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乌贼

乌贼

乌贼,头足纲乌贼科海产动物,属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科。乌贼种类较多,中国南北沿海常见的为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和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乌贼体呈袋形,背腹略扁平,侧缘绕以肉质狭鳍。头部发达。有1对大眼,结构极为复杂,与高等动物的眼近似,头顶有口,内有角质颚2个和齿舌。口的周围有腕10条。金乌贼胴部卵圆形,背腹略扁。鳍狭位于胴部二侧全缘,末端分离。各腕长度相近,腕吸盘4行,大小近等。无针乌贼胴部长椭圆形,长为宽的二倍。胴部腹面后端有一腺质孔,流出红褐色腥臭味的液体。周鳍型,位于胴部二侧全缘。腕5对,其中一对为触腕。

乌贼为凶猛的捕食性动物,鱼、虾和蟹等均为其捕猎对象。在乌贼的口内具角质的鹦鹉颚,用于撕咬食物。

乌贼肉厚味美,供鲜食或干制。雄性生殖腺干制品称“墨鱼穗”,雌性缠卵腺的干制品称“墨鱼蛋”,都是著名食品。眼球,墨汁等又是工业原料。

分类

世界乌贼科共有3属约100种,已开发利用约10种。例如乌贼(Sepia officinalis)、金乌贼(S.esculenta)、白斑乌贼(S.latimanus)、拟目乌贼 (S.lycidas)、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等。

中国常见的乌贼为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和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又称乌子、墨鱼、比墨、针鸟鱼。头足纲乌贼科

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又名曼氏无针乌贼、青浜无针乌贼,俗名拉花子、麻乌贼、血墨等。头足纲、乌贼科。

特征

乌贼

外部形态

身体可区分为头、足和躯干3部分,躯干相当于内脏团,外被肌肉性套膜,具石灰质内壳。

位体前端,呈球形,其顶端为口,四周围具口膜,外围有5对腕。头两侧具一对发达的眼,构造复杂。眼后下方有一椭圆形的小窝,称嗅觉陷,为嗅觉器官,相当腹足类动物的嗅检器,为化学感受器。

已特化成腕和漏斗。腕10条,左右对称排列,背部正中央为第一对,向腹侧依次为2-5对,其中第4对腕特别长,末端膨大呈舌状,称为触腕,可以捕食,能缩入触腕囊内。各腕的内侧均具4行带柄的吸盘,触腕只在末端舌状部内侧有10行小吸盘,此称触腕穗。雄性左侧第5腕的中间吸盘退化,特化为生殖腕或称茎化腕。可输送精荚入雌体内,起到交配器的作用。

漏斗位于头的腹侧,基部宽大,隐于外套腔内,其腹面两侧各有一椭圆形的软骨凹陷称闭锁槽。与外套膜腹侧左右的闭锁突相吻合,如子母扣状,称闭锁器,可控制外套膜孔的开闭。漏斗前端呈筒状水管,露在外套膜外,水管内有一舌瓣,可防止水逆流。

当闭锁器开启,肌肉性外套膜扩张,海水自外套膜孔流入外套腔;闭锁器扣紧,关闭外套膜孔,外套膜收缩,压水自漏斗的水管喷出。此为乌贼运动的动力。

躯干

躯干呈袋状,背腹略扁,位于头后。外被肌肉非常发达的外套膜,其内即为内脏团。躯干两侧具鳍,鳍在躯干末端分离,鳍在游泳中起平衡作用。由于躯十背侧上皮下具有色素细胞,可使皮肤改变颜色的深浅。

乌贼躯体方位依其在水中的生活状态,头端为前,躯干未端为后,有漏斗的一侧为腹,相反一侧为背。但根据软体动物门的体制与乌贼的形态比较,其前端应为腹侧,因足位于腹侧,后端为背,背侧为前,腹侧为后,这是乌贼的形态学位置 。但为了观察叙述简便多采用前种定位。

内部构造

体壁

由上皮、结缔组织、肌肉组成,具内骨骼。上皮为单层细胞,其下有许多色素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膜富弹性,周围有放射状的肌纤维。由于肌纤维的收缩,使色素细胞扩大呈星状,肌纤维舒张,色素细胞恢复原状,如此可使皮肤改变颜色的深浅。上皮下尚有一种虹彩细胞,使体表具光泽。

