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
李克用(公元856年至公元908年),本姓沙陀族(又作朱耶),字翼圣,人称李鸦儿、飞虎子、独眼龙,沙陀族人,唐末割据军阀,后唐政权的奠基人。
李克用的家族是沙陀族首领,自小李克用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十五岁时跟随父亲参与镇压农民领袖庞勋发动的起义,后因功被封为云中郡(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牙将。干符三年(公元876年),李克用参与军士哗变杀死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并反叛朝廷,之后遭到镇压,至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重新归附唐朝,但随后再次反叛,朝廷再次派兵征讨,李克用一度被迫逃亡北方的鞑部落,直到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才最终归附唐朝。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李克用率军讨伐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将其击败,并率军夺回了被攻占的长安,黄巢退出长安,后因功劳居首位而获封河东节度使。此后多年里李克用四处出击威震河东,扩展自己的势力,逐渐成为唐末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期间还击败了周围藩镇对自己的围攻,并于干宁二年(公元895年)率军进京勤王,击败了反叛的藩镇联军并救出了李晔并因功被封为晋王,之后李克用与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开始了多年的争霸。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李克用因盟友背叛、将领反叛等原因渐渐不敌朱温,统治中心太原市(今山西省太原市)遭到围攻,但最终将其击退,随后几年的战斗中李克用攻打朱温时便常常不占上风。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随后开始围攻李克用控制的潞州区,而李克用却突然生病,并于第二年去世,葬于晋王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追谥李克用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宋代史学家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认为李克用平定叛乱对维护唐朝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代学者曾国富同样认为李克用的行为能称得上忠义;而清代史学家王夫之则认为李克用是唐朝的贼臣,并认为李克用是灭亡唐朝的重要人物。
人物生平
骁勇少年
李克用所在的沙陀族朱邪部自李世民时期便是归附唐朝的沙陀部众之一,至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时,因其讨伐在桂林起义的农民军领袖庞勋有功,朝廷赐姓为李,名国昌,至此其族以李为姓。
大中十年(公元856年)九月,李克用生于神武川新城(今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是李国昌的第三子。李克用从小便展现出了对军旅生活的热爱,喜欢说军队用语,常常和朋友比赛骑马射箭等活动并总能取得胜利,军中称他为“李鸦儿”。十五岁时,李克用便跟随父亲讨伐庞勋,表现得骁勇神武,比军中众将领都英勇,人们便又称他为“飞虎子”,平定庞勋后,李克用被封为云中郡(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牙将。李克用还曾与鞑靼部落的人比试,期间一箭射落两只大雁,使旁人拜服。
摇摆反唐
