窟被盗佛首从日本回流.新华网.2023-10-15

百年来首件!山西天龙山石窟被盗佛首从日本回流.中新网.2021-02-12

天龙山石窟第8窟隋摩崖功德碑考.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3-10-15

春晚这个C位,牛!.环球网.2021-02-12

百年漂泊终回故土,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今在山西太原举行.澎湃新闻.2021-07-24

“新时代石窟寺保护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发出《天龙山倡议》.浙江省文物局.2023-10-14

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归属地.央视网.2023-10-14

文旅新探|山西:再现千年文物之美 .新华社.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