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属
属(食虫类:Mustela)是食肉目鼬科的一个属,通称鼬。截止2024年,根据《生物物种名录》(COL),鼬属有18种。分布在除大洋洲外的各大洲。中国有8种鼬属动物,包括黄鼬、香鼬、纹鼬、黄腹鼬、艾鼬、小艾鼬、伶鼬和白鼬。
鼬属动物是食肉目中最小的种类。其中,伶鼬最小,体长16.5-21.7厘米,体重30-100克。艾鼬是最大的鼬属动物,体长31.5-46厘米,体重460-1198克。体躯瘦长,四肢短小,有五个弯曲锋利的脚趾,牙齿尖锐。雌鼬略大于雄鼬。大多数鼬属动物毛皮呈棕褐色,部分呈白色。鼬属动物食谱很广,以青蛙、鱼类、早成雏等幼禽为食,尤其是老鼠等啮齿动物,鼬属动物行动轻快敏捷,昼伏夜出,极其活跃,且适应性极强,山林、草原、荒漠、丘陵、盆地、沼泽等地均有分布。鼬属动物喜好穴居,洞穴大多构筑在乱石堆、倒木、岩石缝等地。
鼬属动物肛腺分泌物散发的含硫臭气味可以用来进行同类识别,也可以在捕猎过程中对鼠类的攻击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控制害鼠的作用很大,是农区鼠类的主要天敌。其毛皮有很高经济价值,肉还可食用。根据《神农架中药资源图志》,香鼬、黄鼬、黄腹鼬的肉可药用,有清热解毒、杀虫脒疗疮、健脾开胃等功效。
由于生存环境恶化、人类的过度干扰、捕猎及利用毛皮等威胁,部分鼬属被列入保护名录。2023年6月26日,香鼬、白鼬、艾鼬等7种鼬属动物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4年,有16种鼬属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极危(CR)、濒危(EN)各有1种。
演化
在化石记录中,鼬属动物出现在上新世早期,距今大约1630万年,但在整个上新世的出现次数极为稀少。更新世上半叶,鼬属种群数量逐增加并传播到亚洲。晚更新世时期,鼬属达到其种类数量的最高值。林鼬(M. putorius)、艾鼬(M. eversmanii)和伶鼬(M. nivalis)等鼬属物种出现在下更新世的欧洲地区。
命名与分类
命名
鼬属(Mustela)最早在1758年由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Linnaeus)发现并命名。
鼬属食虫类“Mustela”来自拉丁语,其中的“Mus”是“耗子”的缩写形式,“mus”在古代英语中有“小啮齿动物”的意思,在原始的日耳曼语中翻译为“手臂肌肉”。中文学名“鼬”可拆分为“鼠”和“由”,因为此物种把鼠类作为主要食物来源,而“由”是声旁,“鼬”与“由”同音,两者构成了“鼬”字。
分类争议
鼬属(Mustela)属于食肉目、鼬科。1999年,美洲水鼬(Neovison vison)和已绝种的海貂(Neovison macrodon)从鼬属归类到美洲水鼬属(Neovison)。2010年,鼬属动物的分类问题还存在分歧:部分研究者把鼬属分为2个亚属、4个亚属,或是5个亚属,而俄罗斯生物学家阿布拉莫夫(Abramov)把鼬属分为9个亚属,并认为美洲水鼬(Neovison vison)应单独成为一个属。日本生物学家黑濑直子(Kurose)等人通过对鼬属动物线粒体基因的分析,也提出“把美洲水鼬作为一个独立的属”的观点。部分研究者认为艾鼬(Mustela eversmanii)与林鼬(Mustela putorius)同种,但大多数认为这两个类群是密切相关但不同的物种。艾鼬(Mustela eversmanii)包括小艾鼬(Mustela amurensis),但有时根据毛皮的颜色被认定为是同一个物种
下属物种
截止2024年,根据《生物物种名录》(COL),鼬属有18种,如下表:
参考资料:
形态特性
鼬属动物是食肉目中最小的种类。其中,伶鼬是最小的食肉哺乳动物,平均身长为19厘米。体型较大的黄鼬体长为25.5-36厘米,体重为270-600克,尾长为13-19厘米。艾鼬是中国鼬属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体长31.5-46厘米,也是该属唯一足、尾和腹部黑色的种类。雄鼬略大于雌鼬,尾长不超过体长的一半,雄鼬的体重大多是雌鼬的两倍。
大多数鼬属动物有赤褐色的毛皮,躯体下半部呈白色或黄色,背部无斑驳的图案。毛在长度上比较均匀,平滑。有些种类夏季体腹面的毛为白色,背面为暗色,而冬季全身的毛为雪白色。另外一些种类体腹面的毛色比背面稍淡。尾巴不松软,有很短的毛覆盖,颜色与头体色相似。
鼬属动物的外形较为类似,体躯尤其瘦长,近似于圆柱形;四肢短小,皆具五趾,爪弯曲锋利并具半伸缩性,多隐在毛中。头颅狭长,颅长小于7.5厘米,吻鼻部短,吻部钝圆;耳小呈圆形,听泡略微隆起,几近长圆形,翼骨的钩状突未达到听泡;矢状嵴明显;下颌骨的冠状突较长,末端略尖,近似等腰三角形。阴茎骨有明显沟槽。