内骨骼

由内壳及软骨组成。内壳位于体背侧皮肤下的壳囊内,很发达,呈长椭圆形,前端圆,末端有一尖形突起。壳为石灰质,背侧硬,腹侧疏松,空隙多。内壳不但可以增加身体的坚强性,又可使身体比重减小,有利于游泳,并有助于保持平衡。软骨发达,其结构与脊椎动物相似,只是细胞有较长的分枝。主要软骨有头软骨,包围中枢神经系统和平衡囊,上具孔,神经可伸出。还有颈软骨、腕软骨等。

消化系统

乌贼的消化管呈“U”形。口位于前端,口膜中央,口内为肌肉性口腔,称口球,其内有一对似鹦鹉喙状的颚片,一位背侧,一位腹侧,可切碎食物。口球底部为齿舌,可帮助吞咽食物。口腔内有前后唾液腺。前唾液为单个,唾液管开口于齿舌两侧,可分泌粘液;后唾液腺一对,位食管前端背侧,有导管通入口球,分泌毒液,可杀伤、麻痹捕获的动物。口球下接细长的食管,连于胃的贲门部。胃位于内脏囊顶端,为长囊状,壁富肌肉。胃左侧为一盲囊,内壁褶皱,具纤毛。肠短而粗,自胃胃窦转向前伸,稍作拱曲,末端为直肠,以肛门开口于外套腔,在漏斗基部后方。肛门两侧有一对肛门瓣,功能不详。

肝脏一对,甚大,为黄色腺体,占据内脏囊的前半部,位于食管两侧。前端圆,后端尖。一对肝脏导管沿肠的两侧向后行,后两管会合,通人胃的盲囊。在肝脏导管上被有分支的腺体为胰脏。

肝管有节律收缩,可自盲囊和胃中吸收养分,故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消化后的食物入盲囊吸收,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在直肠的未端近肛门处有一导管,连一梨形小囊,即为墨囊,位于内脏团后端,实为一极发达的直肠盲囊。囊内腺体可分泌墨汁,经导管由肛门排出,使周围海水成黑色,借以隐藏避敌,乌贼之名来源于此。

呼吸器官

羽状鳃一对,位于外套腔前端两侧。每鳃有一鳃轴,两侧生有鳃叶,鳃叶由许多鳃丝组成。鳃上密布微血管,水流经鳃,完成气体交换。鳃轴背缘有鳃腺,富有血管,可能与鳃的营养有关。

循环系统

乌贼的循环系统基本为闭管式,仍有一些血窦。心脏由一心室二心耳组成,位于体近后端腹侧中央围心腔内。心室菱形,不对称,壁厚;心耳长囊状,壁薄。

心室向前伸出前大动脉,分枝至头、外套膜、消化管等处;向后伸出后大动脉,至外套膜、胃、直肠、生殖腺等器官。血液经微血管网汇入主大静脉,主大静脉分2支成肾静脉入肾;肾静脉及体后的外套静脉入鳃基部的鳃心(鳃心壁为海绵质,可收缩),由入鳃静脉入鳃,再由出鳃静脉入左、右心耳,返回心室。

血液循环中,在肾内排出代谢废物,在鳃内进行气体交换。头足纲的血压甚高,可以超过脊椎动物

排泄器官

肾一对,为囊状结构,包括一背室和二腹室。二腹室位直肠背面两侧,左右对称。一对肾孔,开口于直肠末端两侧外套腔中。围心腔以一对导管伸入腹室,其开口为肾口。肾可自围心腔内收集代谢废物。二肾静脉周围有海绵状的静脉腺,其分支中空,与静脉相通。这些腺体具有一层有排泄功能的腺质上皮,可从血液中吸收代谢废物,排入肾囊。肾的背室位于腹室的背侧,有孔与腹室相通。乌贼的排泄物不含尿酸而是鸟嘌呤。

