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
王致和,安徽仙源县人,清朝康熙年间举人。
清康熙八年(1669年),京城举行会试,王致和在会试中落榜。落榜后,王致和决定暂时留在京城,一边卖豆腐一边攻读,等待下一次科举。在此期间,他发明了臭豆腐,因其独特味道而逐渐流行起来。在下次科举考试中,王致和看到 “知味下车” 的诗题,随即写下一首盛赞臭豆腐的打油诗。监考见状,欲对他进行惩罚,然而主考官却认为这首诗别开生面、合情合理,认定王致和有真才实学。于是重新裁定,王致和得中第一百零七名,随后被放任铁岭县,后来又升任卫辉市知府。最终,出于对豆腐事业的情结,王致和辞官回到北京延寿街,开起了臭豆腐铺。
人物生平
清康熙八年(1669年),京城举行会试,王致和在会试中落榜。落榜后,王致和决定暂留京城,一边卖豆腐一边攻读,等待下一次科举。大半年后,王致和偶然间发现自己曾腌制的几坛豆腐全都成了青灰色,还泛着绿毛,王致和在尝试后发现豆腐别具风味,并将其分送给左邻右舍 ,同时,他发明了如臭豆腐热汤面等吃法,在学子和文人墨客中流行起来。
之后,因做豆腐生意繁忙,王致和科举策论成绩下降。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他看到 “知味下车” 的诗题后,写下盛赞臭豆腐的打油诗,监考想要惩罚他,主考官却认为其诗别开生面、合情合理,认定他有真才实学,重新裁定后王致和得中第一百零七名,后放任铁岭县,又升任卫辉知府。
最终,王致和辞官回到北京延寿街开臭豆腐铺,将考场诗装裱店内,在大门写对联 “可与松花相媲美,敢同虾酱做竞争”,横批 “臭名远扬”。后传入宫中,备受慈禧太后赞赏,赐名“青方”,成为御膳。
主要作品
打油诗:名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珍馐富人趣,野味穷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双。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未央。
对联:可与松花相媲美,敢同虾酱做竞争。横批:臭名远扬。
参考资料
励志爱国话会馆.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2-10
在科举考试现场打广告,古人做生意有“手腕”.澎湃新闻.2025-02-10
「图片故事」走进老字号:小学生沉浸式体验腐乳“诞生记”.百家号.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