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艾鼬

艾鼬

艾(食虫类:Mustela eversmanii),别名:艾虎、地狗等,为食肉目鼬科鼬属动物。雄性体长约29~46厘米,体重0.75~1.2千克雌性体长约33.5~40厘米,体重0.4~0.8千克。其吻较长,上唇、鼻周和下唇多为白色;眼周和两眼呈棕黑色,耳短圆;其体型呈圆柱形,毛被蓬松,呈暗褐至浅黄褐色,四肢与尾部较短,毛黑色,尾巴较细。生存期约5年。

艾鼬在亚洲北部及中部、欧洲等均有分布,其分布范围从中国、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东南部,穿过中亚俄罗斯南部和格鲁吉亚北部到欧洲中部。艾鼬常活动于高原的开阔山地、森林、草原等地。

艾鼬是鼠类的天敌,因其大量捕杀鼠类,故有助于鼠害防治;其肉和脑髓可作为中药;皮毛珍贵,人工饲养艾鼬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2015年,艾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虽然艾鼬在ICUN红色物种名录中为无危状态,但是在部分国家区域红色名录类别中仍然被视为需要保护的物种。

研究历史

1827年,苏联学者莱索尔(Lesson)首次描述了艾鼬,并将其命名为Mustela eversmanii。1930年,前苏联科学家奥格涅夫(Ognev)通过皮毛的颜色等生物学形态的研究认为Mustela amurensis 与Mustela eversmanii 为同一物种。

一些学者(Pocock 1936, Ellerman 和Morrison-Scott 1951)认为艾鼬(Mustela eversmanii)与欧洲鼬(Mustela putorius)是同一物种,然而大多数人认为艾鼬与欧洲雪貂两个种群虽然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是它们并不是同一物种,英国生物遗传学研究者戴维森(Davison,1999)以及俄罗斯学者阿布拉莫夫(Abramov,2016)等通过分子及形态学研究证明并支持此观点。

形态特征

艾鼬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鼬科动物,雄性体型比雌性大,雄性体长约29~46厘米,尾长约15~17厘米,体重0.75~1.2千克;雌性体长约33.5~40厘米,尾长约14.5~17厘米,体重0.4~0.8千克。其吻较长,上唇、鼻周和下唇多为白色,喉部棕褐色,口须黑色,两颌闭合时上犬齿尖可达下犬齿齿槽孔;眼周和两眼呈棕黑色,耳短圆,耳壳内为棕色,耳背和耳缘为白色,额部棕或沾白,颈部长且粗;其体型呈圆柱形,毛被蓬松,呈暗褐至浅黄褐色,绒毛为米黄色,体背面呈浅黄,体后半部分呈褐黄色,后背部、颈部与前背部针毛长且混杂稀疏黑褐色毛尖,腰部为黑黄色,腹部有一条沿腹中线到鼠蹬的黑褐色带,腹中线两侧乳黄色,腹部有乳头5或6对;四肢短且毛黑色,足被毛,前后肢皆具5趾;尾较短而细,不及体长的1/2,尾部毛为黑色。冬季时毛呈灰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艾鼬在亚洲北部及中部、欧洲等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国家有:中国、蒙古国尼泊尔奥地利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俄罗斯南部、乌克兰等。

中国分布

艾鼬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贵州省河南省江苏省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新疆、青海省中部和西部、四川省西北部、西藏自治区东部和南部。

亚种分布

栖息环境

艾鼬常活动于高原的开阔山地、森林、草原,在林缘、稀疏灌丛、河谷、平原及村落附近也能发现其踪迹。一般栖息于荒山草原的自然洞穴中,常见于有旱(Marmota bobak)出没的地方,会侵占旱獭、鼠兔(Ochotonidae)、黄鼠(Citellus dauricus)或其他动物的洞穴,被占用的洞穴洞口光滑,呈圆形,洞口直径一般为7~10厘米或5~6厘米,洞口附近常有新挖出的土堆、残食、足迹和粪便等活动痕迹,有时还会有恶臭。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艾鼬一般在黄昏及夜间活动,昼伏夜出,偶尔也会在白天活动,气候也会影响其活动频率,阴天时可整天活动,刮风下雨时一般不外出觅食,在严冬遇到风雪天气时则蛰伏洞中数日不外出。

觅食行为

艾鼬在生态系统的牧食食物链结构上属于二级消费者,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其视觉、听觉灵敏,行动敏捷,性格凶猛,会爬树攀缘抓取鸟类或鸟卵,也可以游泳捕获鱼类,会去草原旱獭或鼠类洞穴中捕杀猎物。食物包括黄鼠、耗子沙鼠(Gerbillinae)、地鼠(Cricetidae)、鼢鼠属(Eospalax fontanierii)、旱獭属高原兔(Lepus oiostolus)、鼠兔、鸟、鸟卵、蛙、鱼、蛇、鼩鼱(Sorex araneus)、昆虫以及少数植物谷物等。因其主要食物为鼠类,故是鼠类的天敌,每只艾鼬平均每天可捕食1只黄鼠或10~20只小型鼠类,且喜欢过量捕杀,储存吃不完的猎物,其对鼠类有选择性,会选择个体较大的鼠类以获得更多的能量,同时根据生活地区鼠类种群密度选择性捕猎,种群密度较高的鼠类更便于捕获,有利于减少自身能量损耗。此外,艾鼬的食物存在季节性差异,会随季节更替而更换猎物。