神经系统

乌贼的神经系统发达,由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组成。结构复杂。

中枢神经系统由食管周围的脑神经节、脏神经节和足神经节等3对神经节组成,外有一软骨质壳包围。食管背侧为一对脑神经节,腹侧为一对足神经节和一对脏神经节,二者前后排列。另有一对腕神经节,位足神经节前万,并与之相连。一对口球神经节位脑神经能前。周围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伸出的神经组成。脑神经节发出视神经,又分出嗅神经等;脏神经节伸出外套神经,其外枝于漏斗基部两侧形成一对星芒神经节,内枝分出皮肤神经及鳍神经等。又分出漏斗神经、头缩肌神经等。

交感神经由口球下神经节后面中央处分出的2条,沿食管两侧后行达于胃,形成胃神经节,卵圆形,位胃前端腹面。由此发出盲囊神经、胃神经、肠神经等。

感官发达,有眼、平衡囊、嗅觉陷等。眼结构复杂,最外为透明的角膜,无孔;中层为巩膜,瞳孔周围为虹彩,连于巩膜,瞳孔后为晶体和捷状肌;内层为视网膜,主要由杆状体组成,外层是视网膜细胞。眼的构造似脊椎动物,但由外胚层内陷形成。平衡囊一对,位头软骨内,介于足神经节和脏神经节之间。囊内充满液体,有一耳石,囊内前端背面有听斑,另有突起称听脊,为感觉作用部分。嗅觉陷位眼后下方,为上皮下陷,具有感觉细胞。脑神经节分出神经至此,为化学感受器。

金乌贼

金乌贼胴部卵圆形,背腹略扁。鳍狭位于胴部二侧全缘,末端分离。各腕长度相近,腕吸盘4行,大小近等。触腕稍超过胴长。触腕穗半月形,吸盘小而密,体呈黄褐色,胴背有棕紫色细斑与白斑相间。身体在阳光下呈现金黄色光泽,故名金乌贼。内壳发达,石灰质,后端骨针粗壮。

无针乌贼

无针乌贼胴部长椭圆形,长为宽的二倍。胴部腹面后端有一腺质孔,流出红褐色腥臭味的液体。周鳍型,位于胴部二侧全缘。腕5对,其中一对为触腕。第4对腕较长,腕吸盘4行,胴背面具明显的白色花斑。内壳石灰质,后端无骨针。

分布

分布范围

乌贼在东南亚、俄罗斯日本朝鲜和中国沿海皆有分布。中国近海的集中分布区有东海曼氏无针乌贼渔场,南海虎斑乌贼渔场,黄海的金乌贼渔场;世界的集中分布区有日本熊野滩海域和濑户内海的金乌贼渔场,阿拉伯海中亚丁湾的虎斑乌贼渔场,西北非海域和地中海的乌贼渔场等。

金乌贼分布于中国沿海,以北方产量最大,中心鱼场在山东省南部沿海。

无针乌贼广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区。中国沿海均产,浙江省沿海渔汛尤为集中。

栖息环境

乌贼喜在远洋深处活动。乌贼主要分布于200米以内的陆架区,集中分布于岛屿众多、水质澄清、潮流轻缓、海藻茂密、盐度较高的海域,沿岸水系和外海水系交汇处常有集群。

金乌贼多栖息于浅海的中下层。

无针乌贼的适盐性较高,大量集群于外海或岛屿周围,少量进入盐度较高的海湾。白天多栖居于中下层,夜间多活跃于中上层。

习性

乌贼每年春暖时游来浅水产卵,为生殖洄游;每年9月又开始向深海游去,为越冬洄游。乌贼为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孵化后数日,即具有捕食能力。在稚仔阶段,主要捕食卤虫属糠虾、溞类等;幼年期主要捕食长臂虾、银汉鱼等;成体主要捕食栖息水层的优势种类,如口足目扇蟹科对虾属箭虫磷虾端足目等足目介形亚纲多毛纲、幼鱼、瓣鳃纲、蛸类等。在主要生长阶段的秋季和冬初,摄食强度较高;在生殖期中强度逐渐降低,在生殖末期,摄食活动几乎停止。本身为鳓、短带鱼海鳗等肉食性鱼类的主要捕食对象。