牙齿的齿式为3·1·3·1/3·1·3·2=34。牙齿尖锐,上臼齿内外侧膨大、中部凹陷,形似“哑铃”,上裂齿原尖高,下裂齿中央齿尖之后无附尖,跟座小,第2个下臼齿很小,齿冠横轴线几乎与颅骨纵轴线垂直,下颌最后的臼齿很小。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鼬属动物分布于除大洋洲外的各大洲,主要分布在全欧洲、北非、北美洲等地。与中国相邻的苏联、蒙古、朝鲜、印度、锡金王国、缅甸、克什米尔和不丹等国家也有鼬属动物存在。
中国有8种鼬属动物,包括黄鼬、香鼬、纹鼬、黄腹鼬、艾鼬、小艾鼬、伶鼬和白鼬,广泛分布在中国多个省区,其中以东北、华北、西北种类较多,而东南和西南种类较少。
栖息环境
鼬属动物全部为地栖性,适应性极强,山林、草原、荒漠、丘陵、盆地、沼泽等地均有分布,大多数种类都栖息在森林里,有些种类会生活在城乡人居环境里。如黄鼬,其对人造环境十分适应,冬季会从野外进入村庄,春天就在居民区内生育,而且还会栖息、繁殖于城市中心区。在中国,鼬属动物通常生活在北部的森林地带、南部的山地丘陵,以及东部沿海和荒漠高原等各种环境。
鼬属动物喜好穴居,洞穴多构筑在树洞、乱石堆、岩石缝等处,部分种类会利用其它动物弃洞为巢。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鼬属动物为小型食肉动物,勇猛且嗜血,有着一流的捕食能力,能凭借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搜寻食物。
鼬属动物食谱很广,以青蛙、鱼类、早成雏、兔子、松鼠、草原旱獭等幼禽为食,尤其是老鼠等啮齿动物,有时会盗食家禽,也会吃植物果实更换口味,但最常吃的是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对鼠类的喜欢远大于鸡等家禽,擅长捕捉鼠类,能追循鼠迹出入鼠洞,捕杀整窝老鼠。
雄性鼬属动物和雌性鼬属动物能分别捕食不同大小的食物,这种差异不仅可以减少食物竞争,还能增加食物的利用效率。
交流行为
食肉目普遍存在肛腺,鼬属动物的肛腺尤其显著。每种鼬属动物的肛腺成分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又各有特点,这是肛腺分泌物用于种间利用气味相互识别的基础。鼬属肛腺的主要功能是种内的化学通讯,“个体识别”和“性别识别”是种内通讯的两个主要方面。
鼬属动物肛腺分泌物散发的含硫的臭气味除了可以用来进行同类识别,遇到危险时还可以利用臭气麻痹、拖住敌人,趁机逃脱,也可以在捕猎过程中对鼠类的攻击行为起到抑制作用,鼬属动物是鼠类的主要天敌,鼠类对其肛腺气味往往产生回避反应,而2,2-二甲基硫代环丁烷和2-丙基硫代环丁就是起驱赶作用的主要物质。
社会行为
鼬属动物极其活跃,行动轻快敏捷,多数能攀缘,也会游水,常拱肩曲背、跳跃疾走,擅长钻缝进洞。平时匍匐前行,遇到危机时上半身会立起来,让视野更宽阔,充满警惕四处张望。其活动通常有固定的路线和一定范围。
鼬属动物在非繁殖季节常独居,很少结群出现,习惯于夜晚或者晨昏时分活动。天敌是狼、猛禽等大型食肉动物。
鼬属动物身躯柔韧,身体可随意扭曲,在各种状态之间切换,弯成圆环,或拉成直筒,长驱直入狭小的洞穴,但本身不擅长挖洞。如雪貂,又称“雪貂”,是人工驯化后的林鼬(Mustela putorius),在钻洞时身体可拉直伸长30%,且不影响行动速度。这得益于其特殊的脊柱结构,比多数哺乳动物更薄的棘突减少了脊椎之间的阻碍,让整个身体可以伸直或对折,十分柔韧。
生长繁殖
鼬属动物为胎生,雌性鼬属动物一般每年只生产一次,大多在冬末春初发情交配,夏初产下1-8只幼仔。2个月内的幼仔大多可以独立生活,在1-2岁发育成熟。雄性鼬属动物的体型大于雌性。
以伶鼬为例,每年繁殖一至三次,平均后代为5代。伶鼬没有固定伴侣,这意味着雄鼬和雌鼬会分别与多个伴侣多次交配。尽管伶鼬的交配系统十分混乱,但雄鼬不会争夺雌鼬。繁殖季节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因为一年中提前分娩可以大大提高幼崽的存活率,但其实繁殖行为会间歇性地在全年发生。雌鼬平均发情四天,并在发情期间与多只雄鼬交配。
雄性伶鼬会对抗其他雄鼬保护自己的领地,但在繁殖期,它们会放弃自己的领地去寻找发情期的雌鼬。由于雌雄体型不同和雌雄之间严格的等级,雄鼬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入侵雌鼬的领地。雌鼬会保护自己的领地,在怀孕后期和哺乳期,无论入侵者的性别如何,都会凶猛地保卫自己的领地。求偶的过程包括打斗、撕咬和翻滚,直到雄鼬能够抓住雌鼬的后颈。
求偶过程后,一旦雄鼬在雌鼬身上完成交配姿势,交配就可以持续一个多小时。为了刺激雌鼬排卵,需要延长交配的时间。通过刺激杆状体诱发排卵,杆状体是直的,顶端呈钩状,这是伶鼬的显著特征。交配后,雄鼬离开,雌鼬承担照顾后代的角色。
猎物的密度对每年的产仔数和每窝产仔数有显著影响。如果恰逢猎物丰富的年份和地区,如北极,伶鼬的种群数量可以达到天文数字,可以繁殖多达15个后代,每年最多可能生产3窝,有的是因为产后发情,部分是因为猎物密度高。平均每年只有一到两次繁殖行为,妊娠期大约为一个月,平均会有四到五只幼仔出生。幼崽出生时体重在1.0到1.7克之间,没有毛发,看不到、听不见,只能依赖外界的照料生存。
