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旗鱼科

旗鱼科

旗鱼科(拉丁学名:Istiophoridae;英文名:Billfishes)是鲈形目、旗鱼科动物的总称,其下包括5属11种。广泛分布于大部分海洋之热带、亚热带海域。

旗鱼科鱼类体粗壮,延长而呈圆筒状;尾柄细,每侧有2强隆起脊。上颌和吻部甚延长,呈1扁平剑状突出的吻部。体被骨质小鳞;侧线完全。背鳍两个,相距不远,甚至紧相连;第一背鳍通常高大,第二背鳍很小,位于尾端;臀鳍两个,小型;腹鳍细长且可收于腹沟之腹鳍;胸鳍低位,镰刀状;尾鳍为大型新月尾。

旗鱼科鱼类为洋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一般皆发现在跃温层之上的水域,有些种常成群出现于沿岸水域,有些则较少成群。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习性。主要摄食鱼类、甲壳亚门头足纲等。

全球旗鱼科物种均具一定商业价值,其中日本作为主要消费国对其评价最高。多数物种由延绳钓船队商业捕捞,同时被休闲渔业视为优质游钓鱼种。2021年,大西洋蓝枪鱼(Makaira nigricans)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易危(VU)。2021年,平鳍旗鱼(Istiophorus platypterus)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易危(VU)。2021年,尖吻四鳍旗鱼(Tetrapturus angustirostris)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数据缺乏(DD)。

分类

旗鱼科包括5属11种。5个属分别为条纹枪鱼属:条纹枪鱼(Kajikia audax)等;印度枪鱼属:印度枪鱼(Istiompax indica)等;旗鱼属:平鳍旗鱼(Istiophorus platypterus)等;四鳍旗鱼属:尖吻四鳍旗鱼(Tetrapturus angustirostris)等;枪鱼属:大西洋蓝枪鱼(Makaira nigricans)等。

特征

旗鱼科鱼类最大体长可达4米‌。吻部延长,横截面呈圆形;尾柄两侧各具双棱;鳞片骨化且延长,每片鳞后缘具1至多个尖突;腹鳍硬棘状,呈线形,可压入腹侧凹槽中;脊椎骨24枚,具板状棘。

‌前颌骨‌:延长形成长而尖的吻部(横截面圆形),成鱼颌齿呈锉刀状;鳃盖膜‌:彼此完全相连,且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缺失;尾柄‌:略扁平且稍侧扁,两侧各具2条棱,背腹缘具浅凹刻;腹鳍‌:具1枚硬棘和2枚融合的软鳍条,可压入凹槽中;鳞片‌:体被延长型鳞片,每片具1至多个尖突;脊椎‌:24枚,神经棘与脉棘呈板状(三角形至方形)。

分布

分布范围

旗鱼科鱼类广泛分布于大部分海洋之热带、亚热带海域。

栖息环境

旗鱼科鱼类主要栖息于温暖海域。

习性

旗鱼科鱼类通常活动于温跃层以上的上层水域。暖季常洄游至温带或冷水域摄食饵料生物,冷季则返回暖水域产卵或越冬。作为海洋中体型最大且游速最快的真骨下纲之一,其洄游距离极长,但跨洋洄游记录较少。主要摄食鱼类、甲壳亚门头足纲等。旗鱼科鱼类的吻突可用于击晕猎物鱼类‌;‌旗鱼科鱼类拥有温度调节‌机制用以维持高脑部及视网膜温度的形态适应。

生长繁殖

繁殖

夏季是旗鱼产卵的季节,旗鱼会聚集到特定的暖水域进行交配产卵。一只雌鱼一次可产4000万颗鱼卵。

生长

这些鱼卵很快便会孵化成仔鱼。事实上仔鱼的个头只相当于一个米粒,体长还不足1厘米,仔鱼的成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大约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它们的体长就可以增加几倍,上颚和背鳍都会出现,形态特征也比较明显。

仔鱼骨棘发育时序‌:①约3毫米体长‌:翼耳骨(pterotic)棘与前鳃盖骨(preopercle)棘开始显著发育;②6–7毫米体长‌:两棘显著延长,前鳃盖骨棘最终延伸至肛门后方;③>8毫米仔鱼‌:翼耳骨棘缩短;④11–12毫米阶段‌:两棘停止生长,且在更大体长的仔鱼及幼鱼中相对体长比例减小‌。

保护

尖吻四鳍旗鱼

2021年,尖吻四鳍旗鱼(Tetrapturus angustirostris)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数据缺乏(DD)。尖吻四鳍旗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温带海域的外海‌。然而,关于该‌稀有物种‌的生活史及种群结构的研究极为匮乏。由于短吻旗鱼多作为‌兼捕渔获物‌被捕获,其捕捞数据记录有限,且尚未开展任何‌种群评估‌。根据其他相似捕捞方式物种的种群趋势推测,其种群数量可能正在下降,但缺乏量化数据支持。因此,该物种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数据缺乏(数据 Deficient)‌,亟需补充其‌渔获量、丢弃率及捕捞努力量‌数据。