金乌贼以小型虾类为主要食物,也摄食小型鱼类。繁殖期为5—6月,孵化期约1个月左右。同类相残习性明显。有施放墨汁抵御敌害保护自己的习性。喜欢集群活动。

黄海,无针乌贼的繁殖期略晚于金乌贼。无针乌贼以甲壳类、毛颚动物类和一些经济鱼类的幼鱼为食。

生长繁殖

人工繁殖

设备与器材

本试验在该场700立方米育苗水体中选择一个水体为50立方米的育苗池做为试验池。试验前期用水,是从外海提水经过滤沉淀后纳人试验池内。试验所用采卵的附着基是1200合的聚乙烯绳,每根附着基长2米。

亲体的选择与培育

乌贼雌雄异体、两性异形,可根据生殖腕及交配囊的有无来区别雌雄。性腺成熟的天然乌贼,大多在春夏相交季节(水温16一19℃,盐度30左右)来到近岸,产卵于浅海海藻丛中。本试验所用的乌贼亲体就是采集于这批产卵群体。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从近海挂网捕捞的乌贼中,选择性腺成熟好,个体肥大,活力强、无损伤的乌贼做为亲体,共选择52头,其中雌乌贼30头,雄乌贼22头,全部放入室内,水体的育苗池中暂养。在暂养过程中,水温一直控制在19.6℃左右,海水盐度为30.37。5月31日至6月9日,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二分之一个量程,以改善池水环境,增强乌贼的适应性。在10天暂养过程中,亲体死亡21头,暂养成活率达60.78%,剩下头乌贼体力恢复较快,并于6月10日逐渐开始摄食,投喂的方法是在暂养池内垂挂体重250克左右的小巴鱼,垂挂水层0.5-1米,每次投喂1000克,吃完后,再投放。产卵前基本不摄食,产后食量剧增,日平均投饵量为500克。

乌贼交配与产卵

交配时间与方式

乌贼亲体经过短期强化培育,于1989年6月2日发现个别有交配产卵现象。乌贼在交配前表现为烦躁不安,活动剧烈,并有择偶交配的特点。交配时,雌雄乌贼头部相对,触腕交叉紧抱,此时雄乌贼即以生殖腕将精荚送至雌体的外套腔内。一般完成交配过程需2-3分钟。

产卵水温

乌贼产卵水温最佳范围18-20℃。

产卵及其特征

交配结束后,雌乌贼便开始寻找适宜于产卵的附着基准备产卵,其配偶(雄乌贼)总是跟随其后,在雌乌贼产卵时,雄乌贼时刻不离雌乌贼,担负着警戒任务,绝对不允许其它乌贼在此产卵或来此侵扰。待雌乌贼产完卵后,便双双离开附着基。这时,另一对配偶方可来此产乡日。

乌贼产卵时,先用触腕抱住附着基,然后将成串的受精卵均匀地排列在附着基上。卵粒呈浅红色椭圆形,卵径3-4mm,并呈现为葡萄状卵群。卵子是在雌乌贼的外套腔内完成受精过程的。当卵巢中发育成熟的卵子通过输卵管排出,经开口于外套腔内的生殖孔排至外套腔时,精荚裂开,放出精子,在外套腔内受精后被排放出体外。产卵速度一般每分钟产出一粒,每次可产10-20粒(昼夜无明显区别)。于6月2日开始产卵至6月24日结束,共获受精卵10000余粒。

附着基及其投放

本试验所采用的采卵附着基是1200合的聚乙烯绳。先经过曝晒、消毒处理。当发现个别乌贼开始交配时,即投放附着基(6月2日开始投放),共投10根。投放方法是均匀垂挂于产卵池水中,平均每绳采卵1000粒。

