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麻线

海麻线

海麻线,即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又名黄海菜、捞子筋、海嘎线、海菜管、海嘎、海通菜,是萱藻科、萱藻属的一种一年生泛暖温带性褐藻纲

海麻线的藻体呈褐至深褐色,单条管状体,丛生,幼时中实,很快即变为中空,形成圆柱形,有时扁压或扭曲,节部一般缢缩,也有平滑无节的;固着器盘状。在中国,北起辽东半岛,南至广东阳江县间的广大沿海地区都有分布,多丛生在中潮带的岩石上和石沼中,在高潮带的石沼和低潮带的岩礁上也有生长。冬、春季生长茂盛。

黄、渤海产的海麻线生长期为1-8月,成熟期在4-8月间;东海产的生长期为1-5月,成熟期在3-5月;南海产的生长期为1-4月,成熟期在2-4月。海麻线可食用,也可供药用。海麻线有清热解毒、化痰活血等功效,用于治疗干咳喉炎甲状腺肿大和颈淋巴结肿等疾病。

形态特征

海麻线的藻体褐至深褐色,单条、丛生、直立、管状,幼时中实,但不久即变为中空,形成圆柱状,有时扁压或扭曲,节部一般缢缩,但有时平滑无节。固着器为盘状。海麻线的外形受潮带和水质的影响而有变异,一般生长在高潮带的藻体比较细小,常无节;生长在中潮带以下的藻体较粗长,并且多缢缩成节。单室孢子囊尚未发现。

生长环境

海麻线为泛暖温带性种,生于中潮带的岩石上、石沼中或高潮带的岩礁与低潮带的石沼中, 北起辽东半岛,南至广东省两阳县属的海陵岛间的广大沿海区都有生长。

生长习性

黄、渤海产的海麻线生长期为1-8月,成熟期在4-8月间;东海产的生长期为1-5月,成熟期在3-5月;南海产的生长期为1-4月,成熟期在2-4月。冬、春季生长茂盛。

采收与加工

黄海、渤海区在春、夏季;东海、南海区主要在春季可直接从产地采收,洗净,晒干。干品在干燥、洁净、避光的条件下保存。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藻体干品呈不规则块状或扭曲条状,灰绿色、绿褐色或深褐色。质脆,易折断。气微腥,味咸。经水浸后展平,藻体单条、管状、圆柱状,节部一般缢缩,固着器为盘状。长20-50cm,宽2-5 mm。

显微鉴别

成熟藻体的横切面可见成排的多室孢子囊、毛、隔丝等;藻体细胞由中央向外变小,细胞间排列较紧密。

化学成分

多糖:海带淀粉、海藻酸、褐藻糖胶。脂肪酸软脂酸、十八碳烯酸、亚油酸、EPA等。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亚叶酸。其他:卵磷脂、甘露醇、胡萝卜素、多间苯三酚、1,2-甘油二酯O-2-(羟甲基)-(N,N,N-三甲基)-β-β-氨基酸、氯、钾、碘等。

营养成分

据对青岛市样品的分析结果,含褐藻酸3.6%、粗蛋白19.33%、甘露醇3.69%、灰分40.34%、粗纤维1.59%、钾9.55%、碘0.022%,以及大量的铁等。

药理作用

抗肿瘤

海麻线甲醇提取物体外对白血病HL-60 细胞、人肺腺癌A549细胞、口腔鳞状细胞癌KB细胞、大肠癌HT29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免疫抑制

海麻线甲醇提取物对T、B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

海麻线多糖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药性

味咸,性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主治

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活血化瘀药,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咳嗽、干咳痨瘵、咽喉疼痛、瘿瘤、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喉炎

经济价值

海麻线的含胶量较高,营养丰富,沿海居民常作菜食用。据《中国经济海藻志》记载,青岛市沿海的海麻线含褐藻胶22.6%,甘露醇36.9%,故可作为提取褐藻胶和甘露醇的原料。

食用方法很多,山东省沿海居民采回后,常将其洗净、切碎,和猪肉末拌成馅蒸包子;也可炒菜、做汤。日本人喜欢将其沾酱油烘干后作为酒肴,或烘干后揉成粉末,撒在饭中食用。

参考资料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萱藻.物种2000.2025-03-10

萱藻.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