幼仔断奶的年龄范围为18至56天。全年繁殖,但集中在每年的3至6月。妊娠期为34至37天。幼仔独立年龄为8至10周。
幼仔出生时无毛、看不到、听不见,完全依赖外界的照料生存。幼仔依赖母奶约32天,之后便开始断奶,在分娩后两周内母鼬可能会为幼仔提供肉类。在大约47天大的时候,幼仔能够为自己捕食猎物。在大约9到10周的时候,幼仔会分散并独立生活。捕食杀戮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伶鼬可以在没有经验或没有接触过猎物的情况下杀死猎物,但与母鼬生活在一起并学习狩猎的幼仔比那些与世隔绝的幼仔捕猎能力更强。
生长发育
鼬属动物在野外生存时寿命一般为10-20岁。
以伶鼬为例,雌鼬性成熟年龄为5个月,雄鼬为5至9个月。野生伶鼬个体野生寿命一般为1至2年,最长为4年;圈养伶鼬寿命一般为5至6年,最长可达10年。因为伶鼬体型很小,储存脂肪的能力有限,并且新陈代谢需求很高,它们很可能在野外活不长。由于巢中的幼仔被捕食的风险增加,大多数幼仔不能到断奶的年龄,特别是在一年中的第二窝和第三窝。
人工养殖
养殖历史与现状
鼬属养殖在中国和世界各国都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前景较为广阔。其中,水貂养殖业占比较大,水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毛皮动物之一,自然界中有欧洲水貂(Mustela lutreola)和美洲水貂(Neovison vison)两种。中国从1956年开始饲养水貂,从苏联引进种貂,在中国的山东省开始饲养。自2009~2013年上半年随着中国内外紫貂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全球水貂存栏量不断迅速增长。2009年,中国水貂的存养量约3000余万只,到2013年猛增到8000余万只,已成为全球水貂养殖量第一大国。2015年以来,毛皮行情上涨,水貂养殖利润增大,中国水貂养殖的数量再次迅速增加。截至2017年,中国水貂养殖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国外主要集中在丹麦和美国。中国是水貂养殖大国,养殖总量已超过美国,但皮毛质量、价格和国际贸易量却远低于美国、丹麦等国家。黄鼬(Mustela sibirica)尾毛茂密挺拔、弹性好,是制作高级毛笔、油画笔和精密仪器刷子的贵重原料,经济价值很高。黄鼬皮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远销世界各国,因此黄鼬养殖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养殖技术
中国在水貂生产中采用同期复配和异期复配两种方式。母貂在发情旺期使用同期复配方式,在发情初期使用异期复配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生产效果。水貂妊娠期平均47天,变动范围37~83天,造成水貂妊娠期较大变动的原因是母貂排卵后,不能立即形成黄体,子宫内膜尚未形成胚泡附植环境,胚泡发育停滞,处于游离状态,此种状态可持续1~46天,此期称为“胚泡滞育期”。由于母貂有异期怀孕的特点,水貂妊娠期应以最后交配日期到产仔的时间为准。水貂产仔期均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其中4月下旬是产仔旺期,平均产仔6.5只,变动范围为1~9只。
为了便于饲养人员管理饲养,通常把整个生产周期分为8个阶段,即:准备配种期(9月中旬至第二年2月)、配种期(2月至3月末)、妊娠期(3月末至5月末)、产仔哺乳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育成期(从产仔到8月)、恢复期(公貂恢复期3月中旬至9月中旬;母貂恢复期5月末9月初)、冬毛生长期(9月到11月初)、取皮期(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在各生产时期的饲养管理中,饲料的加工调制是重要环节,鱼类饲料除去杂质后可以生喂;肉类及其副产品,新鲜的可生喂,不新鲜或来源不明的可高温高压处理后再喂:植物性饲料要粉碎煮熟后饲喂。
黄鼬8-10月龄性成熟,年产1胎,可利用3-4年,怀孕期33-38天,每胎产仔数5-10只。黄鼬属于季节性繁殖动物,南方每年2-4月,北方4-5月为发情交配期。发情期雄、雌鼬活动频繁,食量减少,时常呼叫,寻求异性。初配后应复配2-3次,公母比例以1:4-5为宜。黄鼬怀孕30天左右时进行营巢,这时将柔软干净的干草放入巢箱。雌鼬产前兴奋不安,出入频繁,甚至拒食,产仔过程20-30分钟。繁殖期保持环境安静,以免雌鼬受惊而流产、早产、难产或咬食仔鼬。仔鼬出生2周内,完全靠母乳生活。仔鼬能自由采食时,日喂2次,饲料以易消化而富营养的半液状或粘稠状食物为好。正常情况下,30日龄可断乳,断乳后分窝饲养,按同等大小仔鼬合笼饲养,每笼2-3 只。90日龄后按成鼬饲养管理。
