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足鼬
黑足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性哺乳动物,也是唯一产于北美洲的鼬类。寿命2-3年。主要以草原犬鼠为食,同时又为很多种动物所捕食,对疾病(尤其是犬瘟热)特别敏感。
黑足鼬为小型犬科,体重600~1400g。黑足鼬与被驯化的白鼬或雪貂外形非常相似,黑足鼬体长31~41厘米,尾长11~15厘米,它们的身体细长,四肢短小,但前肢强壮,前掌较大,非常适合挖掘,四只脚和尾巴的尖端都是黑色的,这也是它们得名“黑足鼬”的原因。黑足鼬有敏锐的听觉和嗅觉,能通过尿液来划分自己的领土。
历史上,黑足触曾分布于美国及加拿大的广大草原地区。但是,21世纪以来,农业的发展使黑足鼬的栖息地大量丧失,大规模灭鼠活动又使草原犬鼠大量被毒杀,疾病更使为数不多且分散的黑足触进一步减少。1973年,黑足鼬被列为濒危物种。1986年,野外的黑足鼬只有12只逃脱了犬瘟热而存活下来。美国野生动物与渔业管理局不得不将幸存的野生黑足鼬,送往专门的饲养繁殖中心进行迁地保护。为提高圈养黑足鼬的受精率,专家们使用了电刺激采精、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2021年2月,美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一只名为伊丽莎白安的黑足鼬。
形态特征
黑足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也是北美地区唯一的鼬类。体长31-41厘米,尾长11-15厘米,重量0.8-1千克,与大多数鼬属成员一样,雄性比雌性大。身体细长。
栖息环境
这个物种是栖息在草原的动物,栖息于海拔1600-2200米之间的沙漠或沙丘、草原,即干旱草原山谷和山间盆地上。生活在矮草和中草草原,那里有丰富的草原犬鼠(Cynomys 物种)。一只黑足鼬需要40-60公顷的区域来捕食。
生活习性
黑足鼬是一种穴居动物。机敏、灵活,在夜间活动。领域约50公顷。一般单独活动,但在三月至四月的发情季时会聚集。黑足鼬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很灵敏,尿液是重要的交流工具,用来标自己的领土或回家的路线。
黑足鼬属于夜行性动物,而且喜欢独来独往。它们自己从不打洞筑窝,而是利用草原犬鼠遗弃的洞穴作为休息和狩猎的场所。在冬季,它们总是尽可能减少活动,甚至能躲在窝里5至6天不出来活动觅食。黑脚雪貂具有强烈的领土意识,同性之间常常为了领土而发生争斗。
捕食草原犬鼠和地松鼠,以草原犬鼠为主,约占黑足雪貂全部食物的90%。其生存离不开土拔鼠。一只黑足鼬一年要吃掉100只左右的土拔鼠,有时甚至会住在它们的洞穴中。
分布范围
历史上,黑足鼬生活的范围遍及北美的内陆地区,从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
繁殖方式
黑足鼬具有性二态性,雄性比雌性大。在交配季节,雌性积极地追求雄性。黑足鼬的妊娠方式被称为“延迟植入”,其中受精卵在怀孕适宜的条件下才开始发育。雌性黑足鼬一岁时性成熟,三对乳头。
繁殖季节一般延续到3-4月。妊娠期为35-45天。每窝产1-6只,平均产仔3.5只。幼崽出生时没有视力,出窝前,幼仔留在洞穴里大约42天。在7-8月的夏季,雌性和幼仔生活在一起,初生幼仔并不弱小,刚出生时身材就能达到成年黑脚雪貂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三,在秋季成熟并离窝独立生活。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导致黑足雪貂数量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有:主要的食物来源——草原犬鼠的数量不断减少。20世纪,为了消灭这种对牧场有破坏作用的啮齿动物,牧场主们投放了大量的毒饵,在草原犬鼠遭到灭顶之灾的同时,以它们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黑足鼬也紧跟着遭了殃;栖息地遭到破坏;自然灾害、疾病。
黑足鼬虽然与人类冲突较少并没有被大量捕杀,但是外来疾病、栖息地丧失、旱獭属数量减少,对这个较为脆弱的物种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它们的数量一直比较少,在1851年才被认为是独立的一种。当时黑足雪貂的数量非常少,几乎接近灭绝。黑足雪貂也一度成为北美洲最稀有的濒危哺乳动物。
1937年黑足鼬在加拿大灭绝,1967年在美国也多年没有发现,据此野生动物专家认为黑足貂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灭绝,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又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了大约120只黑足貂。1985年,在大部分的黑足貂被突然爆发的两场疾病夺去生命之后,1986年幸存的最后18只蒙眼貂被人们捕获,在美国怀俄明州猎物与捕鱼部(Wyoming Game and Fish Department)和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的联合策划下,所有黑足鼬都被从野外抓回进行人工繁殖,开始了人工圈养计划。在之后的努力驯养及野化之下,已在美国八个州(蒙大拿州、南达科他州、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堪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墨西哥的一个州和加拿大的一个州被重新引入。在2007年黑足鼬的野外数量已达750只,其濒危等级已经降到濒危(EN),数量仍在稳步上升。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人工培育
2008年9月5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称他们用两只死亡多年的雄性黑足鼬的冷冻精液,成功地培育出了一只幼黑足鼬。2011年5月,美国史密森国家动物园科学家对这些黑足鼬进行了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的精液分别来自两只早已死亡的雄性黑足鼬。
史密森国家动物园宣布,死亡黑足鼬的精子于6月份被成功培育出两只健康的黑脚雪貂宝宝。此后,动物园又利用同样的方法繁殖出另外3只黑脚雪貂宝宝。精液标本分别采集于1997年和1998年。冰冻的精液被保存于史密森国家动物园黑足鼬基因资源库长达10年之久。黑足鼬基因资源库专门用于存储那些生殖能力最强的雄性黑足鼬的冰冻精液。资源库的科学家们通过向黑足鼬的基因中注入新的基因,帮助黑足鼬维持,甚至提高它们的生殖能力和遗传多样性。健康生殖和种群多样化可以帮助黑脚雪貂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2020年2月18日,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宣布首次克隆出濒危动物——一只黑足鼬。据悉,该黑足鼬是通过一只死于三十多年前蒙眼貂的冷冻基因及一只“代孕妈妈”的帮助成功完成克隆。
2021年2月,美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一只濒临灭绝的黑足雪貂,他们利用生活在30多年前的黑足雪貂威拉的细胞培育出的这只名为伊丽莎白·安的克隆黑足雪貂,这是美国首次克隆本土濒危物种。
参考资料
《摩登大自然第一季》24:黑足鼬.科普中国网.2024-03-22
美国科学家成功克隆黑足雪貂 系当地濒危野生动物-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2021-02-20
科学家用冷冻10年精液培育出濒危黑脚雪貂.环球网.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