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鏻
王之鏻,男,名德枢,1942年生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书法字海》编审委员、原国际名人画院副秘书长。艺术主张为修身为先、书法其次,去名、立名、窃名,欣赏的多元化,重在继承与创好。主要出版物有《赵孟頫行楷解析》,《王之鏻书法集》等。
人物简介
男,名德枢,1942年生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书法字海》编审委员、原国际名人画院副秘书长。
他的楷书初学柳公权,后习颜、欧、赵诸体及魏碑;行书初学文徵明,后师承沈尹默先生,并潜心学习“二王”;先后受到杜襄、郑诵先、虞愚、吴玉如、启功等诸位先生的教诲。书风力求典雅、遒丽,富书卷气,寓刚健于婀娜之中,以行书见长。
王之鏻先后被《中国古今书家辞典》《现代中国书法家名鉴》《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收录。
他的作品曾多次被国家有关领导人作为国礼馈赠各国政要;韩国总统金泳三及前总统卢泰愚、葡萄牙总统桑帕约、台湾蒋纬国先生等都收藏有他的作品。
人物经历
六岁时,王之鏻就开始练习书法,由于父亲酷爱书法,特把书法定为王之鏻的家课,规定他每天除了完成学校指定的功课外,还必须把书法练好。在父亲精心教导培育下,长年累月,不断磨练,临摹柳公权、王羲之等大家的楷书,从小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
十五岁时,王之鏻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并获得优秀奖,蒙著名书法家张伯驹颁奖,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张伯驹的儒雅气质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7年,王之鏻参观了第一届时人书法展,见识到了当时诸名家的墨宝,特别是对沈尹默先生的作品情有独钟,可是沈先生住在上海市,相隔甚远,只能临摹他的书帖,不断充实和磨练,也钻研和借鉴当时北京著名书法家郑诵先、吴玉如、启功等先生的书法作品,并亲临其门下受教,受益匪浅。
1965年,开始就职于北京京剧院,主要从事字幕工作,从那时起,书法便成为了他的工作,这使他对书法更加热爱,更加执着,并且结识了众多戏剧名家和文人雅士。由于某些原因,很多文艺工作者几乎停止了工作,而王之鏻的工作却依然在继续,在这种情况下,书法成为他生活的明灯。
1977年,参加了书画展,书画艺术重新回归大众。
1979年,参加了全国书法比赛,并获全国书法比赛优秀奖,期间结识了吴玉如、启功等先生,深得其教诲,他们的品行、学识都深深影响着王之鏻。
1981年,参加了澳大利亚主办的亚太地区书法比赛,并获得优秀奖。
1987年获北京中青年书法家十佳称号。
1991年赴新加坡雍宝斋举办个展,受到新加坡书坛耆宿潘受先生赞赏。
1997年赴澳门举行展览,受到当地同道好评。
1997至1998年间,先后出版了《赵孟頫行楷解析》《王之鏻书法集》《红楼梦诗词行书字帖》《王之鏻行书技法》等。
九十年代初,王之鏻结识了蒋纬国、卢泰愚,他们十分欣赏王先生的书法作品,并收藏其书法作品。同时期,日本的中岛壤治(又名中岛司友,十分重视书法传统)来到中国展览时,见到了王之鏻的书法,大为赞赏,并对其弟子说:“王先生的字可以作为字帖来学。”
八九十年代,王之鏻经常应邀在清华大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讲习书法,深受学生的喜爱。
从北京京剧院退休后,王之鏻在家潜心钻研学问,不断深化自己的修为,提升自己书法,思考当前书法艺术的现状。
2007年2月,王之鏻为选为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秘书长
2007年11月,王之鏻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人物评价
通习各种书体,尤以行书见长,遵法“二王”,其书法作品典雅、遒丽,富书卷气,寓刚健于婀娜之中。用笔精湛,一点一画,张弛有度,方圆兼备,刚柔相济。其虽以深刻的保守为旗帜,但并不泥古,而是善于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家面貌。他的作品不仅有着浓郁而质朴的书卷气,还有着和谐与秀美的民族文化之韵致。“细观其字,典雅遒丽、方圆兼备;通篇看来,刚柔相济、弛张有度,着实功力不凡;正是其个性、经历、学养、气质的具体展现。”(张乃九评)“在他的作品中,人们感受到浓郁而质朴的书卷气,感受到和谐与秀美的极致,感受到中国书法精神和整体民族文化传统的巨大魅力。”(冒舒湮评)
个人荣誉
1979年获全国书法比赛优秀奖;
1981年获澳大利亚主办亚太地区书法比赛优秀奖;
1987年获北京中青年书法家十佳称号;
1997年赴澳门举行展览,受到当地同道好评;
2010年在保定博物馆举办“江山如此多娇当代书画家王之鏻、袁辉书画联璧展”。
主要出版物
1997年01月 新时代出版社 出版发行了王之鏻编著的《赵孟頫行楷解析》
1997年12月 荣宝斋出版社 出版发行了由沈鹏先生作序的《王之鏻书法集》
1998年05月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发行了王之鏻书写的《红楼梦诗词行书字帖》
1998年12月 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名家书画技法大观之《王之鏻行书技法》讲学光盘, 其中有刘炳森、王之鏻等五人主讲各体书法。
人物艺术感悟
王之鏻认为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不必也不可能一代胜过—代,面对历史上一座座艺术高峰,后人常常感叹“无以胜之”,经过终生攀登“虽然可以新颖却难于更加伟大“(鲁迅语)。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历经近现代几次重大文化断裂及多种因素的外向逼迫和制约,在表面繁荣下潜藏着危机,其主要症结是书坛整体文化素质的严重失落。基于此王之鏻提出了坚持“深刻保守”的主张,倡导以秀丽工整见长的书风,不无纠正时弊之效。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的重视,并在文章和讲话中多次宣讲,激励王之鏻就这一主张的内涵加以阐明和界定。德枢先生是从不以书法家自居的。王之鏻的座右铭是:在艺术探索的路上,要有“天下皆吾敌而不改其度”的心理准备。
参考资料
王之鏻 简历-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