疾病防治
水貂阿留申病、犬瘟热、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寄生虫病等几类疫病严重影响着毛皮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为了稳定产业发展,应加大对重大疫病研究,增强人为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的预防和监控能力。
貂脑病,即水貂传染性脑病,是由肮病毒引起的死亡率很高的慢性或亚急性传染病。患病貂开始表现迟钝、行动无力,静卧不动,食欲减退,有些病例出现有时兴奋,受刺激异常兴奋。之后以上症状加重,运动失调,肌肉震颤,有时出现惊叫,咬尾部或笼,有时出现沉郁和睡眠状态。病程28~50天即死亡。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措施,不从出现该病的国家或地区引种或购进动物性饲料,对可能受感染的貂和养殖场进行清洁消毒和严密隔离,有助防制该病传播。
貂脑膜炎是脑膜炎奈瑟氏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突然死亡且有脑膜炎和出血、败血症。每年3~4月发生,初春多发。患病初期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口渴,消瘦,常卧地。心跳和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至40.5℃~41℃。消化不良,粪便变稀、带血。在患病后期出现抽搐、肌肉痉挛的神经症状,严重者死亡,不严重者逐步变为高度消瘦。
对患貂及时隔离,用每只20万IU苄青霉素和10mg链霉素作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7天。对未发病的同养殖场内的貂,在饲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0.3g/只,每天一次,连用5~7d。定期消毒场地、用具、工作服,加强饲养管理,增加貂的饮食营养,在多发病季节多加维生素B、C等。
出血性肺炎又称假单胞菌感染性肺炎、绿脓杆菌病、假单胞菌病,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地方性流行、条件性、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生出血性肺炎。该病在秋季寒冷潮湿,抗病力下降时多发。幼貂较成年貂敏感,其中公的幼貂较母的感染率高。患病貂急性发作,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差至废绝,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或困难,流泪、鼻液,一般发病后1~2天内死亡。
及时隔离患病的貂,用复方新诺明,每日每只0.16g,分2次加饲料中喂服,或用磺胺噻唑钠0.2g/kg体重,拌饲料中喂服,连喂1周,或者用貂假单胞菌病脂多糖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预防。另外,应加强饲养管理,特别在秋季注意天气变化,做好护理工作。防止饲料和饮水受到带有病原的粪便、尿液和分泌物的污染;加强对貂舍、用具、笼具、工作服等的消毒。
保护
种群现状
截至2024年,有3种鼬属动物缺乏有关种群数量的数据,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其余的鼬属中,有8种呈现下降趋势。只有埃及鼬(Mustela subpalmata)的种群数量上升,密度为每公顷0.5-1.0只。
鼬属动物中最濒危的是欧洲水貂(Mustela lutreola),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物种。自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水貂的分布范围减少了85%以上,剩下的种群分布不集中,数量很少并且在不断下降。在法国、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大多数地区基本灭绝,位于西班牙的欧洲水貂数量大约不到500只。
濒危物种黑足鼬(Mustela nigripes)在1980年代后期几乎灭绝,在2008年春季的调查中,大约有500只在野外繁殖的成年黑足鼬,其中在野外出生的不到250只。在2009年,有繁殖能力的成年黑足鼬增加到448只,但在2012年减少到274只,2015年减少到295只。从2008年到2015年,总数量大约减少了40%。截至2015年初,大约有500只人工放生或野生的黑足鼬。其中,206个成熟黑足鼬能够自给自足地生活。