干符三年(公元876年),唐廷任命段文楚为代北水陆发运使、云州防御使。当时遇到严重饥荒,段文楚削减军粮赈灾,使得众军士不满,于是已是云中防御督将的李克用便顺应部下的不满,同近万名军士进入云中郡,驻扎在斗鸡台,之后城中人将段文楚交出,李克用命军士将段文楚分食。事后李克用请求唐廷授予云中节度使的职位,但朝廷不认可李克用的请求,还征调军队讨伐李克用。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率众渡过长江北上,声势越来越大,李晔只得任命李克用为大同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李克用于是和其父重新率众归附唐朝。同年冬季,吐谷浑首领赫连铎趁李国昌讨伐党项族之时偷袭振武(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李克用带兵前往迎接,但途中云中守将拒绝接纳,李克用便再次反叛,派军攻占了蔚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随后和其父一起击退了围攻的赫连铎。此后李儇又多次派兵讨伐,李克用父子多次将其击退,但至广明元年(今公元880年),唐军在元帅李涿的指挥下击败李国昌,李克用随李国昌一起向北逃奔鞑靼部落。之后赫连铎派人离间鞑靼人和李国昌的关系,但李克用通过和鞑靼人进行比试并屡屡取胜使鞑靼人不敢生事,并在之后宴席间告诉众人他们父子早晚会被赦免回到南方,不会一直留在北方,鞑靼人因此更加相信李国昌父子,减轻了与他们的隔阂。
重归唐廷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攻入长安,李儇逃亡蜀地,代北起军使陈景思与李克用的族父李友金受诏前往京城救援,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刺史瞿正建议陈景思先去代北(今山西北部一带)招募士兵后再去讨伐黄巢,于是陈景思和李友金派兵回到代北募兵,但招募到的士兵都是周围部族的人,彪悍而难以控制,李友金便向陈景思推荐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前来率领新招募的士卒,陈景思便上奏皇帝。唐僖宗随后李克用被任命为雁门节度使,李克用便带领一万鞑靼人回到南边,路过太原市时因河东节度使郑从傥闭关戒备且在李克用讨要军饷时只供给少量军饷,李克用派兵大肆劫掠后又回到雁门。随后于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李克用正式启程响应朝廷,前往讨伐黄巢。
讨伐黄巢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正月,晋国公王铎授予李克用东北面行营都统,而黄巢秘密派人带着重金与伪造的诏书册封李克用,李克用烧毁了黄巢的诏书并将其贿赂赏赐给手下。当时救援长安的各路援军聚集在长安周围,但都畏惧黄巢的声势而不敢进攻,但等李克用将到达时,黄巢军却开始害怕其“李鸦儿”的威名而开始逃避。次月李克用在梁田陂(又作良田陂)开始了与黄巢大军的交战,黄巢军大败逃往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李克用随即派军围城。到了三月,李克用再次击败了黄巢派来的援军,迫使敌将黄揆放弃华盛顿州逃走。同年四月,黄巢烧毁长安后率军东撤,李克用进而率军参与收复长安且战功第一,获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左仆射、河东节度使,同时各路军阀都开始畏惧李克用,由于其一目失明,众人都称其为“独眼龙”。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此时黄巢已经在和蔡州(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节度使秦宗权联合后再次发展起来,李克用再次率士卒五万从天井关(今山西省晋城市内)出兵讨伐黄巢,一路势如破竹,接连多次取得大胜,并和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一起击败了围困陈州的叛军,之后一路追击到曹州(今山东省菏泽市附近)才返回。途径开封市(今河南省开封市)时,李克用受到朱温的邀请,带领随从三百人入驻上源驿,当晚朱温设宴款待李克用,席间李克用饮酒后举止轻慢,而朱温素来忌恨李克用的实力,于是当晚在驿站外放火并派伏兵进攻,企图杀死李克用。李克用在侍从的帮助下,借着天降大雨的机会奋力拼杀得以逃脱,最终回到军中,但也损失了许多亲信。而李克用军营中由于其夫人刘氏的果断处置得以没发生变乱,李克用回营后也听从了刘氏的建议没有立刻讨伐朱温而是从长计议。事后李克用上表向朝廷申诉,朝廷却认为刚刚击败黄巢后不应该再大规模作战,于是进行调解,并因讨伐黄巢的功劳功封李克用太傅、同平章事、陇西郡王。
威震朝廷
李克用与朱温结怨后,朝廷一直偏袒朱温,在李克用多次上表请求讨伐朱温时不予采纳,光启元年(公元885年),观军容使田令孜把与李克用关系亲密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调任定州市(今河北省定州市),并准备派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州节度使朱玫攻打王重荣,借此分散李克用的势力。李克用得知后便上表讨伐朱玫、李昌符并进军攻打朱温,李儇被迫派遣多批使者安抚,但仍准备调走王重荣。随后王重荣拒绝服从命令,遭到了朱玫等人的进攻,李克用依照约定前去救援,并在同年十二月大败朱玫,使得京城震恐,唐僖宗逃往凤翔府。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李克用派使者请求唐僖宗回到京城。随后朱玫趁朝廷混乱立嗣襄王李煴为皇帝,并私自制作诏书给李克用,李克用将假诏书烧掉,并发布檄文声讨朱玫。