攻击和防御行为

艾鼬的肛门腺能分泌恶臭,肛门腺分泌的臭液主要化学成分为吲哚二硫化物(2.2—甲基硫环丁烷,1.2—二硫环庚烷),臭液在体内时无味,当分泌出体外,遇到光和空气会立即反应生成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该物质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有麻醉作用。艾鼬的天敌主要有猛禽、雕鸮、草原猫(Felis ocreata)、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狼(Canis lupus)、狐(Vulpes vulpes)等,艾鼬既可以通过分泌臭液御敌自卫,又可以借之熏昏猎捕对象,搏斗成功;除狩猎外,臭液亦会被分泌在洞穴周围用来划分领域驱赶外来客,艾鼬主要运动方式为跳跃,发现猎物时,艾鼬会缓慢靠近猎物,移动至距其约4、5米时,会弓背屈腹突然极速跃进,咬住猎物颈部左右摇晃,并将其拖回洞穴。

社群行为

艾鼬成体除交配期外一般单独栖居,雄性成体巢域较大,与多个雌性巢域重叠。

生长繁殖

繁殖

艾鼬繁殖能力较强,出生后10~11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一般在春季2~3月左右发情,3~4月左右进行交配,雄兽间会有雌竞现象,繁殖期雄兽常在洞穴间追逐雌兽,并在洞穴内交配。鼬科动物常会有妊娠潜伏期,即受精卵卵受精后进入子宫角,既不着床又不死亡,呈游离状态的阶段,妊娠潜伏期长短与营养、光照、气候有密切关系,故艾鼬的妊娠期范围较大,有不确定性。

哺育

雌兽妊娠期约5~8周,约5~6月上旬产仔,每胎3~5仔,多则8~10仔,一般一年繁殖一胎,生存期约5年。雌兽在哺育幼兽期间活动范围固定,且领域性较为明显,性情更为凶猛,肛门腺分泌臭味更加浓重,如有任何同种或非同种的动物靠近洞口,则会被雌兽恐吓赶走。艾鼬幼崽生长很快,出生2~3天的幼崽可吸食黄鼠身上的血液,哺乳期约一个半月左右,母兽便可带领幼崽到洞口活动,幼崽成长至1.5~2月时便能猎取黄鼠,夏季便能独立生活。

人工繁育

养殖技术

艾鼬经过人工驯养,可基本消除野性,日常喂养饲料以鱼、鱼类副产品、谷物、畜禽内脏及蔬菜等合理搭配。人工繁殖时,一般选择外形正常,健康结实的雄性艾鼬配种;雌性艾鼬妊娠时,会出现换毛现象,雌兽妊娠至20~25天时从尾部至全身脱毛换毛。

幼崽护理

初生艾鼬体重在6~10克左右,身被稀疏白毛,需要室内温度保持在28℃~30℃左右来维持幼崽体温。如艾鼬幼崽较多(超出10只),可以考虑将多出幼崽给代母喂养,如幼崽较少(少于6只),可考虑并窝,来保证母兽快速恢复。幼崽7日左右就能自如爬行,20日左右应及时进行补食,35~40日左右可将能独立采食且发育良好的幼崽断乳分窝。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在20世纪,艾鼬在欧洲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到了21世纪初期,其种群呈碎片化分布,甚至有灭绝的趋势。艾鼬在奥地利捷克摩尔多瓦斯洛伐克乌克兰等国家数量骤减,下降趋势最迅速;其在保加利亚的种群数量也有下降的趋势。

威胁因素

艾鼬种群的主要威胁因素包括:人类大规模捕猎、农业化生产、草原栖息地的开垦、城市化以及毒杀鼠类导致其主要猎物减少等。此外,艾鼬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和种群碎片化会降低其遗传多样性,在欧洲,艾鼬与自由放养的家养雪貂(Mustela furo)的渐进式杂交会进一步导致其丧失遗传多样性,这种基因污染最终会导致其物种的灭绝。

保护级别

2015年,艾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虽然艾鼬在《ICU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为无危状态,但是在部分国家区域红色名录类别中仍然被视为需要保护的物种:

2015年,艾鼬在中国被列入《国家红色名录》——易危(VU)。

2011年,艾鼬在保加利亚被列入《国家红色名录》——易危(VU)。

2005年,艾鼬在奥地利被列入《国家红色名录》——濒危(EN)。

2003年,艾鼬在捷克被列入《国家红色名录》——极度濒危(CR)。

2002年,艾鼬在波兰被列入《国家红色名录》——近危(NT)。

2000年8月1日,国家林业局颁布第7号令《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艾鼬被列入其中。

1999年,艾鼬被列入《伯尔尼公约》附录二。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艾鼬在自然界捕杀大量的鼠类,身上常带有被咬杀动物身上的蚤类,因此可以利用其加速鼠类间传染病的传播,有助于消灭大量啮齿动物,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及卫生保健均有好处。

药用价值

人工饲养的艾鼬肉和脑髓可作为中药。其肉有祛风、止痉、镇惊及活血通络生骨胶囊的作用,可用来治疗癫痫病、瘫痪、偏瘫;脑髓有解毒的功效,可用来治疗食物、药物中毒

经济价值

艾鼬的皮毛优良,皮毛可以制成裘,是世界上珍贵的皮毛之一,常作为外贸出口,人工饲养艾鼬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参考资料

艾鼬.SP2000.2024-11-10

..2023-02-16

三有名录...2024-11-25

..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艾鼬 Mustela eversmannii.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2023-02-16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