致危因素
鼬属动物面临生存环境恶化、人类的过度干扰、捕猎等威胁。自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水貂(Mustela lutreola)的分布范围减少了85%以上,主要因素包括:栖息地丧失、过度开发、外来美洲水貂(Neovison vison)的影响。欧洲水貂对人类引起的环境变化和干扰很敏感,欧洲大陆的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大规模改变,对该物种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美洲水貂皮市场价值更高,俄罗斯在20世纪中叶大规模引入美洲水貂,对本土的欧洲水貂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1980年以来,剧毒灭鼠药通过小商贩在中国华东地区农村逐步广泛使用,引起二次中毒,致使主要在居民住宅区内繁殖的黄鼬,因食鼠尸的机会多而大量死亡,森林和草原大面积灭鼠后,经常发现被毒死的鼬属动物。
保护级别
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鼬属有濒危2种、易危1种、近危几近符合易危4种。
202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鼬属有濒危2种、易危2种。
2023年6月26日,7种鼬属动物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24年,有16种鼬属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极危(CR)、濒危(EN)各有1种。
参考资料来源:
保护措施
鼬属动物的毛皮大多都有很高经济价值,其肉可以食用,有些还可药用,很容易遭人捕杀。因此既需要积极保护,又要适当控制、防范。为防止鼬属种群过于兴旺导致的副作用变大,如攻击鸟、蛙和家禽,在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依规适当捕猎,但鼬属动物控制害鼠作用很大,尤其在消灭野鼠时十分重要,所以应首先强调保护。
黑足鼬(Mustela nigripes)是北美洲最濒危的哺乳动物之一。1997年,黑足鼬首次被引入保护区,1999年森林瘟疫爆发,黑足鼬和旱獭属大量减少,而土拨鼠是黑足鼬的主要食物来源。WWF及其合作伙伴维护现有黑足鼬栖息地的同时,重新安放喜马拉雅旱獭来建立新的栖息地,并控制土拨鼠种群的鼠疫,开展疫苗研究,以更好地保护土拨鼠免受鼠疫的侵害。2013年和2014年共放生了52只黑足鼬。2015年9月,15只黑足鼬被引入贝尔克纳普堡保护区。
自1992年以来,以“European Mink EEP”计划的形式开展了保护性繁殖计划,圈养了约250只欧洲水貂(Mustela lutreola)。201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南南合作(IUCN SSC)向欧盟委员会发出了一封关于欧洲水貂在欧洲生存恶化的关注信。截至2024年,各国已开展了针对欧洲水貂的保育行动。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鼬属动物的毛皮有很高经济价值。欧洲水貂(Mustela lutreola)的毛皮具有坚韧耐磨、轻便柔软、华丽美观、保暖等优点,是制作皮大衣等皮制品的优质原料,副产品貂肉细嫩鲜美,脂肪是制作高级化妆品的上等原料,貂心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强效药物,尾毛和针毛是制作高级毛笔的上等原料。2009~2013年上半年随着中国内外紫貂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全球水貂存栏量不断迅速增长。2009年,中国水貂的存养量约3000余万只,到2013年猛增到8000余万只,已成为全球水貂养殖量第一大国。2015年以来,毛皮行情上涨,水貂养殖利润增大,中国水貂养殖的数量再次迅速增加。黄鼬(Mustela sibirica)的毛皮质量很好,是制裘的上等原料。尾毛是中国传统的毛笔原料,称“狼毫”,现代又用以制作精密仪器的毛刷。因此在20世纪时期,中国曾提倡捕猎,大量收购用以创造收益。
其他价值
鼬属动物肛腺的气味往往使鼠类产生回避反应,因此成为农区鼠类的主要天敌。鼬属动物每年大约吃掉几千只老鼠,所以对农、林、牧业生产来说,它们的存在很有意义,对于抑制鼠害、保持当地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鼬属动物的肉可食用。有3种鼬属动物可供药用,分别为香鼬、黄鼬、黄腹鼬,其中香鼬的肉可清热解毒,黄鼬的肉可杀虫脒疗疮、温肾缩尿,黄腹鼬的肉有健脾开胃的功效。