攻克刑州
光启二年九月,李克用开始着重攻打刑州(今河北省邢台市附近)节度使孟方立,并在接连打败孟方立军后才返回。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唐僖宗回到长安,并于次月去世,李晔继位,此时李克用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侍中等官位。同年十月,孟方立派大将奚忠信入侵,李克用率军阻截,将其击败并活捉了奚忠信。次年李克用再派李罕之、李存孝攻打刑州,孟方立麾下将领马溉率军数万迎战,李罕之随后大败马溉并将其斩首,随后孟方立因羞愤自杀,其侄孟迁接替其职位并向朱温求救,但朱温只派遣几百人前来援助。大顺元年(公元890年),李克用派李存孝急攻刑州,孟迁只得投降,李克用由此获得了刑、铭、磁三州(均大致位于今河北省南部),势力大为加强。
化解围攻
大顺元年五月,李克用控制下的潞州区(今山西省长治市)发生军队哗变,随后投向朱温,这时幽州刺史李匡威、云中郡刺史赫连铎与朱温一起请求讨伐李克用,宰相张濬、孔纬也因朱温的贿赂而坚定认同这一想法。于是同年六月,李晔下诏削夺李克用的官爵,并任命张濬为招讨使、京兆尹孙揆为副使,同时命李匡威、赫连铎从北面进攻河东,朱温从南面讨伐李克用。此时李克用派李存孝率军救援被围攻的泽州,李存孝率军抵达后大破朱温将领李谠的部队,一路追击到沁阳市(河南省沁阳市)才返回,随后又回师攻打潞州区,并擒获了前往赴任的孙,李克用随后因孙揆出言不逊将其杀死。同年九月,潞州守将康君立放弃潞州逃跑,李克用收复潞州。随后张濬的部队也被李存孝击败,而北方的李匡威等人先被李克用义子李嗣源、李存信击败后又被李克用亲率大军击溃,至此李克用以武力击退了朝廷及各个地方势力对其的围攻。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李克用向李晔上表申辩,唐昭宗顺势恢复李克用的官爵并加封守中书令。
四面出击
大顺二年四月,李克用率军讨伐赫连铎,赫连铎派部将薛阿檀迎击,李克用在河边设置伏兵将其击败,七月李克用迫使赫连铎逃往吐浑部落,至此云州被李克用平定。随后李克用采纳李存孝的建议,趁着刚刚取得的胜利去平定燕赵地区,于是向南攻占怀州、孟州,使河阳节度使赵克裕投诚,随后李克用又派兵进攻镇州,大肆劫掠后返回。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正月,镇州节度使王镕大举进攻刑州,李克用派李存孝等人迎战,取得大胜,随后李克用发起反攻,夺取了镇州边境的一些城市。同年八月,李匡威率大军进攻云州,李克用秘密派遣部队进入云州城,天亮时指挥骑兵发起突袭,最终取得大胜,李匡威被迫烧毁营寨逃跑。
但景福元年十月,李存孝由于和李存信不和而受其诬告,且先前立功没有获得应有的奖赏,于是占据刑州发起叛乱,李克用被迫着手应对,他首先于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大举进攻与李存孝联系紧密的王镕,期间也战事也一度紧急到需要士兵以尸体做军粮,但最终李克用成功迫使王同意与李克用缔结友好关系并协助讨伐李存孝,随后李克用开始围攻刑州。干宁元年(公元894年),李存孝出城认罪,刑州平定,事后李克用将李存孝车裂,但此事后李克用势力受到打击,势头开始衰落。平定李存孝后李克用重新开始了对外作战,此前幽州发生政变,李匡威被其弟李匡筹夺权,而其部下安塞军守将刘仁恭认为李匡俦不义,投奔了李克用并希望得到帮助,于是乾宁元年十月,李克用派军进攻李匡俦,次月便将其彻底击败,之后将幽州交给刘仁恭控制。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朝廷在河中节度使人选上支持与李克用关系较好的王珂(王重荣之子),引起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州节度使王行瑜等人的不满,于是三人起兵攻打朝廷,李克用随即前往救援。李克用首先攻破了先前反对王珂的兄弟王瑶,随后又在长安动乱、天子出逃后派人接回了李晔,而唐昭宗赦免了李茂贞而希望讨伐王行瑜,于是李克用率军攻打王行瑜。之后经过数月征战,李克用接连攻下多座营寨并围攻邠州,王行瑜出逃并在不久后被杀,至此李克用帮助朝廷平定了叛乱。同年十二月,李克用被授予忠贞平难功臣的称号,获封晋王。