孵化及其管理

乌贼的卵为多黄卵,其卵裂为盘裂,直接发育,没有美国白灯蛾期。受精卵为黑色,椭圆型。每个受精卵都被有浅黑色的卵膜。孵化时,受精卵逐渐膨大。24小时后至脱膜前,其卵径一般在5mm左右。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其卵膜也逐渐脱落,先是依次脱掉外面的三层黑色卵膜。当胚胎发育成熟时,内层的白色卵膜逐渐松弛,失去弹性、幼体便破膜而出,卵膜自行脱落于水中,幼体开始营游泳生活。7月4日夜间首批卵孵化出小乌贼。至7月27日孵化结束,受精卵孵化时间历时33天,共孵化出乌贼幼体5000头,孵化率为50%。平均每立方水体育出小乌贼100头。在孵化过程中,主要是加强水循环和水温控制,不需投饵。孵化池日夜长流水,日交换量为三分之二至一个量程。水温控制在20-21℃,最低不低于19.5℃。溶氧量不低于5mg/L,NH4-N含量不大于90mg/立方米,盐度稳定在30左右。

幼体培育

孵化一个月,破膜而出的益鸟贼基本不摄食,主要依靠消化卵黄维持其生长。卵黄基本消失后,才开始摄食。本试验在7月5日开始投喂卤虫属幼体和单细胞藻类亚心形扁藻)做为小乌贼的开口饵料。每天投喂一次,每次用卤虫80000个。平均1600个/立方米,扁藻50000000,平均100000个每立方米。7月10日改投个体1-5厘米的小活鱼和小活虾,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0.5千克。此时的小乌贼体长已达到7mm以上。7月20日以后,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饵500克。此后,随小乌贼体重增加而增加投饵量,日投饵量为乌贼体重100%的鲜活鱼虾。

整个幼体培育阶段,水质调节采取循环换水的方法,用水泵直接从外海中提水网滤,日夜不停,日交换量为5个量程。所用池水物理化学因子基本同自然海水一样,水温在22-25℃。

在培育过程中,不断死亡,到7月17日,只剩下4000头。成活率达80%。平均体长1厘米。这时,将2500头移入室外一个水体30立方米的水泥池中继续人工培育养成。其余的1500头投入大海放流,室外池于7月17日用自然海水、自然水温进行培育。小乌贼生长良好,长势较快、活性强、摄食量大。10月5日平均体长已达到10.5厘米,最大个体为15.5厘米,平均体重241克。

自然繁殖

繁殖

交配

乌贼为雌雄异体,雄性通过与雌性交配,通过生殖腕将精荚传递给雌体口膜处完成交配过程。

产卵

乌贼是在口膜附近进行受精卵的。其口膜腹面有一纳精囊,具储存精子功能,精子能在其中生活一段时间。待找到适宜的产卵地时,卵子分批成熟,雌乌贼将成熟的卵从体内运至口膜处,分批产卵,单个产出,多缠绕在马尾藻柳珊瑚或细枝、细绳上。产卵后,亲体大部分死亡。产卵期多在4月中旬~6月上旬。生殖期间,主要分布在水深5~10m、水清藻密、底质较硬的海域。

胚胎发育与孵化

金乌贼雌体怀卵量一般为800~2000粒,孵化前的卵膜胀大,长径为16~21mm,短径为12~14mm,略呈葡萄状,卵膜接近奶油色,半透明;其产卵适宜水温13℃~17℃,盐度31左右。在水温18℃~22℃时,孵化期约需1个月;孵化率可达70%以上。刚孵出的稚仔,胴长约为5、6mm,外形与成体相近,能游动和捕食,白天沉静,夜间活跃。 日本无针乌贼卵子呈葡萄状,一端较突,一端为分叉柄,卵膜为黑褐色。个体产卵量为1000~2000粒。刚孵出的稚仔胴长为2.5~3mm,外形与成体相近,已具有喷水推进能力,运动灵活。

生长

在自然海域,金乌贼受精卵多在水温16℃~25℃下,经过30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幼乌贼。新孵化出的幼体在形态上几乎接近于成体。金乌贼孵化率、成活率高、生长迅速。5~6月份产卵孵化的幼金乌贼至11月份,一般胴长可达到12~15cm,体重200~350g,大的可达到近500g。翌年春末夏初达到性成熟,成为生殖亲体。生殖群体优势组成一般为:胴长17~20cm,体重450~750g。 6月份孵化出的日本无针乌贼稚仔到11月末胴长可达到8~10cm,体重为150~200g。