鼬属动物还可以作为宠物赡养。法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将鼬作为宠物饲养。
相关文化
象征含义
黄鼬(Mustela sibirica)又称黄鼠狼,在中国民间流传的“四大仙”(狐属、刺猬亚科、黄鼠狼、蛇)中,就有“黄大仙”黄鼬的一席之地。这是由于其腿短体型小,有时猎物在挣扎逃跑时,会将黄鼬拖在身上,远看好像黄鼬骑在了猎物身上,被认为是黄鼬以某种神秘方式“迷惑”了猎物。黄鼬在中国最出名的形象还是“偷鸡贼”,它们奸诈狡猾,恶贯满盈,有一系列关于黄鼠狼的成语,如“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比喻人不怀好意,别有居心。
日本鼬(Mustela itatsi)在日语中写作“イタチ”,读作“Itachi”。在日本,鼬被认为是恶作剧者和捣蛋鬼,但在人类面前都很害羞,所以它们常被人嫌弃,不被信任,它们的叫声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因为在听到它们的叫声后,通常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在日语中,“日本鼬”或“itachi gokko”指“重复同一信息”。
代表动物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1-19
Mustela.mindat.2024-04-22
Mustela Linnaeus, 1758.catalogueoflife.2024-04-20
住宅巧灭鼠(九):保控结合善用鼬.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24-04-19
艾鼬 Mustela eversmanni.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4-04-22
Mustela nivali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4-25
Mustela.paleobiodb.2024-04-22
鼬属.AnimalBehaviorCorner.2024-11-19
鼬鼬出没!别老叫我们黄鼠狼了.人民号.2024-04-25
Mustela altaica香鼬.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4-04-22
Carolus Linnaeus.britannica.2024-05-18
mustelid.etymonline.2024-05-18
Share the Definition of Mustela on Twitter Twitter.merriam-webster.2024-05-18
鼬 - 说文解字.汉辞宝.2024-05-18
长尾鼬 Mustela frenata.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4-04-22
Kurose-Naoko.ResearchGate.2024-05-18
Alexei-Abramov.ResearchGate.2024-05-18
mustela eversmanii.iucnredlist.2024-04-21
18 mustela species.catalogueoflife.2024-05-18
鼬属.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4-21
鼬鼬鼬鼬鼬疯了.澎湃新闻.2024-04-25
Mustela subpalmata.iucnredlist.2024-05-28
mustela lutreola.iucnredlist.2024-05-18
mustela nigripes.iucnredlist.2024-04-22
Mustela nigripes.worldwildlife.2024-04-25
山神庙.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2024-05-28
脊椎动物·黄鼬.云南网.2024-05-28
黄鼠狼给鸡拜年.汉语国学.2024-05-28
伊达(イタチ)在日本文化中的意义和含义 .JapanTruly.2024-05-28
Mustela sibirica.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4-25
黄鼬.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4-25
Mustela sibirica.iucnredlist.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