措施

‌物种保护与管理措施‌:该物种属于‌高度洄游物种‌,已被列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录一‌(FAO渔业部 1994)。针对这一‌相对稀有的物种‌,仍需完善其‌渔获量、丢弃率及单位努力捕获量(CPUE)‌的数据收集(Collette and Graves 2019)。

保护建议与法规‌:1、钓具改良‌:研究表明,使用‌圆形钓钩(Circle Hooks)‌可显著提高旗鱼类在‌钓获放流(Catch and Release)‌中的存活率(Serafy et al. 2009);2、贸易管制‌:美国《2012年旗鱼保护法案》禁止在‌本土大陆范围内‌进口和销售所有旗鱼制品。

大西洋蓝枪鱼

2021年,大西洋蓝枪鱼(Makaira nigricans)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易危(VU)。大西洋蓝枪鱼全球广布‌,主要被‌目标性手工渔业及游钓渔业‌捕获,同时也是以鲔鱼剑鱼为目标的‌中上层延绳钓渔业‌的‌兼捕对象‌。除太平洋种群外,该物种在印度洋大西洋海域‌正遭受过度捕捞‌(overfishing),且‌资源已过度开发‌(overfished)。基于其分布范围内‌生物量/最大可持续产量生物量比(B/BMSY)‌或‌产卵群体生物量/最大可持续产卵群体生物量比(SSB/SSBMSY)‌的加权下降趋势,大西洋蓝枪鱼种群在过去‌三代内下降了‌33%-37%‌。根据‌IUCN标准A2‌(种群数量在过去三代内下降≥30%),该物种被列为‌易危(渐危种,VU)‌。

措施

作为‌高度洄游物种‌,大西洋蓝枪鱼被列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录一‌(FAO渔业部 1994),由四大区域渔业管理组织(RFMOs)共同管理:‌大西洋鲔鱼养护国际委员会(ICCAT)‌、‌美洲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及‌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Collette and Graves 2019)。

大西洋海域‌

‌配额制度‌:2012年起实施‌国家专属配额‌;2013-2015年设定‌总允许捕捞量(TAC)‌为2000吨(Rec. 12-04);2016-2018年延续2000吨年限制(Rec. 15-05),但2013、2014、2016及2017年实际捕捞量均超限;2019年将TAC降至1670吨,并要求延绳钓与围网船‌释放活体大西洋蓝枪鱼‌(Rec. 19-05)。休闲渔业限制‌:设定最低捕捞尺寸(251cm LJFL);美国大西洋海域休闲渔业年捕获量上限为‌大西洋蓝枪鱼与白枪鱼合计250尾‌。技术改进‌:推广‌圆形钓钩(Circle Hooks)‌以降低兼捕死亡率(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美国已强制或鼓励使用);研究表明,圆形钩可减少旗鱼类死亡率,且不影响目标鱼种捕获效率(ICCAT 2018a)。

印度洋海域‌

‌超捕问题‌:当前捕捞量已突破‌Resolution 18/05‌设定上限(IOTC 2018);管理建议‌:需将年捕捞量降至‌7800吨‌以实现2027年前终止过度捕捞、恢复种群的目标。

‌太平洋海域‌

‌区域政策‌:多国限制沿海‌中上层延绳钓作业‌以减少与休闲渔业冲突(Collette and Graves 2019);2016年建议维持捕捞死亡率‌不超过2012-2014年水平‌(WCPFC 2019),因种群已接近‌完全开发状态‌;美国政策‌:与上述大西洋条款一致,本土大陆禁止商业利用,夏威夷保留有限捕捞权。

平鳍旗鱼

2021年,平鳍旗鱼(Istiophorus platypterus)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易危(VU)。平鳍旗鱼全球广布‌,作为‌食用鱼和游钓鱼‌被广泛捕获。区域种群评估‌:印度洋种群‌(占全球资源量的87%,基于已知最大可持续产量MSY):当前‌资源已过度开发(overfished)‌且‌正遭受过度捕捞(overfishing)‌;过去12年(2005–2017)种群量下降约‌27%–33%‌。东大西洋种群‌:过去三代(约12年,2003–2015)下降约‌60%‌,推测可能同样面临过度捕捞;但因数据不确定性较高,需谨慎解读。西大西洋‌:种群呈增长趋势;东太平洋‌:可能处于下降状态;中西太平洋‌:资源状态未知。全球趋势与受胁等级‌:基于各区域种群过去12年的下降幅度(按最新已知MSY加权计算),帆旗鱼全球种群在过去三代内整体下降约‌30%‌。由于占全球资源量主体的‌印度洋种群已过度开发且持续遭受过度捕捞‌,该物种根据‌IUCN标准A2‌(三代内种群下降≥30%)被列为‌易危(渐危种,VU)‌。

