鲭鱼
鲭属[qīng shǔ](学名:Scomber ),是鲭科鲭属鱼类的统称,一般认为属下包括日本鲭、澳洲鲭、大西洋鲭、科利鲭四个物种。鲭属鱼类是世界重要海洋经济鱼类之一,主要生产国有日本、俄罗斯等,中国、巴西等国家也有较高产量。鲭属鱼类营养丰富,属于多脂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鲭属鱼类成体长度一般30cm左右,体稍侧扁,侧线完全。吻尖突,脂眼睑发达。上下颌各具细牙1行,骨、腭骨及舌上均具牙。背鳍2个,背鳍及臀鳍后方各有5个游离小鳍,尾鳍深叉形。体被小鳞,胸部鳞片较大,腹鳍鳞片状间突1个。背侧灰蓝色,具不规则斑纹,腹侧银白色微黄。鱼鳔有或无。鲭鱼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是暖水性中上层海洋鱼类。并且具有垂直迁徙与季节洄游的习性。卵生。鲭鱼是杂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和甲壳亚门、小型鱼类或软体动物门等为食。
鲭属鱼类的各种群数量处于稳定或不详状态,在不同分布地区种群状况会有所差异,其主要致危因素是商业渔业的围网捕获,在部分地区,存在着过度捕捞的情况。鲭属鱼类分布地区的一些国家,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或地方法规来保护鲭属鱼类的种群。鲭属属下四个物种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分类与命名
命名
Scomber:拉丁语中的scombre,希腊语中的“scombros,字面意思是鲭鱼。它的名字来源于Scombridae科,其中包括鲔鱼,鲣鱼,蓝点马鲛和鲭鱼。
属下四个物种遵循遵循了生物分类学中的双名法,使得物种的命名更加准确和规范化。如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 Houttuyn,1782)即由Houttuyn在1782年发现于日本并首次描述。
分类
鲭属(Scomber),1758年由卡尔?冯?林奈(Carl Linnaeus)首次命名。鲭鱼属公认的仅有四个物种,它们分别是:大西洋鲭(Scomber scombrus 卡尔?冯?林奈, 1758)、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 Houttuyn, 1782)、澳洲鲭(Scomber australasicus 乔治·居维叶, 1832)、科利鲭(Scomber colias Gmelin,1789)。
鱼类学者们对遗传、形态以及物种描述不一致,导致分类情况复杂。世界各地不同的鲭鱼被鉴定为Scomber的鱼类,有认为它们应当被分为两个属,即无鳔鲭属(Scomber)和有鳔鲭属(Pneumatophorus)。有鳔鲭属有气鳔,无鳔鲭属的特点是没有气鳔,全属只有一种,即大西洋鲭鱼(Scomber scombrus L.)。而有些鱼类工作者认为“有无气鳔”这一个特征对各种鲭鱼来说并不重要。美国生物学家弗莱善·勃伦南(Fleishman Brennan)认为不同海区中的鲭鱼都有身体较圆和身体侧扁的两个类型,但它们都是同种的,即Scomber japomcus。他还根据鳃耙数目的差异,把各地有鳔鲐[tái]属的日本鲭分为两个亚种,即S.J.Japonicus及S.J.colias。
起源演化
在生物学上,鲭属具有单一的起源,学术界普遍认为鲭鱼起源于大西洋,随后向太平洋和印度-太平洋地区扩散。并以大西洋鲭为最早的现存分化物种,该物种与其他三个物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失去了鳔。大西洋鲭与其他三个物种的分化要早于后三者之间的分化。多项研究表明,这三个物种之间具有高度形态和遗传相似性,暗示了在物种形成后可能存在基因流和渐渗杂交的现象。
形态特征
体型结构
鲭属鱼类成体长度一般30cm左右,鱼体稍侧扁,侧线完全,波状。吻尖突,脂眼睑发达。上下颌各具细牙1行,犂骨、腭骨及舌上均具牙。科利鲭具有单排或双排的腭齿。鲭属鱼类鳃耙有差别,日本鲭鳃耙细长,稍短于眼径,第一鳃弓下肢鳃耙26-28,澳洲鲭第一鳃弓下肢鳃耙21-24,科利鲭有25到35个鳃耙。鲭属鱼类椎骨常为31个。除了大西洋鲭没有鱼鳔,其他三种都有鱼鳔。鲭属鱼类性二态不明显。
鳞片及鳍
鲭属鱼体被小鳞,胸部鳞片较大,侧线鳞180~220枚。腹鳍间突1个,甚小,鳞片状。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9~13鳍棘,第二背鳍具12条。第二背鳍及臀鳍后方各有5个游离小鳍。腹鳍胸位。日本鲭和澳洲鲭臀鳍起点在第二背鳍下方,前方有一独立小棘。大西洋鲭有明显的臀鳍棘,通过薄膜与尾鳍相连。鲭属鱼类尾柄细短,尾鳍基部左右侧各具2条起嵴,尾鳍深叉形,澳洲鲭尾叉长为体高5.0-5.9倍,高于日本鲭。
