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赵州

赵州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设殷州,治所广阿(今隆尧县),辖赵郡、钜鹿郡、南赵郡等三郡。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讳,改殷州为赵州,赵州名始于此,州治初在广阿,后移平棘(赵县)。赵州时而名赵郡,时而名赵州,也有过栾州,庆源府之名。至民国(1913)改赵州为赵县,赵州之名终止。

历史沿革

古赵州地在秦朝属于巨鹿郡,新莽时属中山郡,常山郡,西时属赵国。北魏置殷州,北齐改名赵州,赵州名始于此,隋改赵州为赵郡,583年罢赵郡为赵州,607罢赵州为赵郡,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又改赵郡为赵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赵州改名栾州,辖平棘县。贞观初年(公元627年)栾州复名赵州。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盛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复为赵州。五代十国时为赵州。宋朝为庆源军节度、庆源府。金为赵州,沃州,永安州。元明清为赵州。 民国改赵州为赵县。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后赵州地归巨鹿郡辖;

  西汉仍属巨鹿县

  新朝时,改宋子县为宜子县,属巨鹿郡,后废。东汉初撤销敬武县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国,二十年(公元44年)析中山国,置常山郡,常山时国,时郡,均辖赵地。 

三国初,为魏国辖地。太和六年(232年)封赵国。

  西晋时,为赵国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设殷州,治所广阿(今隆尧县城东)。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宋子县。赵州领四县:平棘、高邑、遥(今宁晋县)、广阿(今隆尧)。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赵州为赵郡,复置宋子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赵郡为赵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平棘县栾州,辖平棘、宋子二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栾州,平棘、宋子二县改隶赵州,治所平棘。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宋子县并入平棘县,同时罢赵州为赵郡,辖平棘、高邑、赞皇、元氏、瘿遥、栾城、大陆(今宁晋县部分)、柏乡、房子、藁城、鼓城(今晋县)。 

唐代,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又改赵郡为赵州,治所柏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州治所迁平棘。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赵州改名栾州,辖平棘县。贞观初年(公元627年)栾州复名赵州,治所平棘,属河北道,下领:平棘、栾城、元氏、瘿陶、赞皇、柏乡、临城、昭庆(今隆尧)。中唐时属成德节度使(治所今正定县)所辖。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盛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复为赵州。  

五代十国时(公元907—960年),兵戈四起,战火不断,国号变换频繁,赵州地几易其主:后梁时(公元907年),赵州归赵王李熔;李存勖灭梁,建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4年)赵州属后唐;石敬塘建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赵州为后晋辖;刘知远东汉,赵州隶属后汉;郭威于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建后周,赵州由后周所辖。赵州治所均在平棘。  

宋朝尊崇赵为国姓,大观三年(1109年)升赵州为庆源军节度。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庆源府,治所平棘,属河北西路,辖七县:平棘、宁晋、高邑、柏乡、赞皇、临城、隆平。

  靖康二年(1127年),庆源府为金所辖,金天会七年(1129年),庆源府改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年),赵州更名沃州,“取水沃火之义”。属河北西路,辖县不变。 

金正大二年(1225年),沃州归元所有。孛儿只斤·窝阔台六年(1234年),置永安州,治所城,辖平棘县。七年(1235年),废永安州,平棘县改隶赵州,为州治。  

明洪武初年(1368年),省平棘县入赵州,为真定府辖,领柏乡县隆尧县高邑县、临城、宁晋县赞皇县六县。

  清代,赵州属真定府,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升赵州为直隶州,即直隶赵州,割赞皇归正定府,辖县有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  民国成立(1912年),十月废府,州改省、道、县三级制。民国2年(1913年)2月,赵州知州李大防奉命改赵州为赵县,隶属冀南道。民国3年(1914年),冀南道改为大名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赵县直隶于河北省。 

行政区划

编辑

北魏设置殷州,治所广阿(今隆尧县城东),辖赵郡、钜鹿郡、南赵郡、北广平郡等四郡。

魏书》卷一百六上志第五地形二上  

赵郡

领县五,户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九 口一十四万八千三百一十四。

  平棘

二汉属常山,晋属。有平棘城。

房子

二汉属常山,晋属。有房子城、回车城、平州城、嶂洪祠。今临城县。

元氏

二汉属常山,晋属。有元氏城、大岭山。

高邑

二汉属常山。西汉曰鄗,后汉光武改,晋属。有墠亭祠、汉光武即位碑。有高邑城。(今属柏乡、高邑二县)

栾城

太和十一年分平棘置,治关城。有栾城。

钜鹿郡

领县四,户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七 口五万八千五百四十九。

  陶

二汉、晋属,治廮陶城。有沃州城。〕

宋子

二汉属,后罢。永安二年复,治宋子城。

西经

永安二年分经县置。有邑城、三女神。

瘿遥

永安二年分廮陶置,治杨城。有历城。

南赵郡

领县六,户三万二千四十六 口一十五万一百一十三

平乡

晋属,后罢。景明二年复,治钜鹿城。有平乡城。

南栾

二汉属钜鹿,晋罢,后复。真君六年并柏人,太和二十一年复。有南栾城。

钜鹿

二汉、晋属钜鹿,后属。

柏人

二汉、晋属。有柏人城遗址、柏乡城。

广阿

西汉属钜鹿,后罢。太和十三年复。有广阿城、尧台、大陆陂、铜马祠。

中丘

前汉属常山,后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扁鹊庙

北广平郡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析广平郡北部地区增置北广平郡,治辖南和县(今河北南和县),属殷州。北齐天保七年(568年)时,北广平郡复省入广平郡。

领县三,户一万六千六百九十一,口九万一千一百四十八。  

南和县

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晋属,后并任。太和二十年复。有左阳亭、沙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丰城。

任泽区

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晋属。有广平乡城、如乡城、丰城、张相祠。

襄国县

秦为信都,项羽更名。二汉属赵国,晋属,后并任。太和二十年复。有襄国城。

参考资料

石家庄赵县:一座古城见证赵州兴衰历史.hebei.cri.cn/n.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