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博物馆
沈阳市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反映沈阳地域历史文化的综合类博物馆。位于沈河区市府大路363号。于2021年12月21日正式开馆,展馆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共有文物2535件(套)。承办单位为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17年9月,原辽宁省博物馆及综合业务楼作为沈阳博物馆的馆址。较有代表性的文物展品包括辽朝金面具、辽代白釉黑彩动物纹梅瓶、辽代白釉褐彩花卉纹梅瓶等。在沈阳博物馆开馆之际,五大展览同时开展。一层设为清文化主题展,设有《宫苑佳器 焕彩凝祥—沈阳故宫藏清宫珐琅器展》《大器精工—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家具展》。二层为《沈阳历史陈列》展,分为沈阳源流、天眷沈阳市、近代风云三个展厅。三层设有两个展厅,分别是《璀璨·融合—辽河流域博物馆馆藏精品荟萃》展,《人间烟火抚凡心—沈阳博物馆藏明清民窑青花瓷展》。2024年6月8日,作为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主题展览,“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在沈阳博物馆启幕。
沈阳博物馆的建设,填补了沈阳从未有过通史展这一历史空白。
历史沿革
2017年9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原辽宁省博物馆及综合业务楼作为沈阳博物馆的馆址。经过三年的修缮改造、展陈工程,沈阳博物馆于2021年12月21日正式开馆。
场馆布局
展馆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是一座全面反映沈阳地域历史文化的综合类博物馆。
沈阳博物馆一层设为清文化主题展,设有两个沈阳故宫特展,“宫苑佳器 焕彩凝祥—沈阳故宫藏清宫珐琅器展”“大器精工—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家具展”,着重展示沈阳市宫廷宝藏。
二层为“沈阳历史陈列”展,分为沈阳源流、天眷盛京、近代风云三个展厅。
三层设有两个展厅,分别是“璀璨·融合—辽河流域博物馆馆藏精品荟萃展”,“人间烟火抚凡心—沈阳博物馆藏明清民窑青花瓷展”。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沈阳源流
沈阳位于辽河、浑河中下游地区。北、东部为山地地形,西、南部是两河冲积形成的平原。这里自古以来就适宜人类居住,堪称理想家园。7000年前,新乐市人开启了沈阳历史的第一页。此后,沈阳市成为周边多种文化的交汇中心。随着周边民族势力的起伏变化,沈阳地区呈现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类型。
天眷盛京
盛京乃是清朝的开国之都,盛京历史文化堪称沈阳古代历史文化发展的巅峰。沈阳在明朝时只是一个军事边城,然而在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努尔哈赤将首都迁至此处,使其一举跃入帝都之列。皇太极在此改族名为满洲,确定城名为天眷盛京,并建立大清,为一个全新的大一统王朝的诞生全面奠定了基础。清廷入主中原后,沈阳市作为龙兴之地与陪都重镇,承蒙天恩眷顾。康熙、乾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四代皇帝先后十次东巡盛京祭祖,促使这座城市持续发展。在清朝时期,盛京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北京,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盛京的历史文化在这一历史阶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天眷盛京展厅以宫廷黄作为主色调,与盛京盛世相得益彰。在展厅内部,呈现出王公贵族与黎民百姓共同安居乐业的“盛京十二时辰”场景,还有可触摸查询的《四库全书》
近代风云
近代风云展厅着重展现沈阳市的工业发展史。该展厅采用蓝、绿、红三种颜色分别作为不同时期的主色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解放战争的硝烟洗礼,沈阳率先迎来光明,迈向新生。观众置身于中街一家店面的二楼,向窗外眺望,能够看到三维投影呈现的军队和市民们喜气洋洋、锣鼓喧天的场景,这座城市全新的历史气象尽收眼底。
临展特展
璀璨•融合—辽河流域博物馆馆藏精品荟萃
该展是中国首个以辽河流域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大展,展品来自辽河流域的21家博物馆,荟萃各馆珍贵文物450余件套,展出文物数量、质量均创历史纪录。本次展览将于近日以文物集体组团的方式出场。展览分为玉见、金辉、铸文、瓷韵、杂华5个单元,展线以文物分类为纲,以历史时间为轴,以文物种类为组,以文脉纽带串联,结合图文并茂的版文向观众呈现辽河文明的华美篇章。
玉见
8000年前,查海先民制作玉玦时的切磋琢磨场景。5000多年前,红山古国文明“龙出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2000多年前战国秦汉的烽火狼烟,1000多年前契丹女真的春水秋山之景。300多年前满蒙贵族。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见证玉龙。