体色
鲭属鱼类背侧灰蓝色,具不规则斑纹。大西洋鲭鱼的背部有20到30条显眼的黑色斑纹,这些斑纹是倾斜到近乎垂直的,起伏相对较小,并在这些条纹下方每侧延伸一条狭窄的黑色条纹。腹侧银白色,微黄,侧线下方具若干暗灰色小黑斑或无斑。日本鲭侧线下部无蓝黑色小圆斑。
分布栖息
鲭属鱼类是大洋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日本鲭被认为是该属中地理分布最广的物种。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鲭属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日本鲭成鱼白天待在底部附近,晚上到开阔水域。科利鲭它们在夜间向水面移动以寻找食物,并在白天返回水底以寻求保护。秋季索饵期间鱼群常处于20--50米水层,冬季移向100-150米深处越冬,最深可达250或300米。在亚洲水域,它们会移动到更深的水域,并在冬季保持不活动。
鲭属鱼类是洄游海洋生物,不同物种不同地方的不同群系鱼群,洄游路线不同。中国黄海日本鲭每年3~5月由南向北游向中国鱼山、舟山市和长江口渔场,性腺成熟者即在上述海区产卵,性腺未成熟的鱼进入中国黄海,到达中国海州湾、中国山东高角、烟威渔场、海洋岛渔场产卵,产卵后在附近海区索饵;9~10月水温渐降,鱼群沿朝鲜西海岸南下,进入沙外渔场;11月至翌年2月鱼群从沙外渔场经江外渔场沿黑潮暖流一侧游向东海中部一带越冬。中国福建南部、广东省东部近海地方群系的鱼群分内、外两路移动。南海北部珠江口外海群系、清澜外海群系,均不作远距离洄游。澳洲鲭春初黑潮暖流增强,鱼群分两路北上,途中陆续产卵至6月结束。秋后两路鱼群分别南下越冬。大西洋鲭春季沿岸水温达l11~14℃时开始向沿岸洄游。科利鲭夏季时迁移到较冷的水域,冬季则返回原处。
觅食习性
鲭属鱼类善于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换食物对象,是“浮游动物食性”而又兼具“捕食性”的鱼类。能吃不同大小的食物,小的象浮游生物,大的象小型鱼类。鱼类对饵料具有选择性,同一种鱼类的饵料在不同海域中有所不同,所以在不同海域鲭鱼的食物自然就不同。12月至翌年3月的越冬期间,此时表层水体情况,正处于浮游生物十分稀少时期,大西洋鲭潜游到水深120m底层或近底层,摄食不积极,但周围尚有适宜饵料可供食用,如胃磷虾、小鱼等,3月以后,表层水体浮游生物逐渐丰富,桡脚类[ráo zú lèi]又成为大西洋鲭主要摄食来源。日本鲭在生殖之前摄食强烈,生殖期间摄食显著减弱,生殖后又猛烈摄食。
鲭属鱼类所摄食的生物种类多样化:在甲壳动物中有磷虾类、桡足类、端足目、糠虾类、十足类以及甲壳动物的幼体等;在鱼类中有鲱形目和鲈形目中的小型鱼类、幼鱼和鱼卵,在软体动物门中有小型十腕类和幼十腕总目等,毛颚动物中有箭虫;原索动物中有尾索类;刺胞动物门中有瓜口水母和根口水母;环节动物门中有多毛纲等。
社群行为
鲭属鱼类有集群的习性,集群行为都与水温有着密切关系。鱼起群的原因,除了与生殖、索饵和温度有关外,还可能和海况条件(潮流、盐度等)、气象条件(风向、风力、降雨量等),以及其他条件有关。
天敌及避敌行为
鲭属的敌害很多,哺乳纲中的鲸目、抹香鲸和海豚以及鱼类中的鲨,同齿刺鲨、点纹斑竹鲨、鰤[shī]鱼、曼波鱼和若干其他鱼类,都是鲭鱼的敌害。这些动物对鲭鱼有一定的危害性,它们对于幼鱼的危害则较成鱼为大。此外,普通海鸥、海豚、柔鱼和枪乌鲗[zéi]也会捕食。鲭鱼的体内及体外都会有寄生昆虫。鲭鱼鱼类的游泳能力强。日本鲭在遇到敌害、障碍、或风暴时,常会迅速潜游,并且遇到光的剌激就会在水面急速游动。
繁殖
成熟期
鲭属雄鱼比雌鱼成熟早,日本鲭属分批多次排卵。早的1龄鱼,至迟到3龄鱼达性成熟。澳洲鲭1龄鱼约有40%个体达到性成熟,2龄鱼有70%性成熟,3龄鱼全部达性成熟。50%的日本鲭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1龄,2龄鱼已全部达性成熟。
产卵
鲭属鱼类卵生,浮性。日本鲭卵膜薄,球形,透明无色,卵径0.95~1.25毫米。单油球。
鲭属产卵高峰期因海区而异,日本鲭西九州群系在五岛西岸者为4~5月,对马岛为5~6月,鸟取岛为6月,中国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及东海群系为4~5月。澳洲鲭产卵期南方较早.北方较迟,大西洋鲭2—3月初旬在比斯开湾开始产卵,接着向北扩散到爱尔兰西部海域和整个北海继续产卵直到8月乃至9月。科利鲭不同地区产卵期不同,产卵季节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延长与推迟,温度似乎是最具决定性的环境因素。