保护

乌贼中的金乌贼曾是中国四大海产之一,不但味感鲜脆爽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富有药用价值。但受过度捕捞和产卵场生境退化等影响,其资源量明显衰退。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乌贼野生资源几近枯竭,野生捕捞金乌贼的市场价高达每公斤160元。渔业统计数据表明,连云港市金乌贼捕捞产量每年以超过10%速度递减,2020年产量降到了不足500吨。

为促进海州湾金乌贼资源的恢复,在连云港市金乌贼育苗技术成功突破的基础上,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把金乌贼纳入全市增殖放流计划,积极推动金乌贼增殖放流工作。2020年5月,连云港赣榆佳信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中标金乌贼放流任务后,积极组织开展金乌贼增殖放流,引进了金乌贼亲本630尾进行繁殖,获受精卵27.6万粒。但因连续大雨造成海水盐度骤降,影响了孵化率,未能完成放流任务。2021年,该公司在总结去年失败经验基础上,改进技术,成功孵化出金乌贼幼体,并于7月13日放流1.3厘米的金乌贼幼体22.5万尾。

用途

食用

世界乌贼类年产量波动在20万~26万吨之间,1987年为18.6万吨(不包括中国产量),以南朝鲜的产量最高,为3.8万吨,泰国3.5万吨,西班牙1.6万吨,越南1.2万吨。中国近海的渔获量1988年为7.3万吨。在不少的海域中,乌贼类是近海传统的捕捞对象。由于底拖网在它游向近岸生殖期间大量捕捞怀卵亲体,已使一些资源受到很大损害,急需进行禁渔期和禁渔区等繁殖保护措施。从世界总的情况看,陆架深水区的乌贼类资源仍有一定的潜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中海较深水域中的乌贼类渔获量也比较稳定,而且还在西非的较深海域开辟了新渔场。此外,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马鲁古群岛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珊瑚礁周围海域的乌贼类资源基本上还没有开发利用。

乌贼类体大肉肥厚,鲜食、干制、制罐均宜。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13~17克,维生素a120国际单位以及少量的磷、钙等。

金乌贼干制品称“墨鱼干”,无针乌贼干制品称“螟晡鲞”,两种雄性乌贼的生殖腺干制品称“墨鱼穗”,雌性缠卵腺的干制品称“墨鱼蛋”,都是闻名中外的著名食品,很适于老年人食用。

乌贼可食部分可达92%,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类,脂肪极少。味酸性平,有滋阴养血、益气强志等功能。海螵蛸(海螵蛸)含有大量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角质、粘液质、氯化钠、磷酸钙柠檬酸镁等。

药用

乌贼可入药(见《名医别录》)。味咸,性平。功能养血,滋阴。主治血虚经闭,崩漏,带下病,疝瘕。煮食或配制药膳。墨鱼炖鸡,为乌贼肉与母鸡,加姜、盐,炖熟食用,治产后气血两虚产后缺乳

文化

乌贼拖网捕捞为桁拖网捕捞的一种。专用于拖捕岛屿周围岩礁海底的乌贼产卵群体的一种产业。分布于浙江省福建省等沿海。历史上单船汛渔获量曾达到15~20吨。

一般3人使用载重2吨的无动力小船作业,渔获效率较好。网形呈囊袋状,网口上沿装有横杆,以维持网口水平扩张。沉子纲上装有滚轮。网具腹部装配一定数量的浮板。在岩礁海底拖曳作业可以减少网具损坏。通常在小潮汛作业,每船拖一顶网具,作业时一人摇橹,一人划桨,一人根据海底情况控制曳纲进行拖曳。曳纲放出长度一般为水深2~3倍。拖曳5分钟左右即可起网。

浙江马鞍列岛东极岛周围为主要渔场。舟山群岛福建省北部沿海,每年5月上旬至6月底是乌贼栖息于岛礁或岩礁间产卵时期,形成乌贼渔汛。20世纪70年代以来,乌贼资源衰退,此种作业明显减少。

参考资料

..2025-02-26

..2025-02-26

曼式无针乌贼 Sepiella maindroni.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5-02-26

..2025-02-27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7

第03节 乌贼(Sepia).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5-03-01

..2025-02-27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3-01

22万尾金乌贼放归海州湾.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