金辉
古人开采黄金的劳动场景,古代先民的金属加工工艺。能工巧匠制作的小巧精致的艺术品,国宝级文物金步摇在此展出,1000多年前三燕贵族佩戴的步摇冠。
铸文
作册吉金,青铜铸文。商周青铜器的青铜文明,礼乐鼎簋罍钟,战争斧钺戈矛,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佛教文化的传播,从佛像,用具,寺观。
瓷韵
陶风瓷韵,古代陶瓷工艺。
人间烟火抚凡心—沈阳博物馆藏明清民窑青花瓷展
沈阳博物馆共收藏500余件明清民窑青花瓷,该展共展出其中240余件,是国内罕见的以民窑青花瓷为主题的大展。该展按照青花瓷器纹样分为五个部分草木华滋、麟羽瑞应、山高水长、吉祥字符、人间烟火。
明正德青花人物葫芦瓶
器型规整,敦厚大气。上下葫芦分绘人物故事。上面为携琴访友图,下面为南极仙翁祝寿图。葫芦中腰为云鹤图与如意纹。是明正德时期青花瓷的代表之作。
清康熙青花百子戏春图大罐
器高41.5厘米,属青花瓷中的大器。上面以青花描绘众多男童扮官、对弈、执花、举莲、燃爆竹、骑竹马等嬉戏场景,表现出封建时代“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清康熙仕女婴戏纹大罐
其上主体纹样由仕女及婴戏图构成。
大器精工—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家具展
该展包括五个单元,分别为皇权象征—坐具、风格各异—承具、精雕细刻—储物用具、华丽多彩—屏风、场景复原,共展出沈阳故宫馆藏清宫家具51件。
宫苑佳器 焕彩凝祥—沈阳故宫藏清宫珐琅器展
展览遴选了沈阳故宫馆藏的不同品类与用途的清宫珐琅器102件,其中多为首次亮相。展览共分为四部分:国之典章、高贵陈设、宫中奢华、秘殿尊崇。
“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国文明”大展
20204年6月8日,作为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主题展览,“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在沈阳博物馆启幕。展览视觉设计取红山之“山”、良渚之“水”,山海相连、六合同风为意境表达,色调红绿灯鱼交替、设置全息无边界显示屏幕、牛河梁女神庙数字档案再现以及文明长青树观众互动等展项。
馆藏文物
截至2021年12月21日,沈阳博物馆共有文物2535余件(套)。
辽代黄金面具
该面具复原后,长23厘米,宽19.8厘米,深8厘米(边缘至鼻尖部位),重362克。面部特征写实,眉、眼、耳、鼻、口等五官刻画细致,睫毛、胡须清晰可见,双目闭合,颧骨较高,眉眼细长,眼角上挑,具有蒙古人种特征,从面容看墓主人应为青年男性。面具双耳耳垂穿孔,各佩戴摩羯座形金耳环一个。面具四周边缘有穿孔,用于穿银丝网络面具与银丝网络配套使用,将墓主人尸体包裹严密。
辽代白釉黑彩梅瓶
辽代白釉黑彩梅瓶是秋捺钵体现在器物上的首例出土文物。这件梅瓶将釉下黑彩瓷器出现的年代提前至辽代,改写了中国陶瓷关于釉下彩技法的历史。
太阳鸟木雕
国家一级文物,新乐市下层文化出土文物(距今约7200年),为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清白铜鎏金龙首执壶
执壶是一种酒具、盛水器,汉代曾作为量器。此壶由白铜鎏金制作而成,圆腹素面,子母口,圆顶盖,火焰珠钮,龙柄,龙头鹅颈流。高圈足外侈,浮雕仰覆莲,盖钮系铜链与龙柄相连。
辽三彩摩羯壶
此壶为龙首鱼身摩羯,昂首摆尾,脊生双翼,口含一珠,穿孔为流,龙角后面有注水口,翼与尾之间以梁相连成执柄。壶身通体浮雕鱼鳞,卧于仰莲圆座上。此壶造型奇特优美,线条流畅,为辽三彩之精品。
北朝力士搏龙金牌饰
此金牌饰为纯黄金模铸,中间为高鼻深目一武士,头戴尖顶饰件。左右两侧各蹲一只神兽,长鬃,长尾𫛭上卷,四蹄爪状。两兽头与兽背各铸五个孔,自然形成五对系环。
相关事件
开馆首日,沈阳博物馆还专门举行了一场藏品捐赠仪式。2021年9月1日,沈阳市博物馆推出了“百万收藏计划”活动,计划在5年—10年内面向市民征集100万件展现生活履迹、具有浓重沈阳文化印迹、体现沈阳城市发展建设历程的物证和书证藏品。“百万收藏计划”的首位捐赠者詹洪阁便在开馆首日捐赠了首批五件藏品,并表示将陆续捐赠100件藏品。
参考资料
聆听“历史之音” 沈阳博物馆开馆迎接首批观众.聆听“历史之音” 沈阳博物馆开馆迎接首批观众.2024-10-01
沈阳博物馆开馆 镇馆之宝“东北版”黄金面具首展.百家号.2024-10-01
沈阳博物馆开馆:沈阳通史,盛京文化,辽河主题.澎湃新闻.2024-10-01
办结工单.办结工单.2024-10-02
沈阳博物馆开馆丨珍贵文物“金面具”、“太阳鸟”一次看够.手机凤凰网.2024-10-01
满天星斗 璀璨辉映 “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开幕.满天星斗 璀璨辉映 “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开幕.2024-10-02
最是拼搏成大业——沈阳博物馆开馆侧记.今日头条.2024-10-02
沈阳博物馆:巨大冰屏为全国博物馆序厅首创.沈阳博物馆:巨大冰屏为全国博物馆序厅首创.2024-10-01
我院组织学生党员参观沈阳博物馆.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10-01
揭秘|沈阳出土的辽代黄金面具含金85%.腾讯网.2024-10-01
通辽市20件一级文物亮相沈阳博物馆.沈阳网.202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