鲭属鱼类的不同物种雌性鱼产卵场不同,每次产卵数量也不同 。日本鲭每次排卵在25万~263万粒之间。日本鲭的产卵场范围很广。科利鲭每批雌性鱼会释放10万至40万颗卵。大西洋鲭许多地方的产卵场距岸仅10-30英里。
幼体成长
鲭属鱼类受精卵主要分布在表层至水下10米的水层中,发育迅速.在水温20℃时约52小时孵化。初孵仔鱼全长仅3毫米,生长迅速,当年可成长到200毫米,重100克。澳洲鲭叉长100~300毫米的幼鱼生长快,每月平均增长15~20毫米。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鲭属鱼类的各种群数量处于稳定或不详状态,种群在不同分布地区会有所差异。如澳大利亚鲭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但在日本和中国对马暖流地区的种群数量却相对较低。日本鲭有三个孤立的种群: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种群基本保持稳定,但不同地区的物种丰度在不同年份会有所波动。在某些地区,科利鲭和大西洋鲭的渔获量会合并计算,造成科利鲭的种群具体数量不详,但大西洋鲭成熟个体数量在减少。
致危因素
鲭属鱼类的主要致危因素是商业渔业的围网捕获,如刺网、海滩围网或中水拖网等,在部分地区,存在着过度捕捞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小型休闲渔业,包括商业客渔船(CPFV)、小型私人船只、码头海滩休闲渔钓等,但与商业渔业相比,其对鲭属鱼类的影响有限。
保护举措
鲭属鱼类分布地区的一些国家,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或地方法规来保护鲭属鱼类的种群。
日本从1997年开始,将日本鲭与澳大利亚鲭两个种群作为同一个单位进行管理,规定了总允许捕捞量;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的科学委员会成立了日本鲭种群评估技术工作组,收集种群评估数据,编制评估模型,向委员会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新西兰专属经济区的澳大利亚鲭被纳入新西兰配额管理系统,并作为五个独立的配额管理区进行管理,并且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所有鲭鱼物种都有休闲渔获和捕捞限制。而大西洋鲭分布地区的沿海国,有些地区或国家会有最小捕捞尺寸规定;美国还对东海岸的鲭鱼渔业进行立法,通过了年度商业上岸限制和商业许可限制制度。
保护级别
主要价值
渔业利用
鲭属鱼类是世界重要海洋经济鱼类之一,产量虽有波动,但在20世纪80年代产量就在230万--360万吨之间。主要生产国有日本、俄罗斯等,此外,厄瓜多尔、摩洛哥、中国、巴西、韩国、智利均有较高产量。中国在东海捕捞日本鲭始于150年前,在中浙江金塘区已有流网作业捕鲭。渔场北起济州岛东南、南至台湾东北海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沿海主要利用鲭的趋光习性,用灯光围网进行捕捞。发展了灯光围网作业,产量迅速提高。日本鲭还是中国台湾一支钓及围网渔业主要渔获对象,平均年渔获量约4万吨。大西洋鲭产量主要生产国有英国、挪威、冰岛和荷兰。澳洲鲭以日本为主要生产国,澳大利亚有少量生产。
食用价值
鲭鱼肉结实。含无机化合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丰富多鲜销、盐渍,制罐。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属于多脂鱼类。在欧洲也有制成熏制品。内脏可提取各种药物。鲭属鱼类新鲜、冷冻、熏制、腌制或者偶尔罐装的形式进行销售。有些鲭鱼还被作为饵料。
鲭属鱼肉内的组氨酸在夏季易分解为组胺,食后常引起过敏性反应,症状为食后半小时至一小时颜面或全身皮肤潮红、结膜充血、头晕、口干、心悸病、四肢无力等。
生态价值
鲭属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成员,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同时也是许多海洋掠食者的主要猎物。