措施

大西洋海域‌

‌物种地位‌:作为‌高度洄游物种‌,美国旗鱼被列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录一‌(FAO渔业部 1994)。捕捞限制与违规现状‌:东大西洋‌:设定捕捞上限为‌1271吨‌(MSY平均值的67%),但2019年实际捕捞量达‌2008吨‌;西大西洋‌:捕捞上限为‌1030吨‌(MSY平均值的67%),2019年实际捕捞量为‌1258吨‌。管理措施‌:部分国家要求‌延绳钓船释放所有旗鱼类‌;设立‌最小尺寸限制‌;休闲渔业强制使用‌圆形钓钩(Circle Hooks)‌并推广‌钓获放流(Catch and Release)‌策略(ICCAT 2016,2021)。

东太平洋海域‌

‌管理建议‌(IATTC 2019):采取‌预防性原则‌,禁止增加针对旗鱼的捕捞强度;加强渔获监测,直至获得足够数据支持新评估;

‌数据改进方向‌:补全历史渔获记录;要求混合渔获报告‌按物种分类‌;整合小规模渔业数据,必要时实施‌物种特异性监测计划‌。

‌印度洋海域‌

‌问题与建议‌(IOTC 2018):超限捕捞‌:已突破‌Resolution 18/05‌设定的渔获限额;管理强化‌:需建立机制确保各渔业遵守捕捞上限;数据缺口‌:开发基于刺网渔业的‌CPUE(单位努力捕获量)指标‌;探索‌数据匮乏型渔业‌的评估方法;调查波斯湾渔获记录缺失问题,评估沿海区域的‌局部资源枯竭风险‌。

价值

全球旗鱼科物种均具一定商业价值,其中日本作为主要消费国对其评价最高。多数物种由延绳钓船队商业捕捞,同时被休闲渔业视为优质游钓鱼种。

代表物种

大西洋旗鱼

大西洋旗鱼(Istiophorus albicans),背鳍‌:第一背鳍‌帆状‌,高度显著超过体高;第二背鳍小型(6-7鳍条),基部紧邻第一背鳍;其他鳍部‌:胸鳍‌较长(含17-20鳍条),幼鱼(≤90cm)较平鳍旗鱼(I. platypterus)更长;腹鳍‌极长,近肛门,具发达膜质结构;尾柄具‌双龙骨突‌,尾鳍凹刻明显;鳞片与体色‌:成鱼鳞片稀疏,单尖或双尖,嵌入皮肤;体背深蓝,侧部浅蓝带褐色斑点,腹部银白;体侧约20列纵向条纹,由浅蓝圆点构成;各鳍深蓝色,第一背鳍膜散布黑色圆斑。

分布范围为大西洋热带温带海域(北纬40°至南纬40°);东大西洋最南至‌好望角附近‌(与平鳍旗鱼分布重叠,野外鉴别困难);偶入‌地中海‌(多为幼体,个别记录实为地中海枪鱼Tetrapturus belone)。大西洋旗鱼类中‌近岸性最强‌,常进入沿岸水域;西大西洋夏季随暖流向北扩散,冬季受寒流驱动南迁至佛罗里达州海域集群。

平鳍旗鱼

平鳍旗鱼(Istiophorus platypterus),背鳍‌:第一背鳍‌帆状‌(含42-49鳍条),中央鳍条最长,高度显著超过体高;第二背鳍小型(6-7鳍条),基部紧邻第一背鳍;其他鳍部‌:胸鳍‌较短(含18-20鳍条),幼鱼(≤90cm)较大西洋旗鱼(I. albicans)更短;腹鳍‌极长,近肛门,可收纳入腹沟,具发达膜质结构;尾柄具‌双龙骨突‌,尾鳍浅凹刻;鳞片与体色‌:成鱼鳞片稀疏,单钝尖或双钝尖,嵌入皮肤;体背深蓝,侧部浅蓝带褐色斑纹,腹部银白;体侧约20列纵向条纹,由浅蓝圆点构成;第一背鳍膜深蓝色,散布黑色圆斑,其他鳍黑褐或深蓝。

分布范围‌为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温带海域(北纬45°至南纬40°)。表层大洋性,偏好‌温跃层‌以上暖水区(22-30°C);垂直活动范围较广,可短暂下潜至中层水域;集群捕食小型鱼类(沙丁鱼鲭鱼)及头足纲;利用帆状背鳍‌聚集猎物‌或威慑掠食者;产卵场集中于‌赤道逆流区‌,幼鱼随洋流扩散至沿岸育肥区。

参考资料

科 Istiophoridae - Billfishes.fishbase.2025-04-05

旗鱼科.中国台湾鱼类资料库.2025-04-05

FAMILY ISTIOPHORIDAE.fao.2025-04-05

【海洋科普】海洋最强竞速选手——旗鱼.微信公众平台.2025-04-05

Istiophoridae.animaldiversity.2025-04-05

Blue Marlin.iucnredlist.2025-04-05

Sailfish.iucnredlist.2025-04-05

Shortbill Spearfish.iucnredlist.2025-04-05

旗鱼属.中国台湾鱼类资料库.2025-04-05

四鰭旗魚屬.中国台湾鱼类资料库.2025-04-05

枪鱼属.中国台湾鱼类资料库.2025-04-05

Istiophoridae.www.nafo.int.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