梁晋争霸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李克用联合周边势力对抗梁王朱温,此时朝廷任命与朱温联系紧密的张濬为宰相,李克用听说后便逼迫朝廷收回的任命,之后李克用多次帮助割据兖州、郓州的节度使朱瑄、朱瑾抵抗朱温的入侵,随后又讨伐与朱温联合的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刘仁恭背叛李克用,李克用前往讨伐,但在醉酒时遭遇突袭而遭到大败,直至酒醒后才知道自己遭到败仗,之后只得与其修复关系。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在朝廷的调解下李克用一度与朱温缓和,但随后又和朱温军队发生冲突,同年年底,李克用麾下将领李罕之占据潞州区反叛并投奔朱温,次年李克用便再次率军将李罕之的部队及朱温的援军击败,再次平定潞州。此后数年间李克用和朱温发生了多次激烈交锋,彼此各有损失,但在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朱温先封锁了李克用的进军道路,同时趁势派将领张存敬攻破晋州、州,进而击败了李克用的重要盟友王珂,全面占领河中,周边许多势力也向朱温投诚,李克用也一度向其请求讲和,而朱温反而以李克用态度轻慢为由开始大举进攻,此后李克用更由于通往长安的道路被朱温封锁而不能再控制中央朝廷,在梁晋争霸的过程中逐渐落入下风。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李克用无力抵挡朱温的进攻,使得朱温的军队开始围攻其大本营太原市(今山西省太原市),李克用也一度考虑逃往云中郡躲避,但经过多方劝阻留下来抵抗朱温的军队,随后李克用重新聚集军队,派义子李嗣源、李嗣昭夜袭朱温军,加上朱温的军队此前爆发瘟疫,于是李克用成功将其击败,并收复了一些失地。
含恨去世
李克用丧失对朱温的优势后,朱温便开始加紧控制中央朝廷,渐渐开始准备篡位,李克用对此十分忧虑,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时李克用认为宰相崔胤和朱温相互勾结祸乱朝政,担心唐朝的国运将要终结。天元年(公元904年),李克用听闻朱温杀死李晔另立皇帝后朝向唐昭宗的方向恸哭,并命令三军穿上丧服,同时仍保持天复的年号。次年,李克用同新兴起的辽朝首领耶律阿保机结盟并约为兄弟,希望一起讨伐朱温,但随后阿保机便背叛李克用而归附朱温,随后几年的战斗中李克用虽有胜有负,但仍摒弃前嫌帮助刘仁恭抵御朱温,还夺回了失陷的潞州。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天子将帝位禅让给他,建立后梁,此时西川节度使王建联络李克用,希望二人一起称王,李克用听后严词拒绝。同时朱温派将领康怀英重新围攻潞州区,李克用随即派兵救援,但前方战况仍对李克用十分不利。而李克用在紧要关头患病,并在第二年正月去世,死前李克用极力叮嘱身边近臣救援潞州与辅佐儿子李存勖,说完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三岁,其子李存建立后唐后,将其葬于雁门,并为其上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
人物评价
对于李克用的人生经历,后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评价。史学家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认为李克用为唐朝排解困难、平定农民起义,是有一定功劳的,但同时也多次出兵威胁中央,迫使皇帝出逃,而且后来在争霸中被朱温占了上风,因此在品德和武功上都略有逊色。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则认为李克用是灭亡唐朝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早已没有对唐朝的忠心,是唐朝的贼臣,并且其作为沙陀族入主中原也为后来契丹、女真等族开了先例,留下的无穷后患。现代学者曾国富在《略论唐末沙陀将帅李克用》中则认为李克用是维护唐朝统治的功臣,并且自身也有许多优点,行为仍称得上忠义。
墓葬信息
李克用的墓葬具体位置为山西省忻州代县阳明堡镇七里铺村北,墓地坐北朝南,由封土堆、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通长30余米,距墓门3.8米的墓道两侧,自上而下均为仿木结构砖雕、彩绘图案粉饰。洞壁东西两侧各刊“出行图”和“仪仗图”。墓室为圆角方形石券穹隆顶结构,全部以石条砌成。腰部周围均为仿木结构石雕斗门窗。墓室内四周间隔立十二生肖石雕官服人像11尊。墓室东南方有墓志铭1合,盖上镌刻隶书“晋王墓志”。
亲属成员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3-05-16
十三太保 (1970).豆瓣电影.2023-05-16
十三太保 (1982).豆瓣电影.2023-05-16
李克用与十三太保(2009).豆瓣电影.2023-05-16
十三太保李存孝(1979).豆瓣电影.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