相关文化
2016年和2017年,苏格兰银行推出的“自然织物”主题钞票系列中5英镑纸币,背面印有两条鲭鱼(Mackerel)。鲭鱼是苏格兰渔业最有价值的鱼类。
参考资料
Scomber Linnaeus, 1758.ITIS.2023-12-02
Scomber.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4-08-22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12-10
鲐鱼生活史及模型应用研究进展.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3-12-05
Scomber indicus, a new species of mackerel (Scombridae: Scombrini) from Eastern Arabian Sea.ResearchGate.2023-12-02
全国鲭鱼产量最多南方澳渔港 启用百年系列活动.中时电子报.2023-12-05
食安通 — 食物营养成分查询.食安通.2023-12-05
Scomber scombrus, Atlantic mackerel : fisheries, gamefish.fishbase.2023-12-02
Scomber australasicus Cuvier , 1832.fishbase.2023-12-02
Scomber colias, Atlantic chub mackerel : fisheries.fishbase.2023-12-02
Fossil mackerel (Actinopterygii: Scombridae: Scomber) from the Neogene of South-Western Sakhalin, Russia.ResearchGate.2023-12-02
Atlantic mackerel .marlin.2023-12-05
Atlantic Mackerel .NOAA Fisheries.2023-12-04
Scomber japonicus.IUCNREDIST.2023-12-26
Scomber colias.IUCNREDIST.2023-12-26
Scomber scombrus.IUCNREDIST.2023-12-26
Scomber australasicus.IUCNREDIST.2023-12-26
Scomber japonicus Houttuyn , 1782.fishbase.2023-12-02
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 - Report.ITIS.2023-12-02
Atlantic Chub Mackerel.mexican-fish.com.2023-12-05
Evolutionary relatedness of mackerels of the genus Scomber based on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s: Strong support to the recognition of Atlantic Scomber colias and Pacific Scomber japonicus as distinct species.sciencedirect.2023-12-04
Scomber colias.fishbase.2023-12-04
Maturity and spawning of Atlantic chub mackerel Scomber colias in M’diq Bay, Morocco.ResearchGate.2023-12-04
Spatial variability of life-history parameters of the Atlantic chub mackerel (Scomber colias), an expanding species in the northeast Atlantic.ResearchGate.2023-12-04
鲭鱼被列入“避免食用的鱼类”,英国海洋保护协会更新《好鱼指南》环境可持续性评级.澎湃新闻.2023-12-05
海洋中的小杂鱼——鳀鱼.澎湃新闻.2023-12-05
Royal Bank of Scotland's First Polymer (Plastic) £ 5 Note.rampantscotland.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